摘要:人到中年,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真正的幸福,从来不是一夜暴富或轰轰烈烈,而是日复一日的安稳生活感。
文|说书闻君(一个把生活过慢的中年女人)
人到中年,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
真正的幸福,从来不是一夜暴富或轰轰烈烈,
而是日复一日的安稳生活感。
以前的日子太快了,醒来是闹钟,吃饭是赶时间,
连坐下来喝口茶,都觉得奢侈。
可五十岁以后,我开始为自己设定一份温柔的日程表,
不为效率,只为心安。
这一份“时间清单”,没有deadline,
但却让我每天都能活得更从容。
我再也不是那个一早醒来就抓手机、看工作群的“打工人”了。
现在,我习惯在清晨六点半左右自然醒,
睁眼第一件事,是拉开窗帘,让阳光进来。
接着,洗漱、喝一杯温水,
慢慢泡一壶茶或黑咖啡,
在阳台上坐十分钟,什么也不做,只看天光云影变幻。
有时候会翻几页书、写几句手账,
让心思缓缓落地,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上午是我一天中最清醒的时候,
我会把它留给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写文章、整理思绪、读自己喜欢的生活类书籍;
写累了就去厨房做个简单的早午餐——
煎蛋、烤南瓜、煮点粥或者做一份豆腐汤,
一边做饭一边听些轻音乐,是我最享受的时光。
我尽量不让外界信息打扰我,
手机设为“勿扰模式”,社交软件一律静音,
专注自己,心就会慢慢沉下来。
中午吃完饭,会午睡一小会儿,
醒来后,泡脚、晒晒太阳,或是整理阳台的小花园。
有时候洗洗衣服、收拾家里,
看着被阳光晾干的衣物,觉得内心特别踏实。
还会写日记,记录一天的点滴、心情的起伏——
哪怕只是记下“今天花苞开了”、“早饭的汤很好喝”,
都让我有一种生活被看见的满足感。
到了傍晚,我开始准备晚饭,
哪怕是一个人吃,也不敷衍。
煮饭时点上香薰蜡烛,听点钢琴曲,
让厨房变得像是生活的小舞台。
有时候会边吃边看纪录片、旧电影,
让自己“精神上”也被滋养。
饭后会散步20分钟,看看街边小店有没有换季、花坛里是不是多了新绿,
这些小小的发现,是我日常的惊喜。
晚上九点后,我不再碰手机。
会点上一盏香薰灯、拉开床头的小书架,
翻一两篇散文、喝一杯热牛奶。
睡前会对自己说:“今天过得还不错。”
把琐事放下,让心沉静下来。
我越来越相信——
晚上的情绪,决定了你第二天的状态。
它不会让我“变得更成功”,
但它让我成为了一个更温和、更懂自己的人。
我开始懂得节制、慢下来、与自己相处;
开始愿意为一顿饭花时间、为一个念头记录下来、
也愿意认真地过每一个不被人关注的普通日子。
五十岁之后,
我想要的生活就是——
不再被节奏绑架,也不再盲目追赶,
我拥有自己的“慢时区”,
在那里,一切恰到好处。
互动话题:
你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温柔时刻”?你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慢节奏生活”,我们一起交换日常的温暖。
来源:说书闻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