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辉创聚生物】如何选择合适的重组蛋白表达系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13:25 1

摘要:重组蛋白表达是生物学、药物开发、结构生物学、诊断研发等领域的基础技术。选择正确的表达系统(host / host‐expression system)对于蛋白的产量、活性、结构完整性以及下游应用决定性意义。一个看似简单的蛋白如果表达系统选错,可能大量表达不出、

重组蛋白表达是生物学、药物开发、结构生物学、诊断研发等领域的基础技术。选择正确的表达系统(host / host‐expression system)对于蛋白的产量、活性、结构完整性以及下游应用决定性意义。一个看似简单的蛋白如果表达系统选错,可能大量表达不出、折叠错误、承担错误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或形成包涵体,导致失败。

重组蛋白表达系统选择流程框架

某文献中提出一个 “四个关键问题(decision points)”的流程,用来引导研究者选择合适表达系统。

1. 蛋白来源是原核(prokaryotic)还是真核(eukaryotic)?

如果目标蛋白本质上为原核蛋白,则通常使用原核表达系统,如大肠杆菌 (E. coli);如果是真核蛋白,则可能需要真核系统来支持复杂的折叠及 PTMs。

2. 若是真核蛋白,是否需要翻译后修饰(PTMs)、多少个二硫键(disulfide bonds)、蛋白分子量 (MW)、是否是膜蛋白 / 蛋白复合体?

例如,如果蛋白含有多个 (≥4) 二硫键,或需要复杂的糖基化 (glycosylation),或 MW 很大 (>100 kDa),或是大型膜蛋白,则倾向使用真核系统(酵母、昆虫或哺乳动物细胞)。

3. 选择哪种真核系统:酵母 (yeast)、昆虫细胞 (insect cells)、哺乳动物细胞 (mammalian cells)?

真核系统之间主要差别体现在 glycosylation 类型(N‐、O‐糖基化的差异性)、蛋白折叠能力、分泌与分泌路径 (secretion pathways)、成本与速度。

4. 是否需要高产量 / 规模化表达 /频繁表达?

如果对蛋白产量要求高或者需要反复表达,那么“稳定细胞株” (stable cell line) 或者“使用病毒载体系统”(如 baculovirus in insect cells)通常值得投入较多时间与资源;若只是短期或小规模实验,可能选择快速的 transient expression(如哺乳动物细胞的转染表达)或发酵型酵母/细胞系。

通过回答上述四个问题,可以在 E. coli、酵母、昆虫、哺乳动物或某些“异类”(exotic)系统中做出合理选择。

各表达系统的优缺点比较

表达系统优势劣势适用情况大肠杆菌 (E. coli)快速、成本低、操作简单、菌体生长快;产量高;很多工具/质粒/株系成熟;适合原核蛋白,不需要复杂 PTMs 的情况。无或很有限的翻译后修饰(尤其是复杂糖基化);难以正确折叠含多个二硫键、多域蛋白或膜蛋白;易形成包涵体;一些蛋白可能对 E. coli 毒性较大。原核来源蛋白;真核蛋白但结构简单、不需要糖基化;蛋白规模较小(一般小于 \~100 kDa);研究初期快速表达、筛选或者做酶、抗原等用途。酵母 (Yeast, 如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Pichia / Komagataella)真核系统,具有一定的 PTMs 能力(蛋白折叠、分泌、糖基化虽然与哺乳动物不同);能做较高密度发酵;成本中等;相对容易培养与规模化。糖基化型态与哺乳动物不同(高 mannose / hyper‐mannose等);分泌效率有时低;对某些蛋白折叠或分子间相互作用复杂性支持不足;可能出现蛋白降解问题。真核蛋白但对哺乳动物型糖基化要求不高;中等分子量/中等复杂性蛋白;需要中等产量;预算、设施不如哺乳动物细胞丰富。昆虫细胞 / Baculovirus 表达系统 (Insect / BEVS)真核系统;能做多种 PTMs(尽管与哺乳动物存在差异, 如sialylation程度不同);蛋白折叠 /分泌能力比酵母好;可以表达较大的蛋白或蛋白复合体;比哺乳动物细胞成本低一些;规模扩大较为可行。昆虫糖基化非完全哺乳动物型;病毒操作需要设施安全控制;转染载体准备(baculovirus株)周期相对较长;某些蛋白稳定性或活性可能受限。需要较为复杂真核修饰但不要求完全哺乳动物型的蛋白;膜蛋白或复合体;中高量;结构生物学要求较高但预算比哺乳动物低。哺乳动物细胞 (Mammalian cells)提供最接近天然的折叠环境和 PTMs(如复杂 N‐糖基化、O‐糖基化、磷酸化、以及蛋白修饰/剪切/定位等);适合复杂蛋白、抗体、疫苗蛋白、膜蛋白等;表达蛋白功能性高。成本高(培养基、设备、无菌空间、转染或病毒载体生产等);培养周期慢;设施与技术要求高;产量通常比 E. coli 或酵母低;如果做 stable cell line 建立耗时。对蛋白功能性要求非常高、需要人类型 PTMs 的蛋白;抗体或者药物候选蛋白;临床/诊断应用;膜蛋白、高度复杂的蛋白复合体。

