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是咱们庄稼地里的主粮作物。别看它长得高高壮壮,其实种植起来可有讲究。特别是春玉米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关系到秋后的收成。有经验的老农都知道,想要玉米棒子结得大、籽粒长得满,得记住五个关键窍门。
玉米是咱们庄稼地里的主粮作物。
别看它长得高高壮壮,其实种植起来可有讲究。
特别是春玉米播种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关系到秋后的收成。
有经验的老农都知道,想要玉米棒子结得大、籽粒长得满,得记住五个关键窍门。
种玉米这事儿,讲究的就是个天时地利人和。
先说这播种时机,可不是光看日历上的节气就行的。
玉米种子虽说8度就能发芽,可这时候出苗又慢又危险。
地温要是掉到10度以下,种子在土里捂久了容易发霉长毛。
特别是早春那会儿,白天热晚上冷,这温差能把小苗折腾够呛。
不同地方气候差别大,可不能照搬老黄历。
山区比平原地凉,得晚种半个月;洼地比岗地湿,也得晚上个七八天。
现在手机都能查地温,心里没谱的在地里插根温度计,早晚各看三回。
记住宁可多等两天,也别急着下种,准备工作做周全了,等温度合适立马开干。
挑种子可是个技术活。
现在市面上种子五花八门,得认准正规店铺买。
包装袋上那几个关键信息——审定编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一个都不能马虎。
别听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超级高产"广告,本地老品种反而更靠谱。
买回来的种子别急着往地里撒,先抓把做发芽试验。
用湿毛巾包着放炕头,三天后数数发了多少芽,要是十粒里头没出八粒半,赶紧找商家换货。
种子处理也有讲究,播种前晒两天太阳,既能杀菌又能提精神。
怕地下害虫的可以用药粉拌种,但得掌握好分量,别把种子给药伤了。
现在有种带包衣的种子,贵是贵点,但自带防虫防病功能,省心省事。
自家留种的可要注意,别连着留三年以上,要不品种就该退化了。
整地这活儿马虎不得。
玉米根子扎得深,地得整得松软。
前茬庄稼收完后赶紧深翻,让土地冻一冬,既能杀虫又能松土。
开春化冻后拿耙子细细搂两遍,把土疙瘩都打碎。
地里的秸秆杂草得收拾干净,这些都是病虫害的老窝。
起垄还是平作得看地方,低洼地最好起垄,旱地直接平作就行。
底肥要撒匀实,农家肥必须沤透了再用,生粪不光烧根还招虫子。
复合肥选氮磷钾均衡的,一亩地三十斤左右。
撒完肥得盖层土,别让太阳晒跑了肥劲。
地要是太旱,整地前得浇透水,但别浇成烂泥塘。
施肥这事儿得分时候看需求。
底肥重点补磷钾,苗期追氮肥促生长,等到玉米杆子窜起来的时候得补钾壮秆。
农家肥虽然慢热,但能养地改土。
化肥见效快,可别贪多。
现在讲究测土配方施肥,有条件的可以取点土去化验,缺啥补啥不浪费。
施肥方法直接影响效果,挖坑施肥比随便撒强,埋深点比浅埋好。
播种时候在种子旁边五公分远的地方开沟施肥,又安全又高效。
千万记住肥料别直接挨着种子,要不准烧苗。
下雨前施肥容易冲跑肥料,最好挑晴天下午干这活。
播种手法直接影响收成。
下种深度得看墒情,旱年景适当深点,雨水多的年头浅点。
粘土浅播,沙土深播。
播种量要算准,一亩地大概四斤左右。
用机器播种的得调好下种量,手工点播的带把尺子量间距。
出苗后得勤快查苗,发现缺苗赶紧浸种催芽补上,或者移栽备用苗。
三片叶时间苗,五片叶时定苗。
留壮苗去弱苗,保持株距均匀。
除草要趁早,既能保墒又能防草荒。
苗期适当控水,逼着根子往下扎。
防倒伏得从头抓起。
选抗倒品种,别种太密,中期培土固根。
遇上大风大雨后,得赶紧把歪倒的植株扶正。
病虫害要早发现早整治,玉米螟往心叶里撒颗粒药,蚜虫用吡虫啉喷叶。
抽穗前把杂株劣株清干净,保证品种纯正。
收割时机也有讲究,等苞叶发黄、籽粒发硬再动手。
晒玉米要勤翻动,别让捂霉了。
存粮前得晒得干透,装袋时撒点防虫药,这样存到来年都不生虫。
总之,要想种出来高产的玉米,一定要细心耐心,多掌握玉米的习性,这样你也可以种出高产虫害少的玉米!
来源: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