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导学案:选修一《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22:55 3

摘要:自学指导:根据学习目标研读教材,并用红笔勾画出课本上的重难点和关键语句,梳理知识点;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时1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2.认识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

3.核心概念: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的背景与内容。

2.难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的影响。

三、教学流程

(二)自学

1、自学内容:自主研读课本P22-23页内容.

2、自学指导:根据学习目标研读教材,并用红笔勾画出课本上的重难点和关键语句,梳理知识点;

3、透析教材

知识点一商鞅变法

(1)完成《学法大视野》教辅资料课前▪预习区“商鞅变法”知识填空。

(2)[图解历史]商鞅变法与封建制确立的关系

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3)完成《学法大视野》教辅资料课前▪预习区“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填空。

(4)[概念阐释]均田制

均田令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开创性措施。鉴于北方多年战乱,人民流离失所,田地大量荒芜,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这一制度对巩固封建统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有积极的作用。后来的隋朝和唐朝初期仍行此制,唐中期以后废除。

知识点三王安石变法

(5)完成《学法大视野》教辅资料课前▪预习区“王安石变法”知识填空。

(8)[概念扩展]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措施富国之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用人惟才

知识点四张居正改革

(5)完成《学法大视野》教辅资料课前▪预习区“张居正改革”知识填空。

(6)[图解历史]一条鞭法

(三)讨论

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认识中国古代改革成败的原因?

参考:

(1)看改革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一般而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成功的希望比较大。

(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若是两种力量对比悬殊,那么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都比较大。

(3)看改革的政治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改革必须切合实际,这样才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者的素质往往对改革产生重大的影响。

(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只有有利的内外环境,才能促使改革走向成功。

(四)高考核心考点: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改革的类型

(1)商鞅变法是确立封建制度,促进国家统一,推动社会转型的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通过改革促进民族交融,推动本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3)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都是挽救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

(五)课堂检测

基础素养训练:

1.商鞅认为,实行为善、怀柔的政策必然导致“奸民”增多,民强则国起内乱,民弱则众皆依上,唯以权力压制民众,才能使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所谓“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重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据此可知,商鞅这一主张的特征是(A)

A.重刑轻德 B.严刑峻法

C.崇尚耕战 D.国富民弱

2.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内容。据表可知其改革(A)

领域措施经济推行均田制、三长制政治实行俸禄制、迁都洛阳文化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

A.顺应了民族交融与加强统治的需求

B.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

C.推动了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D.实现了汉字在全国范围的使用

能力提升训练:

3.材料1069年,北宋王安石进行变法。主要内容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分为“理财”和“整军”两大类。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除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每项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豪强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些限制,增加了财政收入。但各项新法由于用人不当、宋神宗的动摇和逝世等原因最终被废除。

明朝中期以后,社会危机凸显。万历年间明神宗支持张居正推行改革,主要内容有:一是整频吏治。张居正提出有名的“考成法”……行政效率大为提高。二是整饬边防,改善同蒙古的关系,从而使得西北边塞安宁,二十余年没有战争。三是兴修水利。四是清丈田地。此法清查出了一部分豪强地主隐瞒的田地,有利于抑制地主逃税现象。五是一条鞭法。主要解决“役”的征收问题。经过上述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改善了国家的经济状况,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边防实力增强。

——摘编自赵黎君《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异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的相同之处。(6分)

相同之处:都面临朝代中期的统治危机;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都进行了理财、解决边患等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的原因。(8分)

原因:改革力量和毅力不同:王安石变法因宋神宗的动摇和逝世被废除;张居正权倾朝野、改革毅力坚强。方法与策略的差异:王安石变法重在经济、军事,用人不当;张居正改革首先整顿吏治,推行考成法,保障改革顺利进行。

(七)感悟与思考记录点滴心得培养历史学科素养 反馈学习困扰

来源:教育资讯报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