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谷雨,“谷雨有三怕”,你知道是哪“三怕”,有道理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0 16:04 3

摘要: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它不仅是一个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更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深刻体现,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在古人笔下,春雨总是带着灵动的诗意,适时而来,润泽万物。4月20日,随着春风的轻拂与细雨的润泽,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谷雨。

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它不仅是一个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更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深刻体现,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

谷雨时节:传统习俗与谚语交织的农耕画卷

在民间,关于谷雨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与谚语。谷雨时节,人们会举行各种仪式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比如,在南方一些地区,有“谷雨祭海”的习俗。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渔民们在谷雨这天会举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而在北方,则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人们认为此时食用香椿可以健胃理气,增强免疫力。

除了习俗,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谷雨的谚语,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等。这些谚语是农民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它们简洁明了地传达了谷雨时节的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安排,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然而,在众多的谷雨习俗和谚语中,“谷雨有三怕”的说法广为流传。那么,这“三怕”究竟指的是什么?又是否有道理呢?

谷雨第一怕:谷雨无雨

“谷雨无雨,交回田主”,这句流传已久的农谚,生动地体现了农民们对谷雨时节降雨的期盼。谷雨时节,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土壤需要充足的水分来滋养秧苗和新种的作物。如果谷雨无雨,土壤干旱,农作物的生长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从农业科学的角度来看,谷雨期间,气温逐渐升高,作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对水分的需求也大幅增加。此时,如果缺乏雨水滋润,土壤墒情不足,农作物的根系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就会导致生长缓慢、发育不良。对于一些对水分敏感的作物,如水稻、玉米等,甚至可能出现枯萎、死亡的情况。

在一些干旱年份,谷雨时节没有降雨,农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田里的庄稼逐渐枯黄,一年的辛勤劳作付诸东流。这种无奈和痛苦,让农民们对谷雨无雨充满了恐惧。

即便在现代社会,虽然农业灌溉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谷雨无雨仍然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过度依赖灌溉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长期的干旱还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谷雨第二怕:谷雨降温

“谷雨寒死老鼠”,这句夸张的谚语形象地描绘了谷雨降温的严重后果。谷雨期间,农作物正处于生长的关键阶段,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如果气温骤降,农作物可能会遭受冻害。对于一些早播的作物,如小麦、油菜等,此时已经进入了抽穗、开花期,冻害会导致花粉活力下降,影响授粉结实,从而降低产量。

此外,谷雨降温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低温会抑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作物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枯萎。同时,低温还会影响农作物的营养吸收和转化,导致作物品质下降,如水果的糖分减少、口感变差等。

谷雨第三怕:谷雨刮风

“谷雨刮风,果木空空”,这句谚语揭示了谷雨刮风对果树生长的不利影响。谷雨时节,果树正处于开花、坐果的关键时期,此时刮风会给果树带来诸多危害。

一方面,大风会吹落果树的花朵和幼果,导致果树坐果率下降。对于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果树,如苹果、梨、樱桃等,花朵和幼果的损失会直接影响果农的收入。另一方面,大风还会损伤果树的枝叶,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同时,大风还会传播病虫害,增加果树感染病虫害的风险。

除了对果树的影响,谷雨刮风还会对农作物造成损害。大风会吹倒农作物,使作物倒伏、折断,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于一些高秆作物,如玉米、高粱等,倒伏后会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在一些风力较大的地区,谷雨刮风是农民们最为担忧的事情之一。他们会在果园和农田周围设置防风林带,以减轻大风对农作物的影响。但防风林带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而且效果也有限。因此,谷雨不刮风,让农作物在稳定的环境中生长,是农民们对谷雨时节的美好期盼。

来源:我的新农村新生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