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毛泽东这一深刻论断,犹如一把打开组织力量之门的钥匙,揭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组织密码。毛泽东的组织观是马克思主义组织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将分散的个体凝聚
"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毛泽东这一深刻论断,犹如一把打开组织力量之门的钥匙,揭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组织密码。毛泽东的组织观是马克思主义组织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人将分散的个体凝聚成强大集体力量的科学指南。从"三湾改编"确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基层组织原则,到"古田会议"确立"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从"延安整风"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到"三反五反"确立"从严治党"的纪律要求;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统一战线,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组织原则;从"支部建在连上"的基层组织建设,到"党委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的领导体制,毛泽东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组织之道——它既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聚合智慧,更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团结艺术;既强调"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又注重"支部建在连上"的基层基础;既能将分散的个体凝聚成强大的集体力量,又能通过严密的组织体系实现高效协同;既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又注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种组织观不仅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深入研究和传承毛泽东的组织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能为我们应对复杂局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宝贵启示。
毛泽东组织观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为毛泽东提供了组织建设的文化滋养。"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古老智慧,在青年毛泽东心中播下了团结协作的种子。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他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还广泛涉猎西方著作,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论述产生浓厚兴趣。1918年,他在新民学会成立宣言中就提出:"改良人心风俗",将组织建设与思想改造紧密结合。1919年,他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强调:"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这一早期思考为他日后形成系统的组织观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毛泽东组织观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期间,毛泽东接触到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论述,认识到"组织起来"是革命胜利的关键。1920年,他在给蔡和森的信中明确表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观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深刻认识到"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将马克思主义组织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延安时期,他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等著作,将马克思主义组织理论推向高潮,形成了完整的组织思想体系。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组织观形成的沃土。从建党初期的50多名党员到新中国成立时的448万名党员,毛泽东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1927年"三湾改编"时,他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29年古田会议期间,他主持制定"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奠定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方针;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他领导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斗争,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提出"两个务必"的执政警示,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些实践都体现了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组织理论与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精神。
毛泽东组织观的首要特征是将组织原则与思想建设辩证统一起来。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他系统阐述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核心地位。他既强调"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原则,又注重"思想建党"的根本要求,主张"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1945年,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他进一步提出"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的辩证方法,体现了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的有机统一。
毛泽东对"党指挥枪"根本原则的深刻理解是其组织观的重要创新。1927年"三湾改编"时,他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29年古田会议期间,他主持制定"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明确规定"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这一论述将军事组织与政治组织有机统一起来,确立了"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1938年,他在《论持久战》中深刻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这一论述将人的因素,特别是组织起来的人民的力量,提.升到战争胜负的决定性高度。
毛泽东组织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强调组织纪律与组织活力的统一。1942年,他在延安整风运动中领导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斗争,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强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既维护了组织纪律,又保持了组织活力。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执政警示,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组织建设确立了纪律要求。1950年代初期,他领导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既严肃了组织纪律,又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了组织活力。这种将纪律与活力统一起来的组织观,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严明的纪律约束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毛泽东组织观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充分实践。井冈山时期,他领导建立的"支部建在连上"制度,使党的组织深入到军队基层,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央苏区时期,他推动开展的"扩红"运动,通过严密的组织动员,使红军力量不断壮大。1934年,他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特别强调:"要使我们的红军成为铁军,就要有铁的纪律。"延安时期,他领导的整风运动,通过思想教育、组织整顿和制度建设,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统一。1942年,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中强调:"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这些实践都体现了毛泽东"组织起来"的基本思路。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坚持和发展组织观。1950年代初期,他领导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通过严肃的组织纪律,清除了党内的腐败分子,保持了党的纯洁性。1951年,他领导开展的整党运动,通过思想教育、组织整顿和制度建设,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组织纪律性。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他系统阐述了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沿海与内地等关系的原则,体现了对组织结构优化的深刻思考。1957年,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一论述将组织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毛泽东组织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他提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组织原则,强调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1960年代,他倡导"鞍钢宪法",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模式,将组织管理与群众路线相结合。1963年,他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通过典型示范和组织动员,弘扬集体主义精神。这些实践都是对毛泽东组织观的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的组织观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这一重要论述与毛泽东"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高度契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像毛泽东那样,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毛泽东组织观中的辩证思维对新时代组织工作具有重要启示。他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组织建设的科学方法。面对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新要求,我们要发扬毛泽东倡导的辩证思维,既注重组织制度建设,又注重思想引领;既强调组织纪律,又保持组织活力;既重视组织结构的优化,又注重组织功能的发挥。在实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过程中,我们要学习毛泽东"支部建在连上"的基层组织建设经验,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毛泽东组织观中的群众路线对新时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价值。他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强调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启示我们要坚持组织为了人民、组织依靠人民、组织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毛泽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统一战线思想,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我们要发扬毛泽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力量。
毛泽东的组织观犹如一座永不褪色的智慧丰碑,照亮着中国共产党人组织建设的道路。从"三湾改编"确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基层组织原则,到"古田会议"确立"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从"延安整风"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到"三反五反"确立"从严治党"的纪律要求;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统一战线,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组织原则,毛泽东的组织观不仅塑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组织基础,更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组织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把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正如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一深刻见解,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指导我们在组织建设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和原则。
来源:红博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