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硼作为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虽需求量低,但对生殖生长、养分吸收及抗逆性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固体硼肥存在溶解性差、吸收效率低、易造成土壤硼富集等问题,而流体硼凭借水溶性好、作物吸收快、利用率高、施用灵活等优势,已成为现代小麦精准施肥体
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硼作为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虽需求量低,但对生殖生长、养分吸收及抗逆性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固体硼肥存在溶解性差、吸收效率低、易造成土壤硼富集等问题,而流体硼凭借水溶性好、作物吸收快、利用率高、施用灵活等优势,已成为现代小麦精准施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流体硼对小麦的生理作用和科学使用方法。
一、流体硼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
(一)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提高结实率
1. 维持花粉活力:硼参与花粉粒内壁果胶的合成,确保花粉壁结构完整,同时促进花粉管伸长过程中细胞壁的构建与物质运输,避免因花粉管发育受阻导致的“花而不实”。
2. 保障雌蕊功能:硼可促进小麦雌蕊柱头黏液的分泌,增强柱头对花粉的黏附能力与识别效率,提高受精成功率;此外,硼还能调节子房内激素平衡,为胚珠发育提供适宜的生理环境,减少空秕粒形成。
在缺硼地块,小麦常出现花粉畸形、柱头干缩、受精率下降等问题,每穗粒数可减少10%-20%;而合理施用流体硼后,结实率可提升8%-15%,显著改善穗部结实性状。
(二)增强养分吸收与代谢,提升光合效率
1. 促进根系发育与养分吸收:硼能刺激小麦根系根尖细胞的分裂与伸长,增加根系表面积与根毛数量,提升根系对氮、磷、钾及钙、镁等中微量元素的吸收能力;尤其对钙的吸收运输具有协同作用,可减少因钙吸收不足导致的根系腐烂、叶片边缘焦枯等问题。
2. 优化叶片光合性能:硼参与叶片叶绿素的合成与稳定,减少叶绿素降解,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同时,硼能调节叶片气孔开闭节奏,在强光或干旱条件下减少气孔过度开放导致的水分流失,保障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增加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转运效率。
试验数据表明,施用流体硼的小麦田块,叶片光合速率可提升12%-18%,抽穗期至灌浆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10%-15%,为千粒重提升奠定基础。
(三)提升抗逆能力,减轻逆境胁迫危害
小麦生长周期中易遭遇干旱、低温、病害等逆境胁迫,流体硼可通过调节小麦生理代谢,增强其抗逆性:
1. 增强抗旱性:硼能促进小麦体内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降低细胞渗透压,减少干旱条件下的细胞失水;同时,硼可维持根系吸水能力与叶片保水能力,延缓干旱导致的叶片萎蔫,延长光合作用持续时间。
2. 提高抗低温能力:在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遭遇低温胁迫时,硼能稳定细胞膜结构,减少细胞膜透性增加导致的电解质外渗,降低低温对细胞的损伤;此外,硼还能促进体内抗冻蛋白的合成,提升小麦对低温的耐受阈值。
3. 增强抗病性:硼可促进小麦细胞壁中木质素、纤维素的合成,增厚细胞壁,提高植株机械抗性,减少白粉病、锈病等病原菌的侵入;同时,硼能调节植株体内植保素的合成,增强对病原菌的抑制能力,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在逆境年份,施用流体硼的小麦田块,干旱导致的减产幅度可降低10%-15%,低温胁迫下的孕穗期冻害发生率减少8%-12%,病害发病株率降低5%-8%。
(四)改善籽粒品质,提升小麦商品价值
流体硼不仅能提高小麦产量,还能通过调节籽粒营养物质积累,改善品质:
1. 提升籽粒蛋白质含量:硼可促进小麦体内氮素的吸收与向籽粒的转运,增加籽粒中粗蛋白含量,尤其对谷蛋白、醇溶蛋白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改善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
