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4月10日)上午,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虹口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司法保障北外滩文创产业发展 法治传承虹口“文化三地”建设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涉文创著作权案件审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聚焦著作权领域频发法律问题和动态,总结文化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今天(4月10日)上午,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虹口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司法保障北外滩文创产业发展 法治传承虹口“文化三地”建设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涉文创著作权案件审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聚焦著作权领域频发法律问题和动态,总结文化创意产业司法保护的主要做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本场发布会是“促公正做表率——深入推进上海法院工作现代化”系列发布会第5场。
会上,虹口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雁通报2022年下半年至2024年虹口区人民法院涉文化创意产业著作权保护案件审理情况,执行裁判庭庭长沈文宏介绍典型案例。发布会由虹口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徐阳主持,部分虹口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文化创意企业代表以及多家媒体代表参加发布会。
涉文化创意产业
著作权纠纷案件概况
白皮书显示,2022年下半年至2024年,虹口区人民法院共计受理涉文化创意产业著作权案件1902件,包括各类国内外知名IP。其中,民事案件占绝大多数,占比高达99.8%。涉文化创意产业著作权民事案件中,又以侵权类案件占比最高,占比为98.2%,合同类案件占比仅为1.8%。整体来看,得益于多元解纷联动机制的完善,涉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案件收案数量总体较为平稳,矛盾化解彰显成效。
知识产权案件分布情况
2022年下半年-2024年
涉文化创意产业著作权收结案情况
白皮书分析,涉文化创意产业著作权侵权行为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侵权范围广且形式多样。涉及的领域涵盖了图片、音乐、小说、电影、微短剧、动漫、游戏、教材等,作品类型丰富,灵活度和衍生性强。二是网络侵权成为主流。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占比高,网络成为侵权高发地。三是经济利益驱动明显。多数侵权行为围绕复制权、发行权、传播权等著作财产权展开,例如销售盗版书籍、软件,未经授权改编热门IP用于商业演出等。四是批量侵权时有发生。反映出侵权行为在某些行业或领域存在一定普遍性和集中性。
针对文字作品、图片作品、音乐艺术作品、视听作品四类涉诉作品类型,白皮书详细分析了涉网络小说著作权纠纷、涉教培资料著作权纠纷、转发图片侵害著作权纠纷、背景音乐著作权侵权纠纷等九类常见案件特点,提示企业著作权保护中的管理疏漏,供文化创意企业参考。
著作权保护的
主要司法举措
虹口区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在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越地理区位的双重加持下,虹口赓续“文化三地”基因,全力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结合虹口区北外滩文创产业特点和“文化三地”建设需求,就文化创意产业著作权保护,虹口区人民法院重点推进以下举措:
(一)聚焦知产审判,维护创新企业合法权益
一是大力推行专业化审判模式,精心组建专业审判团队,精准把握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案件的要点和难点,保障案件审判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二是建立并不断完善知产审判“三合一”机制,有效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整体效能,全方位护航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打击恶意维权主体,准确把握保护知识产权与防止权利滥用的法律界限,防止当事人通过诉讼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司法行政衔接,全链守护虹口文化建设
与辖区内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探索和建立有效的互动衔接机制,促进双方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标准统一。
一是共同设立虹口区北外滩知识产权调解工作室,为创新经营主体提供更多元、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争议解决途径。
二是共同制发“企业版权保护法治服务包”,促进著作权全链条保护运行顺畅。
三是开展调研座谈,进一步排摸辖区知识产权创新企业情况,明确知识产权保护重点领域,深化知识产权争议化解联动交流。
(三)依托北外滩优势,充分发挥知产审判延伸职能
一是前往北外滩企业走访调研。就企业提出的司法需求、平台涉诉案件情况等开展深入交流,助力企业规范经营、健康发展。
二是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协同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成员在北外滩举办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虹口区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刊载各类知产审判工作及案例宣传文章,针对性开展线下普法讲座、法律咨询服务工作等。
三是构建“三所一庭”纠纷化解新模式。将知产审判与社区巡回审判相结合,选取典型知产纠纷在街道、科创园区开庭审理,深化工作联动,优化多元解纷。
(四)强化涉外知产审判力量,融入北外滩国际法律服务大格局
一是依托“涉外审判教授工作站”平台,邀请审判专家、学者共同就涉外疑难案件的准据法适用等问题开展研讨,加大涉外审判专业支持力度。
二是邀请知识产权领域专家学者来院交流,通过列席专业法官会议、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推动前沿领域法律问题调研和疑难复杂案件研判取得实效。
三是依托“知慧社”文化品牌,培养知产法治人才。搭建知识产权学术与实务交流基地,打造知产特色文化品牌,凝聚智慧、开拓视野,努力打造知识产权人才高地。
代表、委员点评
孙骄雄
上海市虹口区人大代表,虹口区人民法院特邀监督员,上海晗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知识经济时代,受著作权保护的智力成果,作为一种具有高附加值属性的重要生产要素和资源,支撑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虹口区人民法院结合北外滩文创产业发展和“文化三地”建设,立足专业审判机制,与知识产权行政机关衔接配合、优势互补,采取了诸多务实有效的工作措施,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希望虹口区人民法院能继续加强涉文化创意产业著作权司法保护力度,为文创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张明敏
上海市虹口区政协委员,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著作权制度在保护创作者权益、激发全社会创作创新、健全现代化经济文化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虹口区人民法院涉文创著作权案件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的发布,总结分析了司法审判实践中相关案件主要特征,提供了著作权司法保护的虹口样本,充分发挥了司法机关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规范、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来临之际,虹口区人民法院召开著作权保护的发布会,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著作权的意识,有助于促进文创行业的发展,推动建立尊重创作、抵制盗版、诚信守法的良好文化氛围。期待虹口区人民法院继续提升著作权保护效能,推动知识经济高质量发展。
典型案例
目录
来源:上海高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