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与灯 张艺谋的巩俐时代和陈婷余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4 19:56 1

摘要:巩俐在红毯上回头那一秒。张艺谋的眼睛亮了。像老相机突然对焦。这一幕被镜头逮个正着。二十多年后。观众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电流。只是被生活按了暂停键。

火与灯 张艺谋的巩俐时代和陈婷余生

巩俐在红毯上回头那一秒。张艺谋的眼睛亮了。像老相机突然对焦。这一幕被镜头逮个正着。二十多年后。观众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电流。只是被生活按了暂停键。

一张纸。三个字。把十年期待撕得粉碎。

1987年。巩俐还在中戏啃馒头。张艺谋扛着摄像机。一脸土气。两人蹲在《红高粱》的田埂上。一个说“我想把地种成火”。一个回“那就烧给我看”。火真的烧起来了。从《菊豆》烧到《大红灯笼》。从中国烧到戛纳。也烧到巩俐心里——她想用婚姻把火收进怀里。老谋子却把结婚证当笑话。

收工后。巩俐把剧本卷成筒。敲张艺谋的门。“导演。明天这场戏。咱俩要是真成一家人。是不是更真?”张艺谋接过筒。反手点了根烟。“戏真就成了。日子还过不过?”一句话。把求婚堵在门外。

1995年。《摇啊摇》片场。雪落在巩俐睫毛上。她最后一次问:“要不要去领证?”张艺谋摇头。说怕那张纸把灵感压死。第二天。剧组宣布分手。巩俐把羽绒服帽子拉到底。只露出一双红眼。

陈婷的出现。像另一套解题思路。

19岁怀孕。没吵没闹。直接休学生娃。老谋子拍戏回来。看见婴儿床。愣了半晌。问:“你想要什么?”陈婷答:“你回家吃饭就行”。没有玫瑰。没有誓言。一纸结婚证拖到2011年才补。还是因为儿子要上学。

朋友私下八卦:老谋子最怕麻烦。陈婷把麻烦都咽了。巩俐不一样。她要的是对等。是站在镜头外也能牵住的那只手。两种需求。撞在一起。火花四溅。烧干净了。就只剩灰。

从1999年到2011年。陈婷被“藏”在别墅中。没有社交。没有朋友。产检生孩子都是一个人。就因为张艺谋是公众人物。担心未婚生子引来非议。这样不见光的日子。她忍了十几年。

眼神不会说谎。

张艺谋和巩俐的照片大多是片场或活动拍的。1988年《红高粱》首映。两人并肩站着。1990年柏林电影节领奖。两人握手。1991年威尼斯金狮奖。他们上台拥抱。这些照片里眼神交流多。肢体接触频繁。看得出那种吸引力。巩俐的照片总有种热烈感。张艺谋看她的眼神直白。

跟陈婷的合影从2013年后多起来。2014年他们公开后。家庭照出来了。两人带孩子在公园。2015年活动上。两人挽手。照片里眼神平和。肢体接触自然但不张扬。像老夫妻的日常。

时间给出答案。

59岁的巩俐依然焕发着光彩。无论是素颜的健身照。还是精致的红毯造型。紧致的肌肤。明亮的眼神。透着一股不屈的力量。她嫁给了法国音乐家。生活低调而稳定。走在世界各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她不再是“张艺谋的前女友”。而是“国际影后巩俐”。

43岁的陈婷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她的状态令人震惊——眼神空洞。面容疲惫。整个人仿佛承受了一个世纪的疲惫。尽管她最终获得了名分。成为张艺谋的妻子。但不可否认。她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去。

选择决定人生。

巩俐选择了自己。活成了国际影后。陈婷选择了家庭。老得比时间还快。不能说谁对谁错。但要明白。选择了什么。便注定了活成怎样的人。

如果把“婚姻”作为衡量标准。陈婷赢了。但若以“自我完整”为目标。巩俐则完胜。有人用婚姻换安全感。有人用作品换自由。

张艺谋的摄像机还在转。巩俐的红毯早就不走了。只是偶尔深夜重播《大红灯笼高高挂》时。观众会想:如果颂莲最后没疯。会不会就是巩俐?屏幕外的我们。替他们演完了所有没拍完的戏。

火灭了。灰还在。风一吹。全进了电影史。

来源:民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