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5位名人,却个个家喻户晓 尤其是第一个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07:08 1

摘要:从小我们就在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熏陶下成长,它们或载于正史典籍,或见于稗官野史,经过历代艺术加工和民间口耳相传的润色,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版本。

从小我们就在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熏陶下成长,它们或载于正史典籍,或见于稗官野史,经过历代艺术加工和民间口耳相传的润色,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版本。

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熟悉的一些历史人物根本不存在于真实历史中,而是文学创作和民间传说的产物。

花木兰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性形象之一。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那位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女子,以其忠孝两全的形象深入人心。从语文课本到迪士尼动画,木兰的故事被不断演绎传播。

细究史料,《魏书》《北史》等正史中均未见其踪。她的姓氏、籍贯、生平皆无从考证。

有学者对《木兰辞》的内容提出了质疑:文中描述木兰出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明显是一副将军的装备,而不像是普通士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的描述也不符合常理——普通百姓不可能在军卷上留名,只有可能是将军才会被如此记载。

从现实角度考虑,女性在军营中隐藏性别也极为困难,声音、喉结、上厕所、身体发育等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穆桂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著名女将,在上世纪经典电视剧《穆桂英挂帅》中,那个手持梨花枪、大破天门阵的飒爽女将形象令人难忘。

但翻阅《宋史》可知,杨业家族确实世代为将,却无任何关于穆桂英的记载。

这个人物最早出现在明代小说《杨家将演义》中,是典型的文学再创作产物。

穆桂英之所以让人感觉真实存在,主要是由于小说虚实结合的写法。

小说中的杨家将在历史中实实在在存在,杨延昭保家卫国的事迹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加入虚构人物,很容易让读者信以为真。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确实存在,杨业是北宋初年名将,归宋后成为抗辽主力。

雍熙三年(986年),他因主帅潘美(演义中作“潘仁美”)错误指挥与监军王侁逼迫,在陈家谷战役中孤军被围,重伤后绝食殉国。

貂蝉位列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这位倾国倾城的奇女子周旋于董卓、吕布之间,成为改变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

然而陈寿《三国志》中仅记载“卓使吕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一笔带过。这个侍婢既无姓名记载,更无具体事迹。

貂蝉的完整形象成型于元杂剧,经过罗贯中的艺术加工,最终成为权谋斗争中的传奇女性符号。

《三国演义》这本书影响巨大,加上有着“七分真三分假”的说法,更让人难以辨别虚构与真实。

正史中对此人没有任何记载,唯一可能的相关记录是《后汉书》中提到吕布和董卓手下的一个婢女相恋,但也没有提及这个婢女的名字,更与王允没有任何关系。

陈世美

在传统戏曲《铡美案》中,陈世美是家喻户晓的“负心汉”形象——高中状元后为攀附权贵迎娶公主,抛弃发妻秦香莲,最终被包拯以“龙头铡”正法。

但历史上真实的陈世美,实为明末清初一位清正廉明的官员。真实的陈世美名为陈年谷,字熟美,湖广均州(今湖北丹江口)人,生于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

他自幼聪慧好学,顺治八年(1651年)考中举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登进士第。此后历任直隶饶阳知县、刑部主事、户部郎中、贵州思石道按察使等职。

陈年谷的同窗好友胡梦蝶曾因多次科举落榜,向他求助官职,遭其婉拒。胡梦蝶心生怨恨,便将民间流传的“负心状元”故事与陈年谷的经历强行嫁接,改编成戏曲脚本。

在传播过程中,“陈年谷”被误读为“陈世美”,“均州”被简化为故事中的“均州府”,故事背景也被刻意提前至北宋,与“包青天”绑定。

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是隋唐题材文学与影视作品中的经典形象,作为“天宝大将”“无敌大将军”,常以“身长一丈、腰大数围、金面长须”的威猛形象出现,手持320斤重的凤翅镏金镋,位列隋唐第二条好汉。

这位在《说唐》《兴唐传》等作品中被浓墨重彩描绘的人物,却是完全虚构的。其原型可能追溯至真实历史中的宇文化及之子宇文承基。

据《隋书》记载,宇文化及本姓“破野头”(鲜卑姓氏),祖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属鲜卑宇文部后裔。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宇文承基、次子宇文承趾。在隋末乱世中,宇文承基曾随父叛乱,最终与宇文化及一同被窦建德所杀。

文学创作中,宇文成都的设定融合了宇文承基的身份与鲜卑武人的特质。他“金面长须、虎目浓眉”的外貌描写,暗合鲜卑族“须发浓密、体格魁梧”的民族特征。

来源:寻梦史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