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导火索来看,在于3年期美债“发飞”。美东时间2025年4月8日,美国财政部拍卖了580亿美元的3年期国债,中标利率为3.784%,高于预发行利率。显现出市场对此次拍卖的需求相对较低,美债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迹象。
近日,美债利率大幅波动,3个交易日波幅达到60bp,当前尚未平息。在各类资产大幅波动之际,美债会是下一个风暴眼吗?
在阐述具体探讨逻辑之前,抛出3个结论:
一是,近期的波动源于基差交易的恐慌平仓。(即使对这个策略陌生也没关系,更详尽的逻辑会在下文阐述)
二是,美债会成为Trump未来实施政策的掣肘。
三是,Trump一味追求抹平逆差与美元储备地位相悖,海外投资者撤出美债市场的压力在积聚。
1)诱发基差交易恐慌的2个因素:关税大棒下的通胀焦虑和美债抛售
从导火索来看,在于3年期美债“发飞”。美东时间2025年4月8日,美国财政部拍卖了580亿美元的3年期国债,中标利率为3.784%,高于预发行利率。显现出市场对此次拍卖的需求相对较低,美债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迹象。
从底层原因看,在于关税大棒下的通胀焦虑和美债抛售担忧。可以看到,Trump关税大棒下,美国消费者通胀预期显著走高。在美债收益率上的表现为:长端美债利率走阔幅度显著高于短端,期限利差走阔。
2)对冲基金基差交易原理:利用国债现货和期货价差套利,并加上高杠杆
基差交易横跨美国国债现货、美国国债期货和回购三个市场(如下图所示),赚取收益的核心逻辑是:利用现货与期货市场价差实现套利(底层逻辑是国债期货较现货往往存在溢价,且溢价水平随着期货到期日接近而减小),由于基差不大,交易往往加上高杠杆。具体的过程为:
在T0时刻,投资者做多国债现货,做空国债期货。同时,可以将国债现货抵押融资,从回购市场获得再融资,并不断将回购展期,享受现货的票息,但同时要付出融资成本。
在T时刻,投资者交割平仓。即卖出国债现货,买入国债期货。
总收益=现券损益+期货损益+持有期净收益(票息-资金成本)。
3)基差交易的风险性高:规模大、杠杆高
基差交易的规模大,据美联储数据,已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高杠杆的属性无疑进一步放大了风险。一般基差交易风险传播路径为:关税(抛售)恐慌 → 基差扩大 → 回购利率飙升 → 保证金追缴 → 抛售现券 → 流动性枯竭。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2020年3月,疫情冲击下美国国债市场波动加剧,对冲基金基差交易亏损,抛售美债现货,进而迅速榨干流动性,直至美联储出台多项救市措施,向一级交易商提供无限量流动性供给,危机才得以平息。
当前仅体现出一定波动,还尚未触及到大规模亏损,后续需持续观测。
这个问题底层回到了未来Trump的政策演绎情况,以及与之相随的美债供需格局上。
1)美国财政赤字易扩难减,Trump减税计划让债务规模继续膨胀
美债的供给端在于美国财政。虽然Trump上任后通过政府效率部裁员,以求节流,但2025年以来,赤字并未出现缩减迹象,2025财年前5个月财政赤字达到1.15万亿美元。
向后看,翻阅美国财政账本,会发现财政赤字易扩难减。
一方面,从财政支出分项来看,社会福利等强制性支出是大头,其余主要是利息和国防,基本无从下手。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估算显示:考虑当前两党存在共识且相对容易进行的开源节流政策,未来十年可缩减的赤字约为 7000亿美元,即每年仅有约 700亿美元。
另一方面,Trump的减税计划可能带来大规模新增赤字。根据 CBO(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未来十年债务总额占GDP的比例将持续上升至 117%。CRFB(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根据今年三月参众两院预算委员会递交的方案,在CBO预测的基础上提升了8个百分点。
2)飙升的存续规模 + 迭创新高的利息支出占比,美国财政陷入寅吃卯粮的状态
从目前的存量状态看,截至2025年3月底,美国政府债务规模达到36万亿美元。持续膨胀的债务规模带来的便是付息压力。截至2024年底,美国财政支出中,13%的比例被债务付息占据。财政收入中,18%的比例被债务付息侵蚀。
美国政府化债迫在眉睫。
3)近3万亿美元中期美债到期 + 高利率环境,没有人比Trump更想要低利率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2025年内,有8万亿美国国债到期,撇开短期债务,有近3万亿的美国中期(2年~10年)国债将要到期。众所周知,若是在高利率环境里,在4.5%的联邦目标基金利率下发行置换中长期债券,无疑是竭泽而渔。
在2025这个年度里,没有人比Trump更想要低利率,更需要美联储降息。可是在关税大棒下,在二次通胀的魅影下,美联储似乎难以按下降息键。留给Trump任性的空间和时间还有多少?
4)现存美元循环体系:美元发行与贸易逆差绑定,美债作为核心回流机制的一环
美债并不只是美债,美国财政也不单单是美国财政,它们与美元储备地位和全球贸易绑定。具体而言,美联储通过购买国债向市场注入美元,美国企业或者消费者通过进口商品将美元输往贸易伙伴国。贸易伙伴国通过做生意拿到的美元回流到各国央行账面,各国央行将大部分的美元储备配置美债,进而形成"贸易顺差→积累美元→购买美债→支撑美国财政"的闭环。
在这个过程中,美债作为核心回流机制的一环。
5)如果一味追求消除贸易逆差,又有谁愿意买美债?
美元的储备地位为美国带来了金融霸权,但上述循环体系的隐含矛盾在于:只有美国持续贸易逆差扩大才能输出美元(满足全球需求),亦或是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持续保持较大比例(可以减少美国外部环境对美元的需求)。现实是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持续下滑,外围环境对美元的需求迅速提升,也造就了持续强势的美元。很多事很难“既要又要”,更难急于求成。
当前Trump一味追求消除贸易逆差,可是当贸易伙伴没有了贸易顺差,叠加当前美国的财政赤字大到如此地步,又有谁愿意买美债呢?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富国基金不保证基金投顾组合策略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也不作保本承诺,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组合策略存在无法获得收益甚至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资顾问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
来源:富国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