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天跟做外贸的老王喝酒,这哥们儿愁得直薅头发:"每年广交会都跟打仗似的,腿都跑细了,回来一看就收了一沓没用的名片。"其实老王不是个例,我见过太多人在展会里像无头苍蝇乱撞,最后钱花了、汗流了,结果啥也没捞着。今天就掏心窝子分享三招,保准你下次参展跟开了外挂似的
前两天跟做外贸的老王喝酒,这哥们儿愁得直薅头发:"每年广交会都跟打仗似的,腿都跑细了,回来一看就收了一沓没用的名片。"其实老王不是个例,我见过太多人在展会里像无头苍蝇乱撞,最后钱花了、汗流了,结果啥也没捞着。今天就掏心窝子分享三招,保准你下次参展跟开了外挂似的。
一、别急着冲进展馆,先做好这三件事
展会就像战场,没带地图就往前冲的纯属炮灰。上次医疗器械展认识个小姑娘让我大开眼界:人家开展前两周就在LinkedIn上勾搭了20多个目标客户,提前约好见面时间。开展当天直接VIP通道进场,直奔重点摊位,俩小时谈成三个意向订单。
这里划重点:提前锁定关键人物比现场大海捞针强100倍。具体怎么做?展会官网名单先筛出20家目标企业,查他们参展人员名字,领英上发个简短消息:"张经理好,看到贵司这次要展出智能仓储系统,我们刚好有物流企业资源,期待展会当面请教。"这么一来,见面就不是陌生人尬聊,而是老网友面基了。
装备也别掉链子。见过带行李箱装资料的憨憨吗?最后资料没发完,自己累得跟狗一样。我的标配是:能装200张名片的磁吸卡包(比名片夹帅多了)、挂脖手机绳(防止手忙脚乱摔手机)、便携充电宝(关键时刻手机没电比忘带名片还致命)。
二、现场别当社交花,要当狙击手
去年在消费电子展见识了什么叫专业选手。有个做芯片的老哥,进场先花20分钟快速扫馆,在地图标注好A级(必须拿下)、B级(可以聊聊)、C级(随便看看)区域。然后按这个动线走:9点趁人少攻A级客户,10点去听行业大咖演讲记关键词,11点溜达到竞品展位假装客户套情报。
这里有个绝招:用三句话让对方记住你。千万别说什么"幸会幸会,多多关照"的片儿汤话。试试这个话术模板:"王总,我是做东南亚物流的张三(身份),看您家新出的温控集装箱能解决生鲜运输痛点(展示做过功课),我们刚好有客户需要这类方案(抛出合作点),能具体说说参数要求吗?"三句话把你是谁、来干嘛、能提供什么价值说得明明白白。
信息记录也有讲究。很多人收完名片往兜里一塞,晚上回酒店全对不上号。我的秘诀是:在对方名片背面用铅笔速记"5W"——什么时候见的(When)、在哪个展位(Where)、聊了什么(What)、下一步做什么(What's next)、为什么重要(Why)。比如:"7.15 10:30/A3-08 聊了东南亚冷链需求,8月前要敲定3个柜试点,关键决策人"。
三、展后48小时决定你是赢家还是路人甲
展会结束才是真正的开始。认识个做工业软件的狠人,每次展会后48小时必干三件事:①给A级客户发定制方案PPT ②给B级客户微信发行业报告 ③把C级客户录入CRM系统设置每月自动推送产品动态。靠着这套打法,他去年光展会渠道就完成了60%的业绩。
重点来了:别群发那种"感谢认识"的垃圾邮件。真正的高手都这么跟进:"李总,昨天听您提到注塑机数据采集的难点(证明认真听了),附件是我们为汽车配件企业定制的解决方案(精准匹配需求),周三下午三点给您做个15分钟电话演示可好?(明确行动)"这种邮件回复率能提高8倍不止。
最后说个绝杀技:每次展会刻意经营3个关键人脉。可以是行业大咖、媒体记者或者平台负责人。比如上次在烘焙展认识了个美食博主,后来请他来工厂直播,单场带来200多个经销商咨询。记住,展会的终极目标不是收名片,而是种下能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
结语
真正会跑展的人,早就把功夫下在展馆之外。他们像猎人一样提前布好陷阱,像棋手一样设计每个接触点,最后像农夫一样耐心培育关系。记住,展会不是集邮游戏,而是资源杠杆的支点。用好这三招,下次参展你也能体验什么叫"人在展馆走,订单天上来"。
来源: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