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女士(化名),32岁,外企主管,体型微胖,患有鼻炎,近半年总抱怨“整夜做梦”,晨起后头昏脑涨。她形容梦境像连续剧:从被客户追赶,到在暴雨中迷路,甚至梦见自己窒息惊醒。白天工作时注意力下降,情绪焦虑。经介绍,她来到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经睡眠
林女士(化名),32岁,外企主管,体型微胖,患有鼻炎,近半年总抱怨“整夜做梦”,晨起后头昏脑涨。她形容梦境像连续剧:从被客户追赶,到在暴雨中迷路,甚至梦见自己窒息惊醒。白天工作时注意力下降,情绪焦虑。经介绍,她来到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经睡眠监测发现,她的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占比高达35%(正常成人20-25%),且存在轻度睡眠呼吸暂停。经诊断,林女士的多梦合并日间疲劳、睡眠呼吸暂停,属于病理性多梦。
据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负责人王雀良主治医师介绍,人类每夜会经历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包含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其中,REM睡眠阶段是80%梦境发生的地方,负责记忆整合与情绪调节。正常情况下,成人REM睡眠占比为20%-25%,而若超过此范围,可能引发多梦问题。
王雀良医师提醒,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尽早就医:一是梦境引发躯体反应,如说梦话、拳打脚踢,可能是REM睡眠行为障碍,甚至为帕金森病前兆;梦中出现窒息感,则需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二是梦境内容异常,如反复出现坠落、被追杀等噩梦,可能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梦境与现实混淆,需排除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三是伴随日间症状,如白天犯困、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情绪持续低落或易怒等。
那么,健康人又为何会突然多梦呢?王雀良医师总结了六大常见诱因:一是情绪影响,焦虑、抑郁等情绪会激活杏仁核,使REM睡眠延长,梦境情绪强度增加。二是睡眠剥夺补偿,熬夜或倒班后,身体会优先增加REM睡眠进行补偿。三是药物或食物影响,如抗抑郁药可能使REM睡眠延长,夜间饮酒会导致后半夜REM反跳增加,睡前摄入辣椒、巧克力等刺激神经递质分泌的食物也会导致多梦。四是睡眠环境干扰,噪声、光线等外界刺激可能使人从REM期惊醒,增强梦境记忆。五是妊娠期改变,孕激素升高导致睡眠片段化,孕妇REM睡眠梦境生动度提升。六是更年期潮热,夜间盗汗惊醒时,常恰逢REM期,造成“多梦”错觉。
针对多梦问题,王雀良医师给出了科学管理梦境的三大建议:一是调节睡眠结构,固定作息,慎用安眠药,治疗基础病。二是进行梦境情绪脱敏,采用梦境日记法(晨起立即记录梦境关键词,白天重写结局)和意象预演疗法(睡前想象自己平静应对梦境场景,临床验证可减少噩梦频率50% )。三是通过营养与运动调节,多食深色蔬菜、坚果,进行有氧运动。
王雀良医师强调,梦境是大脑的夜间“心理治疗师”,健康的多梦无需恐慌。但如果梦境开始影响您的日间精力,建议及时向睡眠医学中心医生求助。
供稿人:郭伟文 王雀良
来源:朔州日报健康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