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9日上午,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名家讲坛”迎来一场思想盛宴,特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韩庆祥教授以《学术人生与治学方法》为题,围绕学术界研究热点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作专题辅导讲座。此次讲坛由市委党校副校长张新宁主持,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区县党校近百名
4月9日上午,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名家讲坛”迎来一场思想盛宴,特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韩庆祥教授以《学术人生与治学方法》为题,围绕学术界研究热点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作专题辅导讲座。此次讲坛由市委党校副校长张新宁主持,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区县党校近百名教研人员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这场高水平学术讲座,探寻科研攻关之道。此次讲坛旨在通过专家引领、经验共享,全面提升教研人员科研能力、助力学术创新突破,推动市委党校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韩庆祥教授,现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会长,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委委员、副教育长。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韩庆祥教授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学术视野,从学术精神、治学境界到方法论实践层层展开,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堂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科研必修课”。
“学术研究不是谋生工具,而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和生命。”开篇伊始,韩庆祥教授便以振聋发聩的论断点明报告核心。他强调,科研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树立学术自觉,将个人志趣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面对当前学术界存在的“唯职称”“唯论文”功利化倾向,他直言:“若仅将科研视为职称晋升的跳板,学术成果终将沦为无源之水;唯有心怀‘国之大者’的境界和格局,学问才能直抵人心、服务社会。”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韩庆祥教授以“问题导向、创新思维、规范表达”为关键词,对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要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从框架分析、理论观点、论证涵义到学术创新点的外延,逐项拆解申报书撰写技巧。最后,他在分享自己的学术历程与成就中完美结束此次讲座。
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韩庆祥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积淀、鲜活的研究案例和深邃的治学智慧,展现了学术大家的风范。此次讲坛既有理论高度的点拨,又有操作层面的指导;既是一次治学方法的传道授业,更是一场学术初心的精神洗礼。使与会者充分认识到科研不应是职称表上的数字,而应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火炬,重新审视了学术生涯的意义。多位参会人员表示,将重新调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细节,把“使命驱动”融入科研血脉,以高质量成果服务党和政府决策。
本次讲坛既是学术盛宴,更是科研动员,旨在通过高端学术引领推动教研人员提升政治站位、强化学术素养、锻造科研能力。未来,市委党校将继续引进顶尖学术资源,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推进“名家讲坛”品牌建设。通过常态化高端学术交流,助力教研人员成长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者、传播者、践行者”,助推党校系统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更坚实的智力支撑。
科研处(供稿 )
周旭(摄影)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