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坦言:伤害肝脏的行为,不是喝酒!而是频繁地去做这5件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0 15:56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说起“伤肝”,大多数人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词恐怕就是“喝酒”。逢年过节、朋友聚会、职场应酬,酒桌文化似乎早已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可你知道吗?比起喝酒,更值得警惕的是那些你每天都在做、却从未留心的“伤肝行为”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遇到过许多患者,肝功能异常却滴酒不沾。

他们满脸不解地问:“医生,我从来不喝酒,怎么肝出问题了?”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聊的重点——藏在生活细节里的“肝脏杀手”,才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隐形威胁。

今天,我就带你揭开这5个频繁被做却最伤肝的行为的真面目,让我们从“喝酒不是唯一伤肝元凶”这件事说开去。

熬夜,是现代人最普遍、也最顽固的“坏习惯”之一。有人把熬夜当作生活的“自由时段”,也有人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被动地与夜色为伴。

但你知道吗?肝脏的排毒和修复高峰期,恰巧就在夜间。

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临床研究,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肝脏进行自我修复和代谢的关键时间段

如果你此时还在刷手机、打游戏、加班赶稿,肝脏的“夜间大扫除”就会被迫中断,久而久之,肝细胞代谢紊乱,易引发脂肪肝、肝功能异常等问题。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肝病杂志》曾报道:长期熬夜的人,肝酶升高的风险是正常作息人群的2.5倍

这可不是小事,肝酶升高意味着肝细胞正在被破坏。

冷知识提醒:肝脏是“沉默的器官”,哪怕它已经“满身伤痕”,也很少叫苦,等到发现异常,往往已经不是小问题了。

很多人一感冒就“自备药方”,或者为了缓解疼痛、助眠,不经医生指导就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殊不知,药物代谢的“主战场”正是肝脏

一旦用药不当,轻则损害肝功能,重则诱发药物性肝炎。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乙酰氨基酚这种常见的退烧止痛药。美国FDA曾公开警示:这是最常见的药物性肝损伤元凶之一

在我国,也有不少因服用此类药物过量导致急性肝衰竭的病例。

真实案例:据《中华肝脏病杂志》报道,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接诊了一位30岁女性患者,无饮酒史,却出现严重的黄疸和肝功能异常。

追溯病史发现,她因为长期失眠,自行服用了含有多种镇静成分的“助眠药”,结果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经过长达4个月的住院治疗才逐渐恢复。

医生建议:任何药物使用都应遵医嘱,别把“药罐子”当“糖罐子”。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生活节奏:早上通勤1小时,白天坐办公室8小时,晚上回家沙发上瘫3小时,运动?“明天吧”。

肝脏最怕的其中一件事,就是你一直坐着不动。

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肝脏供血减少,脂肪代谢效率下降。这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打开了大门。

早在2012年,英国《柳叶刀》杂志就指出:久坐超过6小时/天的人群,代谢性疾病风险显著上升,包括脂肪肝

医生的“活法建议”:每周安排1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太极、跳舞都可以,别小看这点“动静”,它能让你的肝脏“活”起来。

别以为只有喝酒才长脂肪肝,糖和油才是更“温柔”的杀手

尤其是那些看起来不油腻的“健康饮食”,背后藏着的糖分,才是真正让肝脏“甜到发炎”的元凶。

研究显示,长期摄入高糖饮食(尤其是果糖)会导致肝脏脂肪堆积,诱发非酒精性脂肪肝。

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肝脏病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高果糖摄入者患脂肪肝的风险是正常摄入者的2.8倍。

你或许会说:“我只是每天喝一杯奶茶”。可别忘了,一杯奶茶的含糖量可达40克以上,相当于10块方糖。

当糖分超标,肝脏就不得不“加工成脂肪”储存,慢慢变成“油肝”

医生的饮食建议:少吃加工糖,多吃天然糖,比如苹果、柚子、蓝莓等含糖适中的水果。

不妨试试五谷杂粮粥代替甜饮,既养胃又护肝。

“气大伤肝”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

中医讲“怒伤肝”,现代医学也发现,长期情绪压抑会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进而影响肝脏代谢

当人陷入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中时,交感神经持续兴奋,激素水平紊乱,肝脏的血流量会减少,代谢能力下降。

这不仅影响肝功能,还可能诱发焦虑性肝炎。

知名期刊《自然医学》曾刊登一项研究:慢性应激状态下的小鼠,其肝脏炎症指标显著升高,甚至出现肝细胞坏死。

这说明,情绪与肝脏健康之间,确实有密切联系。

医生的“心灵良方”:每天留点时间给自己,哪怕只是静坐10分钟,做做深呼吸、听听轻音乐,也能给肝脏“松松绑”。

适当倾诉、写日记、户外散步,也都是情绪的“排毒管道”。

我们常说“养肝护肝”,可肝脏不是靠一杯护肝茶就能保住的。

真正的肝脏健康,是靠每天一点一滴的好习惯堆积出来的。

熬夜少一点、药吃对一点、身体动一动、饮食清淡点、情绪放松些,这些才是比“戒酒”更重要的护肝之道。

别等肝脏“喊痛”才开始在意,别让“我又没喝酒”成为心安理得的借口。

肝脏是我们的“沉默战士”,它不声不响地为我们过滤毒素、储存能量、合成蛋白质,它值得我们用行动去善待。

参考信息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年第29卷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肝病科临床研究报告

《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ofHepatology),2020年12月刊

美国FDA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警示

《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关于情绪与肝脏健康的研究报告

来源:医声老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