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地的朋友都知道,杂草就像地里的“捣蛋鬼”,跟庄稼抢养分、阳光和水分。为了除掉它们,除草剂成了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其中丁草胺和乙草胺就是常用的两种。别看它们名字就差一个字,区别可大着呢!
种地的朋友都知道,杂草就像地里的“捣蛋鬼”,跟庄稼抢养分、阳光和水分。为了除掉它们,除草剂成了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其中丁草胺和乙草胺就是常用的两种。别看它们名字就差一个字,区别可大着呢!
先说说它们的“性格”。丁草胺属于酰胺类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就像个“温柔的守卫”。它能在杂草种子发芽时,悄悄干扰杂草体内的蛋白质合成,让杂草“长不起来”,对稗草、马唐、狗尾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效果特别好。乙草胺也是酰胺类选择性芽前除草剂,但它更像是“强悍的战士”,作用机制和丁草胺类似,不过药效更强、杀草谱更广,除了能对付常见的禾本科杂草,对部分阔叶杂草也有一定效果。
再聊聊使用场景。丁草胺安全性相对高一些,适合在水稻田、旱田作物上使用。在水稻移栽后3 - 5天,拌土或者拌肥撒施,能有效防除田间杂草,而且不太容易伤害到水稻幼苗。在旱田,比如大豆、花生地里,播种后出苗前喷雾使用,能给庄稼幼苗营造一个相对“干净”的生长环境。乙草胺因为药效猛,主要用在旱田作物,像玉米、大豆、花生等。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剂量和土壤条件,沙质土壤容易淋溶,用药量就得少点,不然容易产生药害,把庄稼“误伤”了。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也有讲究。丁草胺在水稻田使用,一定要保证田间有3 - 5厘米的水层,并且要保水5 - 7天,这样才能发挥最佳效果。乙草胺喷雾时要均匀,不能重喷、漏喷,而且它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要戴好手套、口罩,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药剂。
要是用错了会怎样?丁草胺用少了,除草效果不好,杂草还是会疯长;用多了,可能会让水稻生长缓慢。乙草胺一旦过量或者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作物出苗不齐、叶片发黄甚至死亡。
总之,丁草胺和乙草胺各有“本事”,大家一定要根据作物种类、土壤条件和杂草情况,选对、用对,才能既除掉杂草,又不伤害庄稼,让地里的收成越来越好!
来源:健康大不同se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