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4月3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加征34%关税,叠加此前两轮加征10%关税,部分商品税率已达54%之后,美国昨日(美东时间4月7日)再次威胁中国,宣称将进一步对华加征50%关税。
继4月3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加征34%关税,叠加此前两轮加征10%关税,部分商品税率已达54%之后,美国昨日(美东时间4月7日)再次威胁中国,宣称将进一步对华加征50%关税。
早在年初,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之前,就曾大肆放言,将对所有国家进口商品征收10%统一关税,对中国商品则是要征收60%的惩罚性关税。这一消息当时震动全球,还引发了股市震荡。
如今看来,特朗普并不只是嘴上说说,而是真的发动了新一轮的“对华经济战”。
关税战下的中小企业,要如何存活下去?是夹缝中求存?还是发起绝地反击?
——只有清醒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这个问题。
总体上来说,美国即使再怎么对我们加征关税,套用一句话,“天塌不下来”,没想象中可怕。
但是具体到一些外贸大省、出口结构单一对美国以来程度较高的内陆省份来说,区域经济遭受的冲击不容小觑。
特别是对一些从事出口美国生意的中国生产企业来说,这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1、出口美国外贸企业
美国对中国加征54%关税落地之后,拿我们出口美国的制动器产品为例,从中国直接出口美国,总税率高到离谱的81.5%:2.5%的基础税+25%的301关税+20%的特朗普关税+34%的新对等关税。
即使有一些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未雨绸缪提前在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投资设厂生产,但架不住特朗普也对东南亚这些国家加征了高额关税:越南46%、泰国36%、柬埔寨49%、马来西亚24%……
从东南亚这些国家组装后出口美国,虽然比中国直接出口要低一些,但是在这些国家的当地费用普遍都比中国要高15%—20%。再加上新一轮关税,这些中国出口美国产品的生产企业,无疑遭遇了灭顶之灾。
要么发放遣散费后关门大吉,要么开始裁员苦熬下去。
也有人说,我不从事外贸生意,对我影响不大。
我想说,朋友,那你就想错了。
2、上下游和产业链
8年的贸易战,我们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依存度,从8年前的19.2%,降到了现在的14.7%。但我们对美国出口的贸易额,却从2018年的4784,2亿美元,一路起起伏伏在2024年底来到了5246亿美元。
出口额在增长,说明贸易规模在扩大,从事出口美国生意的中国生产企业在增加,与之相关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物流公司,也是在增加的。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日子不好过的,不光是从事出口美国生意的中国生产企业,受到波及的还有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物流公司,甚至是整个产业链。
3、跨境电商和报关、国际物流
小商品和跨境电商在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关税豁免后,跨境电商产业也开始受到冲击。
此外,国际贸易下降,会带来报关量和包括集装箱在内的货物量减少,国内的报关和国际物流企业也会受到冲击。
4、物价和金融安全
加征关税还会带来汇率波动。出口减少了,贸易顺差跟着也会缩小,外汇储备增长变慢,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压力紧跟着就来了。
人民币因此而贬值,必然会导致物价上涨,普通群体的消费压力增大。与此同时,资本外流的风险也会剧增。资金一跑,国内的金融市场跟着就得紧张起来。
5、GDP增速受影响
再来看看我们的GDP增速。自2018年之后,确实是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2021年大幅反弹,那一年我们出口美国的数字,也从2020年的4470亿美元暴涨到了5761.1亿美元。
从整体的数字上来看,8年中美贸易战,对我们GDP的增长,影响还是相当明显的。
换句话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对我们的影响还是会比较明显的。
国家的反制策略这里小编就不重复多说了,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无论是关税反制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也好,还是人民币国际化扩展、拓展新兴市场也罢,就如官媒说的,“天塌不下来”。
世界不止有一个美国。凭借我们完善的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新兴市场的拓展,我们中国一定会更加开放,对外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中国企业也必将走向世界。
这里,我们单纯只讨论和分析中小企业以及普通群体,要如何应对关税大战的冲击。
1、调整区域布局,关注增量市场。
一个是国内市场,一个是新兴的国外市场。
2024年我们国内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65%,无限接近美国的水准,甚至按照平价购买力来计算,还超过了美国,并且提振内需更是从国家层面上被确定为今年各项经济政策的核心。
所以国际贸易与运输相关企业,完全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消费补贴等来拓展国内市场,将国际贸易、运输和国内市场无缝连接,进行市场融合,降低外部带来的影响。
其次,出海企业紧盯国家的全球化布局,利用“一带一路”和RCEP框架,拓展对东盟地区、中东地区以及非洲等区域的海外市场。
今年前两个月,我们对中东出口已经成为了新的增长点,达到了18%。
2、提质增效降本,关注绿色贸易。
AI技术、大数据如今已经全面渗透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整个过程,这是大势所趋。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很有必要利用这些新科技新技术提质增效,从而保持市场竞争力。
同时,中国企业通过到海外新兴市场建厂,整合区域产业链,与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合作,来规避部分高额关税,发展环保产品和服务以顺应全球绿色贸易的大趋势。
宁德时代通过在墨西哥合资工厂曲线进入美国市场,比亚迪也是通过墨西哥工厂向美国出口电动车,从而享受USMCA免税政策,就是很好的例子。
3、品牌建设增加利润
耐克、阿迪达斯凭什么一双鞋子上千?品牌认同感。
高密度加工低利润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思路,逐渐会走进死胡同。只有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增加消费人群对产品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定价能力,才能在已经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拼杀出一条血路。
一些民族品牌,例如蜂花洗发水、华为手机,一个存活了20多年依然拥有国内稳定市场,一个走出国门抢占国际市场,都是最好的例子。
4、积极申请出口退税、低息贷款等专项资金
为了缓解国内出口企业的压力,国家肯定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提高部分出口产品的退税率,提供低息贷款帮助受到影响的外贸企业渡过难关,设立专项资金帮扶外贸企业拓展其他海外市场、投资建厂等等。
面对不断升级的关税压力,国家也在努力加速开拓其他市场,积极寻找新的经济突破口。
当下之全球,不确定性日益成为了常态。关税战虽然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危机中也蕴藏着机遇。
我们中华民族从来“不靠天、不靠地”,“要靠就靠自己”,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才传承五千年至今。
因此,中小企业更不应坐以待毙,在关税壁垒的夹缝中消极求存,而是积极主动紧跟国家策略,利用好国内市场和海外新兴市场的机遇,提升自身竞争力,向霸权发起绝地反击。
我们“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相信我们的国家,“增强有效应对冲击的信心”,在关税战的风暴中,必然会闯出一条自己的路,像“华为”一样,实现“凤凰涅槃”。
——关税大战无异于一次大浪淘沙,最终能坚持下来的,都将成为胜利者——
——中华民族要延续,中国老百姓要生存,战天斗地的精神就不能少——
——你有没有信心熬过这场寒冬呢?——
来源:迷死他拔丝鼠*Mr84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