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说的就是1992年索罗斯狙击英镑那事,要聊这事,得先说说“欧洲汇率机制”(ERM),因为这玩意是后面所有矛盾的根。
金融圈的事有时候比谍战剧还带劲,说出来估计都没人敢信,有个人敢跟一个国家的央行叫板,最后把对方逼得认栽。
而且一百亿美元砸下去,还把号称“大英帝国金融靠山”的英格兰银行给干服了,从此成了金融圈的“传奇狠人”。
不过这“狠人”又不是有超能力,为啥这么牛?
这事说的就是1992年索罗斯狙击英镑那事,要聊这事,得先说说“欧洲汇率机制”(ERM),因为这玩意是后面所有矛盾的根。
欧洲那堆国家,早就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天天互相做买卖,以前各用各的货币,今天换法郎明天换马克,算汇率算得头疼,还总被波动坑钱。
后来有人琢磨:要不咱把货币绑一块?这样做买卖方便,还能防那些搞投机的。
于是1979年就搞了这个ERM,简单说就是:各国货币不能随便涨随便跌,得盯着彼此的节奏,尤其要跟紧德国马克。
谁让那时候德国的经济最牛,马克也最靠谱,跟“带头大哥”似的。
可这机制有个大毛病,那就是欧洲各国经济水平差太远了,就像一群人去爬山,有的是专业登山队(德国),有的连运动鞋都没穿对(英国),你非要让大家按一个速度走,这不纯纯为难人吗?
德国经济好,马克本来该升值,英国经济拉胯,英镑本来该贬值,结果ERM硬把它俩绑一块,英镑这不就成了“打肿脸充胖子”,看着值钱,其实早虚了。
90年代初的英国,经济那叫一个惨,工厂关门、工人失业,到处都透着不景气。
这时候最该干的事就是“降息”:利息低了,企业借钱成本少了,老百姓也愿意多花点钱,经济才能慢慢活过来。
可坏就坏在英国加入了ERM,降息这事根本不敢轻易干,汇率一跌,ERM的规矩就破了。
那英国能咋办?三条路,没一条好走:要么硬扛着不降息,眼睁睁看着经济烂下去;要么降息,但得用外汇储备托住英镑,可外汇储备再多,也经不住这么造。
要么干脆退出ERM,可那样英镑会暴跌,英国面子里子都得丢光,当时英国首相梅杰还琢磨 “熬一熬就过去了”,现在看,这想法跟“感冒了硬扛不吃药” 没啥区别,纯属赌运气。
索罗斯这时候就跟看透了牌局似的,心里清楚英镑就是个“虚胖”的主,英国政府手里根本没好牌。
于是他也不磨叽,直接拿出量子基金的100亿美元,开始“做空英镑”,说白了就是先借一堆英镑卖掉,等英镑贬了值,再买回来还回去,中间的差价就是赚的。
没想到这100亿一砸进市场,立马就乱了套,其他搞投机的一看索罗斯都动手了,这事肯定靠谱,跟着一起卖英镑,越卖越凶。
英格兰银行也没怂,赶紧掏出外汇储备买英镑,想把汇率稳住,可依旧架不住人多,短短几天,外汇储备就花出去一大半,汇率还是扛不住,跟“用手堵洪水”似的,根本没用。
直到1992年9月16日,也就是“黑色星期三”,英格兰银行实在扛不动了,最后只能认栽 ,宣布退出 ERM,也不管英镑贬不贬值了。
结果当天英镑对马克就跌了5%,后面还接着跌,索罗斯这一把就赚了差不多10 亿美金,直接成了金融圈的“神话”。
其实这事说穿了也简单,金融圈里没有啥牢不可破的堡垒,只要不符合市场规律,早晚得被戳破。
索罗斯不是神仙,他就是看准了英国的软肋和ERM的漏洞,敢下狠手而已。
咱们看这个故事,也不用觉得多高深,就当看个热闹,顺便明白一个理: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违背规律硬撑,早晚得吃亏。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