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叒”发顶刊,福大、南航迎来首篇,最新成果在Science发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1 08:59 1

摘要:4月1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发刊。本期共收录研究论文15篇,浙江大学、福州大学(在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封面文章)以论文第一单位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最新原创研究成果。

4月1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发刊。本期共收录研究论文15篇,浙江大学、福州大学(在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封面文章)以论文第一单位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最新原创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迎来本周第3篇NS顶刊,福州大学时隔四年后首次以第一单位发表CNS顶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2025年首篇CNS顶刊成果。

封面注:黄病龙病(HLB)又称柑橘绿病,是由亚洲柑橘木虱传播的柑橘树上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HLB每年造成价值100亿美元的作物损失,大多数树木在感染后几年内死亡。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抗HLB的机制,并开发出治疗性肽,可能能够拯救和恢复受感染的柑橘树。

1、浙江大学发表《通过解离网络设计实现高性能光敏聚合物的循环 3D 打印》研究成果,提供了在聚合物网络主干设计中进行模块化调整的灵活性。这使得能够获得完全可回收的弹性体、结晶聚合物和具有高机械韧性的刚性玻璃聚合物,使其可能适用于各种应用。

论文第一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谢涛教授

谢涛,国家杰青,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形状记忆高分子、3D及4D打印技术和高分子网络设计合成、及其结构与性能等。

在浙江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曾长期任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全球研发部,获得过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最高科学奖。

2、福州大学在线发表《一种具有高耐久性的用于丙烷脱氢的自再生 Pt/Ge-MFI 分子筛》研究成果,Ge 分子筛中的自发金属分散是制备各种 Rh、Ru、Ir 和 Pd 团簇催化剂的稳健且通用的方法。

清源创新实验室(泉州)为论文“共一共通”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单位。

论文通讯作者为清源创新实验室鲍晓军研究员福州大学朱海波教授

鲍晓军,1963年出生,国家杰青,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清源创新实验室执行主任,福州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石油加工催化剂和催化反应工程的研究。

在东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朱海波,闽江学者,福州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在湖北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谢在库院士),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博士后,2016年起任职福州大学。

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表《通过树枝状纳米极设计实现超高电容储能》研究成果,所得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这种制造策略可能有助于开发更好的电容器。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态研究所为论文“共一共通”作者单位。论文第一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伟伟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南策文院士,1962年生于湖北浠水,材料科学专家,主要从事功能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的研究。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武汉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获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

4、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发表《靶向稳定MYC2赋予柑橘黄龙病抗性》研究成果(封面文章),提供了一种从机制上衍生出来对抗毁灭性植物病害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叶健研究员赵平芝副研究员和西南大学王雪峰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微生物所副研究员赵平芝(排第一)、博士研究生杨欢和高级工程师孙艳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叶健,国家杰青,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生态学功能的机制解析。在浙江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来源:小虎归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