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万也救不了场?本田销量腰斩真相:不是车不香,是时代变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0 10:37 1

摘要:“一日本田,终生本田”——这句曾经的信仰口号,如今成了老车主们的一声叹息。2025年的中国车市,新能源车卖得如火如荼,但曾经的日系巨头本田却迎来“至暗时刻”:一季度销量同比暴跌23.69%,仅卖出15.7万辆,创下入华30年最差开局。曾经月销过万的雅阁、思域,

“一日本田,终生本田”——这句曾经的信仰口号,如今成了老车主们的一声叹息。2025年的中国车市,新能源车卖得如火如荼,但曾经的日系巨头本田却迎来“至暗时刻”:一季度销量同比暴跌23.69%,仅卖出15.7万辆,创下入华30年最差开局。曾经月销过万的雅阁、思域,如今单月销量不足3000台;被寄予厚望的纯电车型e:NS1更是惨淡,单月销量仅157辆,连新势力的零头都不到。

​断崖式下跌:从“加价神车”到“骨折甩卖”​​

曾几何时,本田CR-V、雅阁是4S店里的“硬通货”,加价3万提车是常态。如今,CR-V终端直降5万,雅阁跌至14万区间,思域甚至杀到10万出头,但销量依然“扶不起来”。2024年,本田在华销量同比暴跌30%,全年仅卖出85万辆,比巅峰期少了近40万台;2025年一季度继续“跌跌不休”,广汽本田销量跌幅高达36.64%。更扎心的是,本田工厂外的停车场堆满未交付新车,生产线产能利用率不足40%,广州发动机工厂甚至直接砍掉一半产能。

​​新能源冲击:不是本田不努力,是对手太“卷”​​

如果说燃油车时代本田靠“地球梦发动机”和i-MMD混动技术封神,那新能源时代它却被“打”得措手不及。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0%,比亚迪秦PLUS、问界M7等车型直接杀入本田的核心价格带(10-25万元)。同样的预算,消费者能买到800V超充、激光雷达智驾、零百加速3秒级的国产电车,而本田主销车型仍停留在“L2辅助驾驶+传统车机”的配置水平。一位车主吐槽:“花25万买本田S7?隔壁问界M5标配华为ADS 2.0,续航还多100公里!”

​​战略迷局:电动化“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其实本田并非没有远见——2017年就提出“2030年电动化占销量2/3”的目标,2018年推出新能源战略,2021年高调发布纯电品牌e:N系列。但问题在于,它的电动化更像是“油改电”的妥协:e:NS1被批“套壳燃油车”,智能座舱反应慢、语音唤醒延迟1.2秒,与国产车的“可见即可说”形成代差。反观丰田,凭借铂智3X纯电车型单月交付超2500台,成为合资阵营少有的爆款,而本田的“烨”品牌概念车至今未见量产。

​​自救能否逆天改命?降价、合作、裁员三连击​​

面对危机,本田使出浑身解数:雅阁降价5万、CR-V优惠4万,甚至传出与华为合作智驾的消息。但市场并不买账——3月新上市的纯电SUV本田S7预售首周订单不足500台,网友吐槽“定价迷之自信”。更尴尬的是,本田一边裁员30%、关闭工厂,一边投入百亿研发氢燃料电池,战略摇摆让经销商直呼“看不懂”。北京某4S店经理坦言:“厂家逼我们卖电动车,但给的返利政策全在燃油车。”

​时代抛弃你时,连招呼都不会打​​

本田的困境,是传统车企转型的缩影。当比亚迪用“油电同价”颠覆市场、新势力用“周更OTA”养成用户习惯时,本田仍困在“工程师思维”里,把智能配置当“选修课”。一位行业观察者总结:“以前卖车靠品牌光环,现在靠‘冰箱彩电大沙发’——本田输的不是技术,是对中国市场的理解速度。”

2025年的车市没有“躺赢者”。本田若想翻盘,或许需要一场彻底的“中国化革命”:把研发权、决策权真正交给本地团队,用“中国速度”对抗“中国内卷”。毕竟,当特斯拉都能为中国人定制方向盘时,昔日的“技术宅”本田,是时候放下身段了。

来源:小酒爱喝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