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事故后,智能驾驶的未来会怎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9 18:36 1

摘要:无论用辅助驾驶、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等名词来区分,还是从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感知、多模态融合技术来观察,智能驾驶技术就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

2025年3月29日晚22点44分26秒至28秒之间,一辆小米SU7在德上高速发生碰撞自燃,车上4人不幸葬身火海。

此事发生后,很多网友质疑智驾安全性,认为自动驾驶永远不可能实现,自动驾驶也永远无法取代人类。

那么,智能驾驶究竟会怎样发展,自动驾驶究竟能不能取代人类呢?本文谈一谈我的看法。

无论用辅助驾驶、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等名词来区分,还是从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感知、多模态融合技术来观察,智能驾驶技术就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

这个过程从开始的不太安全,到可以接受,再到比较安全,最终到非常安全。

整个技术曲线是不断提高、逐步爬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大模型训练和工程师团队不断技术更新。最终结果,一定是超越有人驾驶的安全水平。

这中间会遇到各类热点事件,面临种种技术难题,但最终的结果,就是不断攻克难题,最终实现技术突破。

很多人在看到智能驾驶问题的时候,往往处于对新事物的恐惧,更不敢尝试智能驾驶。其实只要冷静思考,就会发现有人驾驶从来就不是安全的代名词。

2023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5.5万起,死亡6万余人。2024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万起,死亡6.8万余人。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长期位居全球首位,是全球交通安全形势最严峻的国家之一。

这个数字虽然有中国人口数量大的因素,但确实反映了国内严峻的道路安全问题。这其中的多数道路安全事故都是人驾驶导致的,而不是由于智能驾驶。

尽管小米SU7事故成为了热点事件,但并不意味着有人驾驶就更安全。

已有的研究显示,智能驾驶技术已经展现出优于人类的安全性表现。

ARK方舟基金报告显示,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FSD每515万公里发生一起事故,比人类驾驶特斯拉事故率低80%。

2025年2月,百度李彦宏在阿联酋迪拜的“世界政府峰会”上表示,百度“萝卜快跑”无人车的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自动驾驶比人类司机安全十倍。

华为披露,截至2025年3月,ADS系统累计避免56万次潜在碰撞。在问界M9 Ultra等车型的实测中,系统对公交车急刹等场景的预判和避让成功率接近100%,而深圳地下停车场极端泊车测试显示,系统在复杂环境中的操作效率比人类高17%。

这还仅仅是目前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水平,未来智驾技术进一步进化,彻底取代人类驾驶员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智能驾驶技术逐步提高的过程,最终超越有人驾驶,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智驾技术的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远超有人驾驶的安全性,能够做到99.999%的驾驶安全,但依然不可能保证100%的安全,毕竟从来不存在100%安全的事。

来源:黑猫话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