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边作业区部分在滩区里边,哪些情况需要到河务部门备案审批,法律法规都有明确规定。”“知道知道,现在有《黄河保护法》,能干啥不能干啥法律有规定。你们隔三差五就过来普法,这些都记着呢!”
“这边作业区部分在滩区里边,哪些情况需要到河务部门备案审批,法律法规都有明确规定。”“知道知道,现在有《黄河保护法》,能干啥不能干啥法律有规定。你们隔三差五就过来普法,这些都记着呢!”
4月初,在《黄河保护法》施行两周年之际,河口黄河河务局的普法宣传活动再次开展。《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正式实施,是我国首部聚焦黄河保护的专门立法,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的法治保障。
在河口采油厂管理五区501站石油开发中心合作项目部,河口黄河河务局水政科科长王学峰和同事们,通过现场座谈、当场解答的形式,向企业及工作人员细致解读《黄河保护法》条款,深入浅出地阐述《黄河保护法》与企业、群众的联系,近距离的沟通交流,让大家伙儿收获满满。
这样的普法场景不仅在厂矿企业,也在田间地头、农村大集、城区闹市,甚至学校园所、社区门口。“现在只要我们一开始讲解,群众也好、企业也好,基本都能说上几句,证明黄河保护、依法治河管河理念在他们心里在慢慢扎根了。”王学峰脚步快,语速也快,但说到“扎根”时,他的语速明显慢了慢,嘴角带着笑意,“普法就像播种子。”
从播下种子,到开出花,中间是河口黄河河务局持续多年的普法宣传。
“过去老百姓觉得河水就这么天天淌着、岸边的地闲着也是闲着,取水浇地、搭房建舍没啥。”王学峰还记得普法活动开展之初,普法对象眼睛里透着迷茫,“能看出来大家的不理解。”王学峰告诉记者,黄河保护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适用面较整个社会来说相对较窄,“作为执法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向周边厂矿企业、群众进行普及,让对方更了解法律法规的界定,同时争取各界对黄河河口保护治理工作的支持。”
随着普法的深入,变化逐渐显现。
“从两三年前开始,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投资和建设项目的增多,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主动咨询,让咱们帮忙确认项目位置是否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需要办理什么手续;普法宣传也有越来越多的群众提到‘黄河保护’。”王学峰说,沿河群众和企业对黄河河道管理等有了初步认识,并在逐步加深,“普法的效果和意义也就出来了。”
不仅如此,河口黄河河务局还将普法宣传与执法审核、涉河建设项目管理等工作统筹考虑,在执法过程中反馈普法信息,并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让相对人更易于理解哪些行为是红线、需要立案处理。此外,该局还充分利用宪法宣传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黄河保护法》实施周年等节点开展集中宣传,并在日常巡查工作中融入普法宣传,尽可能增加普法的频次、扩大受众面。
数据为变化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八五”普法开展以来,该局累计开展固定式普法宣传80余场次,与河口区地方司法部门累计宣传20余场次,巡查式普法累计600余次。与此同时,水事违法案件由2021年年均20余起下降至目前年均五六起,每年30余家企业或个人提前进行咨询。
“原来他们来给我普法,现在我不光自己学,还跟身边的人讲。”庄庆辉承包的1200亩地,位于河口区六合街道,距离刁口河约四公里。“咱这块地属于黄河河道管理范围,从事一些活动得看法律法规是不是允许,哪些需要批准,这样既避免违法,也避免不必要的投入。”
庄庆辉说完推了推眼镜,翻开印有《黄河保护法》内容的宣传材料和《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向记者展示他提到的内容。
四月的春意已然来到黄河河口,王学峰和同事们未曾多顾及,匆匆赶往下一程。(大众新闻记者 张园园 李小凡 通讯员 万芮 赵丹丹)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