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民政部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会,会议指出,切实加强农村重点群体服务保障,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等。
近日,民政部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会,会议指出,切实加强农村重点群体服务保障,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等。
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中国近年来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扶持和社会动员,不断完善残疾人福利体系,但仍需在政策落实、资源分配和社会观念等方面持续改进。
以下是当前中国残疾人福利保障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方向的综合分析:
一、当前主要问题
政策执行差异:城乡、区域间补贴标准和服务质量不均衡(如东部地区补贴普遍高于西部)。
就业歧视与机会不足:企业宁缴保障金也不愿聘用残疾人;灵活就业岗位(如电商、手工)培训资源不足。
康复资源短缺:县级以下地区专业康复机构少,家庭康复支持薄弱。
社会观念滞后:部分公众对残疾人仍存在偏见,影响其社会融入。
二、加强保障的改进方向
完善法律与政策
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细则落地(2023年6月通过),明确惩罚性条款。
提高补贴标准并扩大覆盖范围(如将轻度残疾人纳入部分补贴项目)。
强化就业支持
企业激励:对超比例聘用残疾人的企业加大税收优惠,提供岗位适配培训补贴。
新业态就业:开发远程办公、直播带货等适合残疾人的岗位,提供技术培训。
农村残疾人帮扶:结合乡村振兴政策,扶持农村残疾人参与种养殖、手工艺品产业。
提升康复与教育质量
社区康复网络: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康复服务。
融合教育:增加普通学校特教资源教室,推动残疾儿童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
消除社会歧视
媒体宣传:通过公益广告、纪录片(如《人生第一次》盲人篇)传播残疾人自强案例。
公众教育:在学校课程中增加残疾人权利内容,培养平等意识。
科技赋能
智能辅具:推广AI语音助手、脑机接口等辅助技术(如华为“无障碍通话”功能)。
数字化服务:完善“跨省通办”线上平台,简化补贴申请流程。
三、国际经验借鉴
日本:企业雇佣残疾人的比例要求为2.3%,未达标企业需缴纳高额罚金。
北欧:政府提供“个性化预算”,残疾人可自主选择康复服务供应商。
美国:《美国残疾人法》强制要求公共场所无障碍改造,违者面临高额赔偿。
总之,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需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
政府:完善立法、加大财政投入、严格监督落实。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开发包容性岗位。
公众:消除偏见,营造平等包容的社会环境。
来源:老炜助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