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国际品牌智能骑行台还在万元高位徘徊时,中国品牌THINKRIDER以一场“价格革命”撕开了市场缺口。2024年3月,其新品X2 Max在速卖通大促中销量同比激增31倍,4000台设备从无锡仓库发往欧洲、韩国、巴西等地的海外仓。这家占据国内80%市场份额的隐形
当国际品牌智能骑行台还在万元高位徘徊时,中国品牌THINKRIDER以一场“价格革命”撕开了市场缺口。2024年3月,其新品X2 Max在速卖通大促中销量同比激增31倍,4000台设备从无锡仓库发往欧洲、韩国、巴西等地的海外仓。这家占据国内80%市场份额的隐形冠军,喊出“今年海外市场冲击1亿”的豪言,背后是一场中国供应链与跨境电商平台的深度合谋,其正依托中国供应链势能,在跨境电商平台上书写“反向征战”欧美高端市场的新篇章。
THINKRIDER仓库中挂着2025年出海“小目标”
2008年,曾致力造飞机的工程师俞丽铨与妻子在淘宝开设自行车配件店,亲历了中国电商的黄金年代。“每隔6个月就要搬仓扩容,国内市场的爆发力超乎想象。”在代销海外配件的七年里,他们既感受到消费升级的浪潮,也深谙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
2015年,因错失欧洲某高端骑行台品牌代理权,俞丽铨索性拆解了一台进口骑行台,发现“技术并不复杂”,工程师的执念被点燃:“国外卖几千块的东西,我们几百块就能做!”。于是THINKRIDER品牌应运而生。
最初五年,团队在技术研发中艰难摸索,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成为意外转折——国内销售停摆的危机,倒逼他们试水速卖通平台。“当时只是把库存的低端产品挂上平台,没想到三个月卖出200万元。”俞丽铨坦言。这次试水成功,让团队发现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
技术普惠:千元机的市场颠覆
真正的核爆点出现在2024年。
为打破美国Concept2品牌对专业划船机市场长达四十年的垄断,THINKRIDER团队耗时三年半研发,推出国内首款2000元以内电机直驱骑行台。自主研发的电机直驱技术使设备噪音显著降低,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则让成本优势进一步放大。
当国际品牌骑行台售价普遍在1万元以上时,THINKRIDER推出定价2999元的智能皮带直驱骑行台X2,性能对标万元机型,价格却不到1/3。“X2就像一颗惊雷,直接把市场规则改了。”俞丽铨说。上市三个月,全渠道销量破万,带动电商平台骑行台品类暴涨6倍,预售排期拉长到1个月,消费者仍愿意等待。
极致成本控制,让THINKRIDER在速卖通上的定价游刃有余——X2 Max海外售价299美元,仍是当地品牌价格的1/3。其在速卖通3月大促中创下韩国市场2小时售罄300台、欧洲仓库存一周清空的战绩。
“当价差达到3倍时,品牌认知壁垒会被瞬间击穿。”速卖通运动户外负责人杰旻分析道。西班牙市场的案例尤为典型:THINKRIDER骑行台售价349欧元,而本地品牌类似产品定价999欧元。这种碾压式性价比优势,让海外消费者迅速转向中国品牌。
出海双引擎:跨境电商的生态赋能
为实现“2025年在速买通完成一个亿”的小目标,THINKRIDER选择与速卖通深度绑定。平台的“百亿补贴品牌出海”计划为其匹配20国50位KOL资源,包括环法自行车赛退役车手的专业测评。海外仓体系的物流革命更为关键——4000台设备提前入驻欧洲、墨西哥仓库,将跨境物流时效从30天压缩至3天。
这种合作模式正在改写传统出海路径。THINKRIDER将国内验证的“硬件+软件”生态复制到海外:自主研发的虚拟骑行系统支持全球用户实时竞技,APP内上万条骑行路线中部分由海外用户自主创作。在西班牙市场,骑行爱好者自发组建“THINKRIDER联赛”,每周通过APP举办线上比赛,形成独特的用户社群生态。
“软件研发投入已超过硬件,这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俞丽铨透露,目前平台注册用户达50万,日活率稳定在35%。虚拟金币体系的推出,使西班牙市场客单价提升40%,用户通过骑行里程兑换配件折扣的玩法正在全球市场复制。
拿下国内第一后,THINKRIDER下一步是征战全球市场
垂类品牌的崛起:细分赛道的中国方案
速卖通3月大促数据揭示的运动户外趋势,印证了垂类品牌的爆发潜力。电子导航码表销量同比增长280%,THINKRIDER推出的彩屏导航款在法国市场溢价30%仍脱销;3D打印坐垫单品年销百万美元,碳纤维轮组增速达150%;可连接汽车的隧道帐篷在澳大利亚售出2000顶,电助力自行车在德国市场月销破千台。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规律:当垂类品类年规模突破1500万美元阈值,必将诞生专业玩家。
THINKRIDER的突围路径为行业提供范本,其成功密码在于专注细分赛道:避开大而全的装备竞争,聚焦智能骑行设备的技术突破,通过供应链整合实现“高端产品平民化”。
这种专业化趋势正在重塑产业格局。佛山电动自行车品牌Shengmilo通过速卖通托管服务,2023年销量实现四倍增长;户外气泵品牌FLEXTAILGEAR凭借122克重的“赛博气泵”,单款产品年销百万美元。这些案例共同证明:在跨境电商平台赋能下,中国供应链正在批量孵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垂类品牌。
从中国制造到全球运动生态
在无锡THINKRIDER仓库,陈列着改写行业规则的产品矩阵。从千元级智能骑行台到专业划船机,这些设备共同指向更深层的产业变革:运动装备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跃迁。
这场变革正在重构全球用户的运动方式。西班牙市场的“THINKRIDER联赛”参赛者涵盖银行职员、教师、退休老人等多类人群,周末夜间同时在线竞技人数峰值突破3000人。智能设备不再是职业选手的专属工具,而是连接全球运动社区的入口。APP内用户自主上传的骑行路线等数字资产,正在形成独特的UGC生态。
全球化新范式:供应链的价值重估
当俞丽铨手持X2 Max骑行台,这个场景浓缩了中国制造二十年的进化轨迹:从代销海外配件的淘宝店主,到制定行业标准的技术品牌;从疫情中的被动出海,到主动布局全球运动生态。
速卖通平台数据显示,高客单价运动装备在欧美市场的接受度持续提升:可连接汽车的隧道帐篷成为澳大利亚家庭露营新宠,电助力自行车在德国通勤族中形成口碑传播。这些案例共同勾勒出新出海时代的特征——依托中国制造的柔性供应链能力,借力跨境电商的数字化基建,通过技术普惠激活全球长尾需求。
跨境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像消费电子、户外运动等这些已经完成产业升级的中国供应链,正通过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将“性价比”升级为“技术普惠”。这场1个亿的战役,或许便是国产运动品牌全球化浪潮的序章。
记者:程宬
编辑:戴威
审核:王薇 顾军
校对:芮天舒
来源:江苏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