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按照团省委关于开展2025年“我们村的年轻人”领头雁培养计划工作部署,团达州市委在2024年工作基础上,立足我市实际,优化工作举措,围绕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社会服务型四个类别深入开展了乡村新农人、乡村CEO、乡村巧匠人、乡村主理人等
达州新青年
您身边触手可及的朋友圈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省委和市委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明晰了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按照团省委关于开展2025年“我们村的年轻人”领头雁培养计划工作部署,团达州市委在2024年工作基础上,立足我市实际,优化工作举措,围绕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社会服务型四个类别深入开展了乡村新农人、乡村CEO、乡村巧匠人、乡村主理人等四类乡村青年人才寻访工作,建立完善覆盖103名优秀涉农青年的市级人才库,并将在今后的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团属青年社会组织会员吸纳、涉农青年先锋选树、参政议政代表推荐等方面予以结合,强化五项帮扶,帮助乡村青年人才成长发展,为达州振兴发展增添乡村“青”动力。为更好展现我市乡村青年人才的青春风采,团达州市委特从市级人才库择选部分优秀涉农青年事迹,推出《我们村的年轻人》系列专题报道,让更多人知晓他们在乡村的奋斗故事。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
省级非遗传承人——彭伟
用专注与热爱书写草木灰咸鸭蛋非遗传承的精彩故事
彭伟,中共党员,渠县非遗“篱笆蛋(又称泥笆蛋)”第三代传承人,现为四川桐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2025年入选“我们村的年轻人”领头雁培养计划省级人才库。
01 古地美味藏乡野
女婿偶然品之萌“焕新”志
彭伟学习制作“泥笆蛋”
享有“古賨国都,汉阙故地”盛名的达州市渠县,不仅孕育了代代匠人,更流传着一项悠久的美食技艺——草木灰咸鸭蛋。这道深受本地人喜爱、几乎家家必备的滋味,却长期隐匿于乡野之间,未能踏上更广阔的舞台。2014年,彭伟随妻子探访渠县双凤村岳母家时,首次品尝到当地自制的咸鸭蛋。那运用古法草木灰腌制的咸鸭蛋,以其自然醇香、Q弹细腻的蛋黄瞬间俘获了他的舌尖。更在他心中种下一个念头:让这山野珍味焕发新生。
02 攻破古法瓶颈
渠县咸鸭蛋变“賨前味泥笆蛋”
“泥笆蛋”原材料
从萌生创业想法到付诸实践,彭伟并非孤军奋战。得到妻子的支持后,他邀请朋友涂薪共同加入。他们走访全国,潜心钻研古法,但面临传统土灶难觅、草木灰来源稀少等现实问题。历经反复试验与改良,他们在草木灰中创造性地融入深层黄土与秘制香料,最终成就了独特的“泥笆蛋”,打造了“賨前味泥笆蛋”品牌。咸鸭蛋从渠县山村的寻常滋味,到“賨前味泥笆蛋”,实现了古老美味的华丽蝶变和新生传承。
03 非遗认证塑品牌
借标准体系保障传承
“泥笆蛋”制作过程
2016年,彭伟与好友涂薪的创业计划迎来了关键突破,成功将草木灰咸鸭蛋加工厂扎根于青龙镇双凤村,让这道传统美食的产业化之路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更直接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同时为双凤村农产品打开了外销渠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在“泥笆蛋”的制作上,彭伟始终坚守匠心。每日清晨,他都会亲自到双凤村田间,挖取特定土层的淋溶层黄土,经晒干、研磨成细粉后备用。制作包裹鸭蛋的泥浆更是一道极为考究的工序:需先将矿泉水、五香配料、红茶与十三香一同熬煮,待冷却后按精准比例加入食盐溶解,再与备好的黄土、适量草木灰充分搅拌,直至形成黏稠度恰到好处的糊状——这一黏稠度直接决定了泥浆能否均匀包裹鸭蛋,是保证口感的关键一步。鸭蛋的处理同样细致:精选后的鸭蛋会按蛋壳厚薄分类腌渍,每一枚都需逐一裹上秘制黄泥浆,形成独特的“泥笆”保护层,随后封入瓦缸保存。为确保品质可追溯,瓦缸上还会清晰标注鸭蛋来源农户的信息。这种古法腌蛋工艺无需添加铅与碱,成品风味纯正自然,而腌制时长与配料比例的把控,则需根据环境温湿度灵活调整,全凭多年积累的经验判断。这份对美味的极致执着,源于彭伟对传统技艺的深切敬意,也让他坚定了将“泥笆蛋”发扬光大的决心。
2017年,他正式启动“泥笆蛋”制作技艺的申遗工作;2018年,该技艺成功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彭伟团队又牵头制定了“泥笆蛋”手工制作技术标准与产品质量标准,为这项传统技艺的规范化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04 非遗进校园 !
从文化传播到省级优秀工坊的进阶
非遗进校园
近年来,“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彭伟作为“泥笆蛋”非遗传承人,始终积极投身其中。活动现场,他不仅带来“泥笆蛋”成品供师生直观感受,更将这项技艺的核心特点、完整制作步骤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用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学生们近距离领略本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泥笆蛋”制作技艺已成功走进渠县多所学校,数千名师生通过彭伟的现场讲解与互动体验,深入了解了“泥笆蛋”从乡野美味到非遗技艺的“前世今生”,以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技艺传承与推广的同时,“泥笆蛋”的产业化发展与品牌认可也迎来跨越式突破。2021年,彭伟创办的四川桐颜食品有限公司凭借稳定的品质与带动地方发展的贡献,被评为达州市农业龙头企业;2022年,“泥笆蛋”制作技艺成功升级,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标志着这项本土技艺获得省级层面的认可;2024年11月,彭伟个人也凭借对技艺传承的突出贡献,成功当选该项目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实现了个人与技艺发展的双重突破。2025年,这份荣誉再度升级——彭伟主导的“泥笆蛋”非遗工坊被评为“省级优秀非遗工坊”。这一系列荣誉不仅是对彭伟个人坚守与付出的肯定,更彰显了“泥笆蛋”这一传统技艺在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道路上的显著成果,为地方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树立了典范。
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离不开彭伟这样的年轻传承人
“日格一物、日行一步”
孜孜不倦、推陈出新
从城市回归乡村
用现代传承历史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正在用自己的坚持
让非遗技艺焕新出彩
来源:达州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