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续第4年开展区地县三级领导干部专题述法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绩效考核中依法治疆作为共性考核指标占比10%,其中普法工作考核占到3%,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研究制定“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重点任务清单,全年梳理38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宣传形式。开展“谁执
连续第4年开展区地县三级领导干部专题述法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绩效考核中依法治疆作为共性考核指标占比10%,其中普法工作考核占到3%,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研究制定“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重点任务清单,全年梳理38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宣传形式。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工作,组建评议团,分别对自治区国家保密局、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新疆邮政管理局、自治区妇联、新疆每日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自治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履职情况进行实地查验,召开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疆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暨自治区“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履职报告评议工作会议,进行现场评议。
2024年“12·4”全国宪法日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全疆开展“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活动,掀起全民学法守法热潮。2024年12月4日,新疆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与法同行”宣讲活动。
紧盯关键少数,会同自治区纪委机关、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开展自治区党委管理干部任前考法,参考300余人次。连续11年组织全疆各级“一把手”开展“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活动。举办“八五”普法暨法治文化建设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疆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全疆各地、州、市司法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等100余名同志在厦门大学参加了培训。
2024年“12·4”全国宪法日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全疆开展“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活动,掀起全民学法守法热潮。2024年12月4日,新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与法同行”宣讲活动。
亮点二:
从“法治讲堂”到“国旗下普法”,干部群众共沐法治之光
针对领导干部和基层群众受众群体,着力打造两个普法平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面、生动活泼的工作格局。一方面,持续用好“法治讲堂·逢九必讲”法治培训金字招牌,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组织全疆各级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法律服务人员、“法律明白人”同上一堂法治课。各级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协调联动,区地县乡村五级同频共振,采取精准化、分众化、特色化授课的方式,课程涵盖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等17个专题,全疆121万余人次参加培训。
2024年9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治讲堂·逢九必讲“法治培训第五十四讲司法厅主会场。
另一方面,打造“法润天山·国旗下普法”平台,指导全疆各地(州、市)以每周一升国旗为契机,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驻村干部、村“两委”“法律明白人”等具有一定法治素养和宣讲特长的人员,围绕婚姻家庭、土地流转、村民自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电信诈骗、农民工讨薪欠薪、民间借贷纠纷等常见的法律问题,通过“小切口”案例以身边事说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群众学习兴趣,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全年开展“国旗下普法”活动40余万场次,受益群众520余万人次。
2024年9月9日,巴楚县三岔口镇拜什吐普村的“普法小院”里,该村法律顾问、巴楚县司法局工作人员赛买提江·吐尔洪正在以案释法向村民们讲解民法典知识。
亮点三:
特色普法遍地开花,打通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
全疆各地驻村工作队和结亲干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法治宣传紧密融入“三下乡”“民族团结一家亲”“青年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送法进乡村、入社区。自治区妇联组建13292支“石榴花”宣讲队,依托妇女之家、家庭教育指导站,将普法触角延伸到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昌吉州将“法治夜市”摆进回民小吃街。哈密市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立11个“警察小店”,开展预防警务主动式宣传,成为群众心中的“安全驿站”。库尔勒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成立20个网格执法队,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方式实现执法办案全程普法,让执法有力度普法有温度。
2024年6月12日,新疆昌吉州委依法治州办、昌吉州司法局举办第三届“法治夜市”启动仪式举行,推动法治宣传更贴近群众、更有温度、更有“烟火气”。
塔城地区“乌兰牧骑”宣讲队坚守初心半个世纪,常年活跃在舞台、田野、毡房,全地区5300余支“包村领导+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工作队+志愿者”的“串门”行动小组、135个“农牧民调解室”普法阵地,帮助群众解难题破困局。喀什地区疏附县依托146个村“妇女微家、闺蜜之家”打造“法治大院”,利用妇女联谊会平台为妇女讲法治课、德育典故,推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德治教育”双促进。克州组建由边境民警、乡(镇)干部、“法律明白人”组成的“马背宣讲队”,常态化深入乡村和牧区开展普法宣传,本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原则,以牧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各牧点、护边员值勤点上“零距离”宣传法律法规,畅通普法“最后一公里”。
2024年11月6日,新疆沙雅县古勒巴格镇“法律明白人”西日艾力·买买提在乡“小院议事厅”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
亮点四:
法治文化映天山,
讲好新疆法治故事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举办法治“三微”作品展播、“法润天山·我身边的法治故事”征集和红色法治文化资源挖掘推广活动,让红色法治文化在天山南北亮起来、立起来、活起来。将新疆警史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等6地确定为自治区第一批红色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对评选出的《初心照亮天平》《纳吾肉孜粥熟了》等6部优秀法治故事进行网络展播,以宣传法治故事的“小切口”,展现法治新疆建设的“大成就”。民法典宣传月期间,拍摄制作新疆首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微电影《希望之地》,影片被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中国共青团杂志、CCTV6官网、法治日报、新疆日报等40余家中央和地方媒体进行线上展映和宣传报道,浏览量达数千万人次,该片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第二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
2024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拍摄全疆首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微电影《希望之地》。图为《希望之地》微电影海报。
亮点五:
构筑“报刊有文、荧屏有像、电台有声、网络有形”的全方位、立体式全媒体普法格局
深化媒体合作,实现了全面开花。借助主流媒体的平台与用户资源优势,建立良好合作机制,各类普法宣传的动态消息、访谈评论、活动集锦等在报纸和客户端、网站等同步发布,形成线上线下、立体覆盖的传播格局。原创作品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法治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及新疆日报、天山网等媒体采用采编稿件428篇(条)。培育普法品牌,实现了重点突破。与新疆广播电视台联办《法在身边》普法栏目剧,通过“现场访谈+外采短片”等方式,围绕自治区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宣传解读、典型案例及热点话题,全年制作播出42期节目,在新疆卫视频道及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频道同步播出,与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新疆卫视自有新媒体平台联动传播,累计发布视频150条,总播放量达3000万,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2024年10月21日,新疆司法厅与新疆广播电视台联办的《法在身边》节目录制现场。
打造普法矩阵,实现了立体覆盖。打造集“法治新疆”门户网站等9个账号为一体的法治新疆融媒体平台,联动厅属系统5个网站、16个新媒体账号及各地(州、县、市)司法局(所)新媒体账号。以“法润天山”为品牌,持续推出微访谈节目17期,拍摄微动漫10部、微视频83部等多元化普法作品。利用LED大屏独特的视觉冲击和动态效果,在全疆商贸中心、机场、火车站等人员密集区域的24个LED大屏持续投放法治宣传视频、图片、标语,占领宣传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在全疆商贸中心、机场、火车站等人员密集区域的LED大屏持续投放法治宣传视频、图片、标语。图为新疆乌鲁木齐市CCMALL时代广场前户外大屏。
来源:开封政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