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疾病高发季来临,家长必看预防指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0 11:03 1

摘要:“宝宝手上突然长红疹怎么办?”“宝宝这段时间怎么一直流口水?”"怎么突然发烧还不肯吃饭?"......随着气温回升,在万物复苏的春夏,季节性传染病—— 手足口病也悄悄来袭。

“宝宝手上突然长红疹怎么办?”“宝宝这段时间怎么一直流口水?”"怎么突然发烧还不肯吃饭?"......随着气温回升,在万物复苏的春夏,季节性传染病—— 手足口病也悄悄来袭。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区主任成芳芳提醒,这种急性传染病最爱“盯上”5岁以下的儿童,若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建议有需求的儿童接种。

万物复苏季

手足口病也悄悄来袭

4月3日上午,在苏大附儿院门诊大厅,前来就诊的患儿及家长络绎不绝。其中,有些患儿因发热、喉咙痛等症状前来就诊,经医生诊断,部分孩子感染了传染性疾病。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万物复苏的春夏之交,天气较热,空气湿度较大,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类季节性传染病也进入了高发期。其中,手足口病因其儿童易感性,尤其需要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成芳芳介绍,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高发于5岁儿童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但流行高峰在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为5-7月。

在症状上,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足、口等部位出现典型症状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通常起病急急,临床表现包括口腔疱疹、溃疡;手、足、口和臀部等出现小而独立的疱疹和斑丘疹,疱疹内液体较少;疱疹或斑丘疹一般在7-10天消失;发热一般持续2-3天。

"比如有些孩子咽部会出现疱疹或溃疡,已经会说话的孩子会喊喉咙痛,而婴幼儿则主要表现为流口水、拒食。"成芳芳指出,绝大多数手足口病属于轻症,通常1-2周即可自愈,主要依靠自身免疫力战胜病毒。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极少数患儿可能出现心肌炎、肺炎或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这种情况多见于3岁以下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婴幼儿。

“当孩子有类似的症状的时候,建议家长带着孩子及时就医。”成芳芳说。

勤洗手多通风

手足口病记住防治要诀

作为传染性疾病,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一般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他们可以通过其粪便、鼻咽分泌物、疱疹液和唾液等排出的病毒造成传播。

成芳芳表示,手足口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门把手、桌面等物品表面也可能导致感染。

“手足口病通常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家长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在人流密集场所应注意佩戴口罩,并帮助孩子勤洗手,做好这些防护措施后,不必过度担心被传染的问题。"成芳芳说。

在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中,成芳芳提醒家长需注意以下几点:

勤洗手:做好个人卫生,尤其是手卫生。

隔离防护:患儿应居家隔离1-2周,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也需多开窗通风。

补液护理:由于口腔溃疡可能导致患儿拒食拒水,家长应及时补充电解质水,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喂服。也可通过牛奶、豆浆、粥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帮助补充水分。

饮食调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避免过烫或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口腔不适。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防止疱疹摩擦破溃引发感染。

做好物品清洁和消毒:儿童玩具和物品应定期清洁消毒。患者的呕吐物、粪便及污染物品、污染环境,可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溴)消毒剂,手足口病毒等肠道病毒对75%酒精不敏感。

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与此同时,日常生活预防手足口病还有15字要诀: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太阳。

勤洗手:宝宝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家长在接触宝宝前、替宝宝更换尿布或处理宝宝的粪便后,都要洗手。

吃熟食:不吃生冷或半生不熟的食物。

喝开水:不要喝生水。

常通风:室内勤开窗通风,不去人员复杂的公共场所。

晒太阳:增强免疫力。

成芳芳表示,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只能靠自己身免疫力恢复。2016年我国上市了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发病、重症和死亡。有需求的孩子可以接种疫苗。

“其实自2008年起,我们手足口病患儿的数量总体在慢慢减少,一方面得益于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大家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所以,家长朋友们也不必担心,有相关情况及时就医。”成芳芳说。

来源:名城苏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