其他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1. 目标用途(downstream application)

结构生物学(晶体学、电镜、NMR):通常要求蛋白折叠良好、均一、尽可能接近天然修饰。

功能 /活性研究:需要确保 PTMs、辅因子、膜环境(若为膜蛋白)等正确。

抗体 /疫苗 /治疗蛋白:人性化修饰、免疫原性、糖型等至关重要。

工业酶 /大规模生物制剂:产量与成本要求往往比 PTMs 要求更宽松。

2. 蛋白稳定性 /可溶性 /折叠难度

多域蛋白、较大蛋白更易在表达中折叠不良。

二硫键数量:多个二硫键在还原环境中折断,需要分泌或在特定空间(如大肠杆菌的 periplasm)表达。

膜蛋白或含膜锚蛋白片段:表达在亲脂环境中或需要共表达伴侣/辅助蛋白。

3. 翻译后修饰(PTMs)

Glycosylation(N‐和 O‐型);

磷酸化、羟基化、甲基化、脂肪酸化等;

蛋白末端剪切 / signal peptide;

有辅因子的蛋白,如需金属离子、辅酶、辅蛋白。

4. 表达产量与成本

含培养基、设备、人工、纯化过程等成本。

表达周期(从构建载体到得到纯化蛋白所需时间)。

规模试验 vs 规模生产的可行性。

5. 时间与资源限制

实验室或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系统的设施与经验。比如有些实验室对哺乳动物细胞操作熟练,有些则没有;是否可获得 baculovirus vector 系统等。

操作复杂性与安全性要求(病毒载体、动物细胞可能需要更严格的实验室条件)。

6. 免疫原性 /临床应用要求

若蛋白用于人体用途,需要人类类型的糖基化、低免疫原性。表达系统可能影响外源糖基、非人类糖残基等。

合规性(GMP 条件、纯度的要求等)。

7. 可扩展性

若将来需要大规模生产,表达系统必须具备从研究规模放大到生产规模的能力。

重组蛋白表达系统选择流程建议

1. 收集蛋白的基本信息

* 来源(物种、原核 or 真核)

* 氨基酸序列:是否存在 signal peptide, transmembrane domains, glycosylation sites, cysteine 二硫键数目等

* 分子量 /结构(单域/多域/复合体)

* 有无已知辅因子、必需的 PTMs

2. 确定目标与用途

* 是用于结构研究、功能验证、免疫反应、疫苗、诊断、药物开发或工业应用?

* 是否对蛋白活性 /折叠 /糖基化有严格要求?

* 所需蛋白纯度、数量、时间节点。

3. 初步选择表达系统类别

根据第一步中蛋白属性,如果蛋白简单 – 原核系统可尝试;若真核蛋白且需要多重 PTMs、复杂结构,则考虑真核系统。

4. 比较真核系统内的选项

若确定真核系统,需要在酵母、昆虫、哺乳动物间比较:哪个可以提供所需 glycosylation 类型、分泌效率、成本、设施支持等。

5. 评估时间/资源与实验室能力

* 是否有经验做哺乳动物细胞转染或稳定株?

* 是否有 baculovirus 操作经验?

* 是否有设备、培养基、无菌操作支持这些系统?

6. 进行小规模试验(pilot)

在候选系统中做几个小规模表达测试,以验证可溶性、产量、活性或正确修饰。

7. 优化表达构建 /条件

* 载体选择,如强启动子、融合标签(tag)以帮助折叠或纯化、定位信号等。

* 密度、温度、诱导条件、共表达伴侣 /辅因子等。

* 如果是在真核系统中,检测 glycan 类型、翻译后修饰状态。

8. 决定最终系统并扩大规模

如果目标是生产大量蛋白或长期用途,投入建立 stable cell line 或 scale‐up insect / mammalian batch /发酵系统。

基于上述分析,下面是几个总结性建议,可用作快速参考:

先不要急于选最“高级”的系统,先评估蛋白属性与需求;往往一个简单系统已经足够。

规划好 downstream 活性/修饰要求,如果功能性依赖 PTMs 或结构完整性,真核系统一般不可或缺。

做好 pilot 试验,不同系统中小型表达以比较可溶性、产量及活性。

考虑成本与时间投入,尤其是设备、培养材料、纯化过程、操作复杂性等。

查看已有文献中的类似蛋白表达案例,经验可借鉴。

准备回退方案,例如如果在 E. coli 出包涵体,就尝试降温、融合标签、分泌到 periplasm,或切换到 insect / mammalian 系统。

来源:积极的辰小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