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辽宁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文旅产业,在2024年迎来绚烂绽放——同比增长高达534.49%的惊人数字,见证着“辽博文创”这颗新星的璀璨崛起。这些承载着文化基因的创意之作,正以强IP的姿态在市场中翩然起舞,在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交响曲中,谱
近年来,辽宁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文旅产业,在2024年迎来绚烂绽放——同比增长高达534.49%的惊人数字,见证着“辽博文创”这颗新星的璀璨崛起。这些承载着文化基因的创意之作,正以强IP的姿态在市场中翩然起舞,在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交响曲中,谱写出动人的乐章。
昨日,当记者走进辽宁省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周颖秋如数家珍地向我们展示了这些文化精灵。在她温婉的讲述中,一件件文创产品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等待着与知音相遇。
和合茶礼茶叶罐
和合茶礼茶叶罐创意源自辽博馆藏“元代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该文物是辽博的明星文物,曾经上过去年的央视中秋晚会,它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1978年,《人民中国》日文版刊登了一篇关于辽宁发现元青花的文章,引起国内外收藏界的高度关注。不久,国家文物部门正式认定该件瓷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件民间流传、由国家征集的元青花重器。这件文物就是“元代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
发现、保护这件元青花的是沈阳人杨永盛先生。1976年,他于鞍山文物收购站征集到这件散失民间的珍贵文物,经研究,将其定名为“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目前公认的馆藏元青花,存世300余件,珍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多为镇馆之宝。而元青花八棱罐,全世界仅有两件,一件发现于辽宁鞍山,一件出土于泰国。
“元代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造型别致,胎质洁白厚重,釉质鲜润,白中闪青,青花发色浓艳,有黑褐色斑点,通体青花纹饰。腹部八面菱形开光内绘松、竹、梅及莲池鸳鸯,为元瓷中极为罕见之珍品。
“辽博文创”等比例将其制成茶叶收纳器具,为品茗、伏案平添一丝雅趣,同时也将“天人合一”“协和万邦”的思想精髓很好地融入其中,传播开来。
辽博冰箱贴(前程似锦款/平安顺遂款)
此产品设计元素出自辽宁省博物馆大楼建筑,两款分别垂坠四件馆藏国宝。
辽宁省博物馆为1949年7月7日开馆的东北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座博物馆,新馆于2011年8月动工,2013年6月土建竣工,于2015年5月第一期试开馆,经过三年的精心筹备,2018年8月17日实现全面开馆。辽博素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馆藏文物总量达11.2万件(套)。
前程似锦款冰箱贴垂坠的国宝包括:北宋“上京”款大晟南吕编钟、辽白瓷盘口长颈注壶、辽青瓷飞鱼形水盂、辽黄釉葫芦形执壶。
平安顺遂款冰箱贴垂坠的国宝包括:清乾隆粉彩黄地红龙大五供、清雍正釉里红雕花海水龙纹梅瓶、清乾隆白釉巩红彩龙纹高足盖碗、清嘉庆粉彩堆贴螭龙纹瓶。
垂坠皆为国宝级传世精品的仿制品,以立体金属工艺,直观生动地展示了辽博文化和馆藏,寓意祝福前程似锦、光明灿烂。同时饰以建馆75周年标识,更具纪念意义。
瑞鹤呈祥主人杯(白釉/蓝釉)
瑞鹤呈祥主人杯瑞鹤呈祥主人杯是一款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创意瓷杯。产品灵感源自《瑞鹤图》。作为辽博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瑞鹤图》也上过去年的央视中秋晚会,这是一幅可以穿越千年的名画。
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正月十六,时值上元节。都城开封张灯结彩,烟火升腾,皇宫正门宣德门前更是光彩升华。忽然,一群仙鹤翱翔空中,鸣声悦耳,盘旋良久,向西北飞去。人群仰首瞻望,惊叹称奇。此时,宋徽宗恰至而立之年,元宵仙鹤来仪,他觉得好似上天对他“统治有方”的嘉许,就亲自提笔描绘这番景象,留下传世之作《瑞鹤图》。
《瑞鹤图》早已不是一幅画作这么简单,而是集诗文、书法、绘画于一体的传世之作。前来参观的人们,排队两小时,只为一睹《瑞鹤图》的风采。《瑞鹤图》构图一改常规花鸟画的传统方法,让花鸟和风景相结合。画面三分之二处是布满天空的飞鹤,三分之一则是露出的宣德门的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飞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
瑞鹤呈祥主人杯将《瑞鹤图》中的一部分仙鹤和宫殿及祥云再设计,配合符合现代感的瓷杯杯型,以及最新的白色和蓝色釉面制作工艺,既展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又注入了现代创意元素。
簪花仕女纸艺灯
簪花仕女纸艺灯设计的初衷是将《簪花仕女图》这幅传世名画的魅力传达给当代观众,同时赋予其一种新的生命和意义。
《簪花仕女图》是唐代著名画家周昉绘制的一幅粗绢本设色画。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
全图六个人物的主次、远近安排巧妙,景物衬托少而精。两只小狗、一只白鹤、一株辛夷花使原本显得孤立的人物产生了左右呼应、前后联系的关系。半罩半露的透明织衫,使人物形象显得丰腴而华贵。而用笔和线条却细劲有神,流动多姿。浓丽的设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较好地表现了贵族妇女的细腻柔嫩的肌肤和丝织物的纹饰。
簪花仕女纸艺灯将《簪花仕女图》的元素融入现代纸艺灯中,以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榴实福满石榴尊摆件
此款文创产品的设计灵感源于“清雍正窑变釉石榴尊”,摆件的器身开口处同时借鉴了古代石榴尊的实用插花功能,转化为可放置香薰片或干花的装饰空间。
窑变色在清代被视为祥瑞,雍正时御窑已能通过控制配料和窑炉火候、氛围,人工烧造出精美的窑变釉色;石榴尊器形首创于明宣德官窑,雍正时期开始仿烧,并成为清代官窑经典器形,其中以窑变品种最为典型,因其外观艳丽如火,器形似石榴果实,形容多子多孙,不仅象征着红红火火的美好日子,还象征着家族血脉之延续兴旺。宫中陈设石榴尊寄托了皇帝对多添皇子、皇孙血脉延续的期盼,被视为宫廷最具吉祥的器物之一。
另外,这款文创产品还被赋予手机支架的现代实用性,形成古今生活场景的对话。
来源: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