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初高中孩子的3个底线错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6 14:08 1

摘要:上学期期末,在我朋友圈里,有一位妈妈凌晨2点还在发动态:"陪儿子复习到现在,明天期末考试,我比他还紧张。"

上学期期末,在我朋友圈里,有一位妈妈凌晨2点还在发动态:"陪儿子复习到现在,明天期末考试,我比他还紧张。"

再看评论区清一色的"同款父母",都在比谁睡得更晚、谁更焦虑。

看着这些辛苦的父母,我脑海中想到一句话:你以为你在托举孩子,但很有可能你正在拖垮两代人。

01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初高中阶段,是孩子人格独立的关键期。但大多数家长,恰恰在这个时期犯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把自己的人生焦虑,打包转移给了自己的孩子。

你天天盯着他的成绩单,孩子的理解很可能就是:分数才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如果拿不到好的成绩,便一无是处。

你处处给他的生活或学习都安排得非常周全,孩子理所当然的接受,但无形中却剥夺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你事事都替他焦虑,孩子也很有可能就继承了你的精神内耗。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习得性无助”,就是说,当一个人发现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结果时,就会彻底放弃尝试。

所以,过度管控的父母,正在批量制造"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往往因为你的过分努力,正在毁掉你的孩子。

02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非常优秀,她和她老公都是博士毕业,俩人都拿着高薪,但他女儿初二实在学不下去,便休学了。

她跟我说:"我给她报了最好的补习班,请了最贵的家教,每天陪读到12点。结果呢?孩子说她活得像个机器人,连呼吸都不自由。"

所以,靠金钱和时间的堆砌,只关注成绩,而忽略能力的培养,这不是真正的教育。

我家有位远房亲戚,他家小孩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虽然今年考清北失利,但985随便选。在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跟父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终于自由了,再也不用为你们而活。"

上个月他家办升学宴,当我听到孩子妈妈和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感觉头皮都在发麻,真心希望这个我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未来一切都好!

如果,孩子的优秀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这种优秀真的就是一颗定时炸弹,父母的那颗心永远揪着。

03

那么,初高中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一、设定边界,而不是包办一切

具体方法:

父母可以事先列出两个清单,一个是"必须管的",一个是"可放手的"。

【必须管的】包括:安全底线、品德教育、基本习惯。
【可放手的】包括:学习方法、时间安排、兴趣选择。

可以利用周末,氛围轻松些,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共同把这件事情讲清楚,把边界划分清楚,孩子肯定会欣然接受的。

当初我和我儿子,就用了这个方法,他了解了哪些事是他自己的事,反而效率高了,好像突然就有了内驱力一样。

所以让孩子拥有自主权,这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

二、做情绪稳定的父母,不传播焦虑

具体方法:

每天留出15分钟"无评判倾听时间"。

孩子说什么都行,你只负责听,不评价、不建议、不说教。就像心理咨询师那样,做一个安全的情绪出口。

这是我在书中看到的一个案例,有一位妈妈坚持这样做了3个月,女儿从叛逆少女变成了贴心小棉袄。她说:"原来孩子需要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被理解。"

的确,理解比任何教育技巧都管用。

三、给孩子做示范,而不是说教

具体方法:

找一件你一直想做,但迟迟没有启动的,且对你自己有益的事情,从今天开始,每天坚持做,持续做,只管做你的就好,不用管其他。

比如:让孩子看到你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持续学习、如何管理情绪、如何管控身材......

今年暑假期间我开始跑步,每天5点起床,所以晚上必然要早睡,儿子看在眼里,也开始早睡早起,最近一个月开始和我一起跑步。我从没说过一句"你和我一起跑吧",但他自己做到了。

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要活成孩子的榜样。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对于我们这些中年父母来说,我们无法替孩子走他们的路,但我们可以通过修行自己,为孩子照亮他前行的方向。

初高中这几年,是孩子人生的分水岭,也是父母修行的道场。

与其焦虑地推着孩子往前跑,不如退一步,让孩子找到自己的节奏。

因为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你想要的样子,而是帮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

你我共勉。

来源:ouma手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