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家冰箱里刚塞进一颗沉甸甸的榴莲,别急着被它的“气味攻击”吓退。医生这边要说句公道话:榴莲,不只是“水果之王”,它在一些慢性病的调养上,真的是立了功的。
如果你家冰箱里刚塞进一颗沉甸甸的榴莲,别急着被它的“气味攻击”吓退。医生这边要说句公道话:榴莲,不只是“水果之王”,它在一些慢性病的调养上,真的是立了功的。
不是谁都适合吃,但对某些慢性病人群,吃对了、吃好了,是可以发挥正向作用的。不夸张地说,它在部分病情控制上,甚至比一些保健品靠谱得多。
重点不是“吃不吃”,而是“谁能吃、怎么吃、吃多少”。这篇文章,就来掰开揉碎讲明白。先从最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说起。很多人以为榴莲是“高糖高脂”的代表,吃了只会把血压越吃越高。其实不然。
榴莲富含的钾元素,含量是香蕉的两倍,芒果的三倍。钾对高血压人群,意义非凡。它就像一把“电解质平衡的钥匙”,能帮助血管舒张、排钠利尿、降低心血管负担。
一句话概括:吃点榴莲,有助于把血压往下拉。2023年《中华高血压杂志》就有研究指出,高钾饮食模式能显著降低收缩压,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效果明显。
别误会成“吃榴莲能治高血压”——医生要强调,钾只是辅助,不能替代降压药。肾功能不好的人,钾排不出去,反而容易引发高钾血症(就像水龙头堵住了,水越灌越多,迟早溢出来伤肾)。榴莲对高血压人群是“条件友好”,不是“无限制友好”。
再说到便秘。这可能是最容易低估的问题。临床上遇到太多“十年没通畅过”的老大爷、老阿姨,吃泻药吃得胃都坏了,最后才来找医生。榴莲在这方面,也算是个“天然润肠剂”。它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尤其是果胶,能像“海绵”一样吸水膨胀,促进肠道蠕动,让宿便“顺着水流走出家门”。
2022年一项东南亚营养研究中发现,每天摄入两瓣榴莲(约150克)的人群,肠道益生菌数量明显高于不吃者,排便频率也更规律。这说明,榴莲不仅“清路”,还“养菌”。如果你有顽固性便秘,尤其是老年人或产后女性,不妨把榴莲当成“每周一次的肠道调理”。
吃多了又容易“上火”,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这不是传说,是体质反应。火气大的人,建议搭配清凉水果一起吃,比如火龙果或者山竹,这样“冷热平衡”,肠胃更舒服。
接下来讲糖尿病,这部分是争议最多的。很多人一听榴莲甜,就觉得糖尿病人碰都不能碰。医生要说:控糖不是禁甜,而是控量,控升糖速度。
榴莲的升糖指数(GI值)虽然不低,但它的“糖吸收速度”没你想得那么猛。因为里面有大量脂肪和纤维,这两样东西像两个“减速带”,能延缓糖分进入血液的时间。就像一辆甜分十足的车,在榴莲这条路上,会被多道红绿灯拦住,跑不快。
更关键的是,榴莲的脂肪不是你想象中那种“油腻炸物”的坏脂肪,而是单不饱和脂肪酸,跟橄榄油、牛油果脂肪类型类似。这种脂肪在临床上被证实,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也就是说,它能让胰岛素“更好使”,不是给糖尿病“添乱”的那种脂肪。
新加坡国立大学2021年的一项实验证明,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适量摄入榴莲并不会显著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反而可以延缓饭后血糖峰值出现时间。这个“适量”是多少?医生建议,一次吃不超过80克,也就是一小瓣,且不能和其他高糖食物同吃。
再讲一个可能出乎意料的受益人群:更年期女性。
你可能不知道,榴莲还有一个“小众身份”——天然植物雌激素来源。它含有一定量的植物甾醇类物质,作用机制类似雌激素,可以部分缓解更年期带来的情绪波动、潮热、睡眠紊乱。这不是“灵丹妙药”,但确实能起到轻度调节作用。
我有个50多岁的病人王阿姨,典型的更年期状态:心烦、易怒、晚上睡不着觉。后来在营养师建议下,每周吃一次榴莲,配合饮食结构调整,情况慢慢缓解了不少。她说:“虽然还是会烦,但好像没以前那么爆炸了。”这不是心理暗示,而是激素状态的微妙变化。
乳腺、子宫有激素相关病史的女性,吃榴莲前要先问医生,别盲目跟风。
说了这么多优点,也得给大家泼点冷水。榴莲热量高,是“真高”不是“吓唬你”。每100克榴莲,热量达到147千卡,差不多是半碗米饭。而且脂肪含量高,一不小心“补得过头”,对代谢综合征、有脂肪肝、三高人群反而是负担。
榴莲再好,也得“量力而行”。医生建议:每周不超过两次,每次控制在一小块手掌大小。吃完榴莲那一餐,其余就别吃主食、别喝饮料,留点热量“给榴莲腾位置”。
说个冷知识:榴莲中还含有一种叫“多巴胺前体”的物质,吃了后,部分人会感觉“心情变好”。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真实存在的神经递质变化。它能短暂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就像吃了块巧克力,心情瞬间提亮。
有时候,榴莲不仅养身,也养心。特别是那些日子里,心情低落、没胃口,吃一口软糯香甜的榴莲,真的能给人一点点“生活的甜”。
医生还是那句话:好东西,不是人人都要吃,也不是越多越好;但吃对了、吃准了,它就是良药般的存在。
别再简单粗暴地把榴莲打成“糖尿病炸弹”或“热量地雷”了。它是有锋利边角的好水果,关键在于你怎么用、怎么吃。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志刚.高钾饮食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3,31(4):321-325.
[2]陈伟娜.榴莲果胶对肠道菌群影响的营养干预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2,28(6):44-48.
[3]周丽.榴莲摄入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观察[J].现代临床营养,2021,15(2):89-92.
来源:岳医生健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