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栏由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李艳主任团队打造,聚焦精神、心理、睡眠领域,用暖心文字解心结,以中医智慧融合现代医学助您筑牢心灵防线,拥抱身心健康。
【读心医话】专栏由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李艳主任团队打造,聚焦精神、心理、睡眠领域,用暖心文字解心结,以中医智慧融合现代医学助您筑牢心灵防线,拥抱身心健康。
本期作者
临近高考,随着时间越发逼近,来心理科门诊就诊的高三生越来越多,主诉“失眠、焦虑、疲倦、注意力差、记忆力下降等等”。其中患者小寒,因“反复暴食3个月”就诊,自述高考一模前3月开始无法控制进食,暴饮暴食,随时随地要进食,即便上课、考试都无法停下,如果不吃就会不断想着要吃什么,甚至进食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吃到吐了也无法停止,患者对此十分苦恼、情绪崩溃,谈及哭泣。对此医生诊断为“神经性贪食症”。
一、高三出现暴食,是怎么回事呢
1.西医视角:压力与情绪的失控循环
暴食症在高三学生中高发,与多重因素相关:
01 高压环境:
长期备考压力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皮质醇水平升高,刺激对高糖高脂食物的渴求。
02 情绪代偿机制:
暴食行为可短暂促进多巴胺释放,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但随后因体重失控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
03 社会审美与体像扭曲:
青少年对“理想身材”的执念与学业压力叠加,形成“控制饮食失败—暴食代偿”的恶性循环。
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暴食症就诊率不足20%,且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9倍。
2.中医病机:脏腑失衡与情志共病
中医将暴食症归为“食郁”“肝胃不和”范畴,核心病机为肝失疏泄、痰热互结:
01 肝郁化火:
备考压力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扰心神,引发烦躁易怒、冲动暴食。《丹溪心法》云:“气有余便是火。”
02 胃热炽盛:
肝火横逆犯胃,胃火亢盛则消谷善饥,形成“饱而饿”的假象,患者虽大量进食却无饱腹感。
03 痰湿困脾:
暴食伤脾,运化失职,水湿聚而成痰,痰热上蒙清窍,加重情绪波动与认知功能下降。
二、高三学生暴食症,怎么办呢
1.心理与行为干预
01 认知行为疗法(CBT):
帮助患者识别“压力—暴食—自责”的触发链,建立非食物应对方式(如正念呼吸、书写情绪日记)。
02 家庭系统支持:
家长应避免指责,通过共情沟通减轻患者羞耻感。例如用“我看到你很努力”替代“你怎么又吃这么多”。
03 作息规律化:
制定“三餐两点”定时进食计划(每日早中晚三餐再增加上下午各一次加餐),睡前1小时禁用电子设备,减少夜间情绪性进食。
2.中医综合调治方案
01 中药辨证施治
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服用中药方剂。
02 外治疗法
耳穴压豆:取肝、胃、神门、饥点四穴,每日按压3次,每次1分钟,调节食欲与情绪。
穴位按摩:睡前按揉太冲(足背第1-2跖骨间)、内关(腕横纹上2寸),每穴3分钟,平肝和胃。
03 药膳食疗
解郁安神粥:百合15g、莲子10g、小米50g,加水煮粥,晚餐食用。
消积代茶饮:焦山楂、陈皮、玫瑰花各5g,沸水冲泡代茶,餐后饮用。
三、日常有什么保健调摄措施呢
01 饮食有节:
备考期间减少甜食囤积,用坚果、水果替代零食;避免“报复性节食”,每日热量摄入不低于1800千卡。
02 运动导引:
每日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调理脾胃须单举”式,或快走20分钟,促进肝气疏泄。
03 情志调适:
鼓励学生每日留出10分钟“放空时间”,通过听音乐、嗅闻柑橘类精油舒缓焦虑。
暴食症并非单纯的行为失控,而是身心失衡的信号。对于高三学生,可以“疏肝健脾、调神固本”为核心理念,将中医整体观与现代心理干预结合,帮助患者重建饮食节律与心理韧性。家长与医生需成为“压力缓冲垫”,让健康的身心成为冲刺高考的基石。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最早建设的神志病重点专科及学科,系仝小林科技专家研究室、仝小林名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主要负责单位。
目前拥有临床医生14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专职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近50000人次。
专科实施分级诊疗、心身同治、中西并重、优势互补。主攻失眠、焦虑障碍、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女性情绪障碍及各类心身疾病。
专科重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开展中药、中医传统疗法(针灸、穴位贴敷、棍针、火熨等)、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电子生物反馈等)等多种疗法。
专科积极探索本土化心理治疗,目前开展个体心理治疗及调息、催眠、正念、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创伤等团体心理治疗。针对青少年、成人情绪障碍、亲子关系异常、婚姻问题、人际关系不良、学习障碍等问题提供对应的心理治疗。
初审 | 庄映格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
来源:彩虹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