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9日9:00,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真抓实干勇争先 狠抓落实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肖怡,市总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王庆文,市总工会生产保障部部长高凡,市总工会基层工作部部长于丽,介绍2025年威海市职工劳动竞赛有关情况。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乃彰 通讯员 夏丽萍
4月9日9:00,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真抓实干勇争先 狠抓落实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肖怡,市总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王庆文,市总工会生产保障部部长高凡,市总工会基层工作部部长于丽,介绍2025年威海市职工劳动竞赛有关情况。
近年来,通过各类职工劳动竞赛,威海市已建成市级以上全员创新企业62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551家,涌现出1000多名高技能人才,2000多家企业优化了生产流程,降低成本超10%,累计创效20多亿元。同时也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新兴工种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发展和提升。
为组织动员全市职工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2025年,威海市总工会联合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等,以“真抓实干勇担当 创先争优建新功”为主题,组织开展全市职工劳动竞赛。竞赛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大抓经济”的中心任务,全面落实“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聚焦海洋经济、碳纤维新材料等八大产业集群和打印机设备、纺织服装等10条优势产业链,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的竞赛格局,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加快培养和选拔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对职工劳动竞赛工作进行了优化提升,做到全流程预案管理、全要素资源整合、全周期效能评估,将竞赛成果与技能认定、职称评定、企业评优等有机衔接,真正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用”的目的。在组织架构上突出协同性。建立“工会牵头、部门联合、企业主体、职工参与”的协同机制,形成了由市直部门、职业院校、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办赛格局,并首次把县域的城市主导产业纳入竞赛体系,促进劳动竞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在项目设置上体现引领性。构建“1+7+X”专项竞赛体系,建立了200多个项目的劳动竞赛项目库,涵盖重点工程、工作推进、技术技能、创新创意、五小竞赛、一镇一品、创新创效等7大核心领域,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竞赛矩阵,预计参赛职工将达5万人次。在覆盖范围上强化全域性。按照“聚焦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覆盖新兴业态”的思路,今年的劳动竞赛将涵盖海洋经济、智能制造、新型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延伸至现代物流、家政服务、乡村振兴三大民生领域,并积极探索,把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纳入竞赛范畴。
开展好职工劳动竞赛工作,组织是基础,基层是关键。2025年,将进一步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聚焦强基固本,扎实开展“建会入会集中行动”,采取先宣传发动、活动覆盖,后服务跟进、组织覆盖的方式,形成“宣传—入会—服务”的工作闭环,实现工会组织和职工会员同比大幅增长的目标;聚力攻坚突破,以“破题攻关专项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把资源和经费向基层倾斜,破解制约基层工作开展的堵点难点,推动工会基层工作向实向优发展;突出示范引领,建立典型引路培育工作清单,挖掘一批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的创新工作,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对标借鉴、共同提高,努力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确保2025年全市职工劳动竞赛取得实效,市总工会出台了哪些激励保障措施?
进行分类激励。个人成长方面,在工作推进类、技术技能类设置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前三名选手分别给予2000元、1000元、800元的资金奖励。同时对获奖个人在劳模选树、工匠培育、职业技能等级晋升通道,省级、市级劳动竞赛先进个人推荐申报,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团体激励方面,授予团体一二三等奖,授予表现突出单位“优秀组织奖”,同时对获奖团体在建立年度优秀团体档案,推广优秀团体经验,推进跨单位技术交流,媒体专题宣传报道等方面进行支持。开展专项激励。重点结合创新创效劳动竞赛,全年评选60项创新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0项,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的资金支持,颁发荣誉证书,建立创新成果库,择优推荐参加省级创新创效竞赛。培育示范项目。对重点工程类、创新创意类、五小竞赛类、一镇一品类,制定量化赋分标准,从项目选择、组织领导、比赛宣传、参与程度、竞赛成效等进行评价,量化打分,选树竞赛示范项目,每项给予5000元的资金支持,并在技术指导、成果转化上提供支持。
建立保障机制。在组织运行上,严密组织赛事开展,严格实施评审标准;在成果转化应用上,建立优秀单位经验分享、优秀企业案例巡展、优质项目孵化等推广计划;在长效发展支撑上,抓好月度进度督导、季度成果发布、年度总结表彰,构建“竞赛—提升—创新”良性循环,努力推动竞赛成果落地生效。
2025年度全市职工劳动竞赛总体上进行了优化和提升,在具体的竞赛领域和项目上有哪些创新点?
向海图强,聚焦海洋经济赛道。组织开展海工装备主导产业劳动竞赛,海洋综合实验平台、海洋综合试验场等重点项目劳动竞赛,海洋风电、海洋食品加工等海洋产业职工技能竞赛,助力威海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绿智融合,打造绿色智造矩阵。在新能源电机、新能源金属燃料、新能源装备等绿色产业和智能制造业、智能控制系统、智能制药、智能化加工车间、智能通信等领域组织各类竞赛,进一步组织引导职工提升新技能,成为威海绿色智造的主力军。效能提升,开展机关单位竞赛。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动竞赛以往较少涉及,今年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紧扣服务效能提升和民生保障需求,开展机关事业工作推进类竞赛,努力打造新时代威海机关事业单位效能提升的实践样板,让劳动竞赛真正成为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加速器。
创业育才,构建新业态竞技平台。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开展网络主播职业技能竞赛,设置客户沟通技巧、带货能力PK等竞赛单元。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认同,推动新兴产业与“精致城市”建设深度融合。
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倍受关注,职工劳动竞赛也向其延伸覆盖,工会在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方面还有哪些具体举措?
强化建会入会,着力聚“新”。按照“先服务职工再发展会员、先工作覆盖再组织覆盖”的思路,分级开展新就业形态群体大走访、建会入会专项行动,通过“行业建、重点建、兜底建”的方式,狠抓实体建会,做实网上入会,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就业形态群体建会入会工作,今年,将新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5000名以上,最大限度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
强化阵地建设,着力凝“新”。打造新就业形态群体服务阵地,提供“暑可纳凉、寒可取暖、渴可饮水、累可歇脚”的温馨港湾,建成新就业形态群体共享职工之家5处、工会驿站301处。今年,市总工会将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聚集区域,再建设5处共享职工之家,持续为新就业形态群体提供可感、可知、可达的暖心服务。
强化服务关爱,着力暖“新”。常态化开展送岗位、送清凉、送温暖、送培训、送专项保险、送法律服务、送心理健康、送免费体检、送疗休养、送帮扶救助“十送”服务。率先在全省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暖“新”保险、成立货车司机法律服务站,相关做法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今年,市总工会将再投入100万元,不断扩容工会服务清单,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持续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