2. 增加微量元素积累:流体硼可协同促进小麦对锌、铁等有益微量元素的吸收与向籽粒的转移,减少“隐性饥饿”风险,提升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
此外,施用流体硼还能减少籽粒中空秕粒与杂质含量,提高籽粒饱满度与整齐度,提升小麦商品粮的等级。
二、流体硼在小麦生产中的科学使用方法
(一)明确施用时期:聚焦关键生育期,按需供给
小麦对硼的需求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中拔节期至孕穗期、抽穗期至开花期是两大关键需硼期,此时施用流体硼可最大化发挥其作用:
1. 拔节期至孕穗期(3月中下旬-4月上旬):此阶段是小麦生殖器官分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硼需求的第一个高峰期。施用流体硼可促进幼穗分化,增加小花数量,减少退化小花比例,为每穗粒数提升奠定基础;同时,此时期施用还能增强小麦抗低温能力,避免倒春寒对幼穗的伤害。
2. 抽穗期至开花期(4月中下旬-5月上旬):此阶段是小麦花粉发育、受精结实的核心时期,是硼需求的第二个高峰期。此时施用流体硼可直接作用于花粉与雌蕊,提高花粉活力与受精率,减少空秕粒;同时,此时期施用还能促进光合产物向穗部转运,为灌浆期的籽粒发育提供保障。
若土壤严重缺硼,可在苗期增加一次施用,促进根系发育与幼苗生长,为后续生育期积累养分;而土壤硼含量较高(>1.0mg/kg)的地块,可仅在抽穗期至开花期施用1次,避免硼过量导致的肥害。
(二)控制施用剂量:精准用量,避免肥害
流体硼的施用剂量需根据土壤硼含量、小麦生育期及产品浓度综合确定,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避免过量施用导致的硼中毒:
- 土壤缺硼地块(有效硼<0.5mg/kg):
- 苗期:选择有效硼含量≥150g/L的流体硼产品,稀释800-1000倍液,每亩喷施30-40kg,即每亩流体硼用量为30-50mL。
- 拔节期至孕穗期:同浓度产品稀释600-800倍液,每亩喷施40-50kg,每亩流体硼用量为50-80mL。
- 抽穗期至开花期:同浓度产品稀释600-800倍液,每亩喷施40-50kg,每亩流体硼用量为50-80mL。
- 土壤硼含量适宜地块:
- 仅需在抽穗期至开花期施用1次,有效硼含量≥150g/L的流体硼产品稀释600-800倍液,每亩喷施40-50kg,每亩流体硼用量为50-80mL。
需注意:不同品牌流体硼的有效硼含量差异较大,实际施用时需根据产品说明调整稀释倍数,确保每亩有效硼施用量控制在5-10g(纯硼)范围内,避免过量。
(三)选择科学施用方式:以叶面喷施为主,配合土壤基施
流体硼的施用方式需结合小麦需硼特性与施肥效率,以叶面喷施为核心,土壤基施为补充,确保硼素快速被小麦吸收利用:
1. 叶面喷施:
- 优势:叶面喷施可直接将硼素输送至小麦叶片、幼穗、花器等需硼部位,吸收速度快。且能根据小麦生育期灵活调整,避免土壤固定导致的硼素失效。
- 操作要点:选择无风或微风的晴天上午9点前或下午4点后喷施;喷施时重点对准小麦幼穗、叶片背面及柱头,确保药液均匀覆盖;若喷施后4小时内遇雨,需补喷一次,补喷剂量减半。
2. 土壤基施:
- 适用场景:土壤严重缺硼、小麦播种前有充足整地时间的地块,可配合基肥进行土壤基施,为小麦全生育期提供基础硼素。
- 操作要点:将流体硼与腐熟有机肥、复合肥混合均匀后撒施或条施,避免与种子直接接触;每亩基施有效硼含量≥150g/L的流体硼100-150mL,折合纯硼15-22.5g;土壤基施后,仍需在关键生育期配合叶面喷施,确保生殖生长阶段的硼素供应。
1. 避免与禁忌农药/肥料混用:流体硼呈弱碱性,不宜与酸性较强的农药或肥料直接混合,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效/肥效降低或产生沉淀;若需混合施用,需先小剂量试配,确认无沉淀、无变色后再大面积使用。
2. 配套水肥管理:施用流体硼的同时,需保证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充足供应,避免因其他养分不足导致的“硼效不明显”;在干旱条件下,喷施流体硼后可适当灌溉,提升小麦对硼素的吸收效率;在多雨地区,需注意排水,防止土壤积水导致根系吸收功能下降。
3. 地块针对性调整:砂质土壤保肥保水性差,硼素易流失,需增加喷施次数;黏质土壤硼素易被固定,需选择高活性流体硼产品,提升硼素有效性;盐碱地土壤pH值高,硼素有效性低,需适当提高施用剂量。
来源:风趣一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