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军教授团队“远航”项目全力探寻DPMAS治疗的最佳适应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0 11:30 2

摘要:在APASL 2025会议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陈金军教授团队口头报告的“远航”项目(PADSTONE study)引发了广泛关注。该研究不仅证实了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作为肝移植桥接治疗手段的潜力,还为确定DPMAS治疗的最佳人群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APASL 2025会议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陈金军教授团队口头报告的“远航”项目(PADSTONE study)引发了广泛关注。该研究不仅证实了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作为肝移植桥接治疗手段的潜力,还为确定DPMAS治疗的最佳人群提供了重要线索,对转化研究开发新型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肝衰竭是肝病中变化最快、短期病死率最高、肝外器官损伤发生最多、预警与预后最复杂的一类综合征。DPMAS是目前可用的人工肝支持系统之一。PADSTONE study旨在评估DPMAS对肝衰竭患者短期死亡率及进展率的影响,探索人工肝DPMAS治疗的最佳适应证。

“远航”项目为非随机、集群对照研究,纳入标准为:1)住院患者;2)年龄>18岁;3)慢性肝病,不限病因;4)总胆红素≥12 mg/dL且INR≥1.5。排除标准:1)三个器官衰竭的患者(SOFA标准);2)孕妇;3)严重的慢性非肝脏器官衰竭;4)未治疗的HIV感染;5)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出血;6)导致发热或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感染;7)筛选期间诊断的肝细胞癌;8)预计住院时间

图1. 研究设计路线图

研究总计纳入1246例肝衰竭患者,DPMAS组639例,标准药物治疗组607例。总计1645次DPMAS治疗,治疗次数中位时间为2次;77%的患者接受DPMAS联合血浆置换治疗。

第一次DPMAS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下降幅度为15×109/L;P

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校正混杂因素,亚组分析中,基线非ACLF(根据EASL定义)的亚组人群中,DPMAS治疗组的4周(HR=0.63,95%CI:0.42~0.96;P=0.033)和12周(HR=0.70,95%CI:0.52~0.94;P=0.017)无移植死亡率均显著低于标准药物治疗组;基线符合ACLF的亚组人群中,两组4周和12周无移植死亡率无显著差异。依从方案分析中,基线非ACLF的亚组人群中观察到一致的结果。灌流器凝血及低血压是DPMAS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

DPMAS治疗肝衰竭患者可显著降低总胆红素水平,具有作为肝移植桥接治疗手段的潜力。DPMAS可显著降低非ACLF患者的短期死亡率及疾病进展率。因此,多组学研究检测发现治疗前后差异组分,对确定DPMAS治疗最佳人群是必要的,对转化研究开发新型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陈金军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副主任兼增城院区肝病科主任

2019年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主要从事终末期重症肝病,包括肝硬化门脉高压、肝衰竭凝血障碍及感染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3项,主持“十三五”国家科技部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1项,以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合计230.45。代表性论著发表在J Hepatology等刊物。

黎倍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

副研究员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终末期肝病感染的相关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1项

发表SCI论文13篇,影响因子累计112分;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篇,代表作包括J Hepatol、Liver International等。

来源:老齐讲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