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康熙年间,盛世繁华,歌舞升平。紫禁城高墙内,所有的嬉笑怒骂都被笼罩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一个身着青衣的瘦弱少年,正慌里慌张地跟在宫女后头疾步而行。他紧抿着嘴唇,眼神中流露出惶恐不安。这个孩子,就是日后在齐白石门下当了22年看门人的尹春如。
文| 彬彬
编辑| 黎莉
一个是宫廷里走出的太监,一个是后来名震中外的大画家,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人,却因为一桩“看门”的交易,缠绕了整整22年。
晚清太监尹春如,给齐白石看大门,不拿一分钱报酬,每月只领几幅画。听起来像是“吃亏”,可他为何甘之如饴?
而齐白石,又为何愿意以画代薪?是穷困潦倒时的权宜之计,还是一场别有深意的交易?
话说康熙年间,盛世繁华,歌舞升平。紫禁城高墙内,所有的嬉笑怒骂都被笼罩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一个身着青衣的瘦弱少年,正慌里慌张地跟在宫女后头疾步而行。他紧抿着嘴唇,眼神中流露出惶恐不安。这个孩子,就是日后在齐白石门下当了22年看门人的尹春如。
尹春如的命运,从他踏进紫禁城大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在沉默中度过。深宫内院,到处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息。每个人都如履薄冰,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尹春如每天都小心翼翼地侍奉主子,他很快就学会了在这个是非之地如何明哲保身。
而在千里之外的京郊,一个身着蓝布长衫的少年正席地而坐。他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盛开的花朵,手中的毛笔快速地在宣纸上挥舞。这个孩子,便是日后声名远播的齐白石。
齐白石的童年,是在贫苦中度过的。他的一家九口,挤在一间低矮的茅屋里,过着饥一餐、饱一顿的穷日子。但这并不妨碍他对画画的热爱。即使家里连买笔纸的钱都拿不出,他也会拿起树枝在地上涂鸦。那时的齐白石,全然不知绘画竟会成为他日后谋生的手段。
上天似乎总是公平的。它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送来转机。尹春如在皇宫里遭人欺凌的时候,可曾想过有朝一日能寻得一个安身立命之所?齐白石在穷困潦倒时,可曾想过有朝一日能成为声名赫赫的画圣?这一切,都是冥冥中已经注定了的。只是当时的他们,还浑然不知罢了。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间,康熙盛世已成追忆。北平城上空,战火纷飞,百姓流离。昔日的皇亲国戚,也难逃乱世的涂炭。民不聊生,谁还有闲情逸致去追求诗和远方?
尹春如随主子逃难到大连,却不幸被弃。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艰难地挪动脚步。回到北平后,只能在街头乞讨为生。纵使他曾在皇宫里磨练出了一身察言观色的本领,但在民间,却是难以施展。时不时有人欺凌,他只能忍气吞声。
齐白石的日子同样不好过。靠着卖画维持生计,收入却入不敷出。他的一双儿女,全靠他一人抚养。好不容易攒下钱,在跨车胡同买下一座简陋的宅院,齐白石本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安生日子了。谁知,麻烦却接踵而来。
当时的齐白石虽已名声在外,却仍过着简朴的生活。买下宅院,几乎掏空了他所有的积蓄。可北平的达官贵人们却将这里当成了招待所,叨扰不断。
齐白石为人谦和,不善言辞。面对这些登门求画的人,他也不好意思拒绝。渐渐地,连他作画的兴致都被扰乱了。更让齐白石头疼的是,他的一群小孙辈成天在胡同里上蹿下跳,惹是生非。齐老先生自顾不暇,便起了请一个看门人的心思。
这看门人不能是寻常之辈。要身世清白,最好也孑然一身,这样才不会有牵挂。还要不畏强权,有胆量顶撞那些不讲理的。齐老先生左思右想,却也不得其人。
直到有一天,一个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人来到了齐府。尹春如本已自暴自弃,但当他听说齐老先生正觅人看门时,便鼓起勇气来求职。当他向齐老先生诉说自己的身世时,那沧桑的话语让齐老先生动容。一个在宫中待过的人,一定见多识广,通达世故。齐老先生当即便留下了尹春如。
太监作画童子 从此,尹春如就在齐府的门房定居下来。他一改往日的颓丧,勤快认真地履行自己看门人的职责。来登门求见齐老先生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尹春如总是恭恭敬敬地迎接,又机智地周旋。那些存着不轨之心,想钻空子的人在他这里可讨不到好。
渐渐地,尹春如不仅是齐府的守门人,也成了齐老先生的贴心人。每当齐老先生废寝忘食地作画时,尹春如总是蹑手蹑脚地在门外守候。直到深夜,才敢轻轻地走进去,为齐老先生添油加火,端来一碗热汤。有时,他也会趁齐老先生小憩的工夫,悄悄地拾掇屋子。
齐白石见尹春如如此勤恳,也渐生好感。他发现尹春如虽然寡言少语,但却心细如发,把他的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一次,齐白石突发奇想,要画石榴。可院子里既没石榴树,附近的市集上也不见得有卖的。齐白石随口一提,没成想第二天尹春如就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几个红艳艳的石榴。齐白石大喜过望,当即作画。
就这样,齐白石和尹春如在这个简陋的小院里,相濡以沫,相携走过了春夏秋冬。
岁月静好,画童成知己 转眼间,尹春如在齐府就做了22年的看门人。他清楚地记得,刚来时自己还青春年少。而如今,青丝染霜,已是两鬓苍苍。
这22年里,齐白石待他很好。从没亏待过他的伙食,甚至还常常把自己的新画赠与他。只是从没给过他工钱。起初,尹春如还有些不解。但转念一想,自己孑然一身,十室九空,要钱做什么?不如就把它当成齐老先生对自己的一片心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齐府的一草一木,尹春如都了若指掌。他眼看着齐白石的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眼看着白石老人的鬓边愈发花白。尹春如常常在梦中,回到当初进宫时的情景。梦里,他还是那个战战兢兢,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太监。直到醒来时,才发现原来已是垂暮之年。
尹春如无儿无女,早已把齐府当成了自己的家。他把齐白石当成了自己的知己,甚至亲人。虽然身份地位悬殊,但那些患难与共的日子,早已让他们的心紧紧系在一起。
尹春如打心眼里感激齐白石。是他给了自己一个容身之所,是他给了自己在乱世中一隅安宁的天地。
人世间太多身不由己,太多无可奈何。我们每个人,不过都是时代洪流中的一株浮萍,随波逐流,不得不屈从命运的摆布。尹春如能在齐白石的羽翼下,得享几十年的安宁,已是莫大的幸事。冥冥之中,是不是上天怜悯一个小太监坎坷的命运,才让他遇到了齐白石这个知己?这个问题,恐怕只有苍天才能给出答案。
正如齐白石笔下的鲤鱼跃龙门,尹春如用半生的坎坷,换来了暮年的安康。人生境遇,诚如酒杯,谁又能一眼望到杯底?愿那些像尹春如一样惊涛骇浪里的小人物们,终能找到自己的岸;愿那些像齐白石一样的仁人志士,也能在这乱世中,保有一颗悲悯之心。
来源:金张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