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西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数据显示,仅3月27日至3月31日,我省便有多个低空项目备案通过,包括井冈山AI与低空经济融合创新产业运营中心建设项目、江西正辉新能源有限公司二期低空飞行器用高能量密度半固态电池项目、会昌县地空一体低空产业建设项目……
无人机掠过城市上空,农业植保机在田间精准作业,在高楼打开窗户便可接收快递……从“脚踏实地”到“仰望天空”,一个与地面平行、互动的低空世界正在加速构建。
江西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数据显示,仅3月27日至3月31日,我省便有多个低空项目备案通过,包括井冈山AI与低空经济融合创新产业运营中心建设项目、江西正辉新能源有限公司二期低空飞行器用高能量密度半固态电池项目、会昌县地空一体低空产业建设项目……
近年来,众多低空经济产业项目落户我省各级开发区。当低空经济遇上开发区,如何“飞”得更高,“飞”得更稳?
文/陶钦仪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陈阳
从“造飞机”到“建生态”
1954年,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在南昌成功首飞,从那时起,江西的“天空基因”就深深植入。
2025年3月28日,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项目集中签约,集中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18.7亿元,涉及无人机研发生产、无人机培训、无人机检验检测、无人机飞防和物流、低空智能网联等方面;
3月29日,南昌市新建区与江西财经大学携手举办电子信息和低空经济产业推介会,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低空经济的现状、未来、技术创新、产业链等话题;
3月31日,江西省低空经济产业链招商对接会在深圳举行。对接会上,景德镇高新区、南昌市新建区、抚州市东临新区和共青城市分别推介当地低空经济产业……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从各地的动作频频中不难看出,江西对低空经济的部署,不仅仅局限于“航空器”本身,更包括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这意味着低空经济赛道已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生态重构”。
构建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则需要多方面“加码”。
政策筑基——2024年,我省出台《江西省关于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到2026年,全省低空制造能力、应用水平、产业生态全面提升,带动全省经济增长超2000亿元,低空经济规模和竞争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把江西打造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而在江西各地,对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得到了进一步细化,如共青城市按照打造综合示范性产业园区的定位,超前规划了4.1平方公里低空经济产业园;景德镇高新区出台了《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大力支持打造航空优势特色产业,2024年度安排1.7亿元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激励园区企业发展壮大,支撑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赣江中游(吉安)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未来航空领域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加快吉安低空经济试验区建设,引进培育通航制造、飞行培训、航空体育、通航服务等低空经济业态。
人才添翼——2023年12月,教育部发函同意设置江西飞行学院,同意首批设置飞行器制造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2024年3月29日,江西飞行学院在南昌校区和吉安校区同时挂牌,正式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放眼全国,目前以“飞行”命名的高等院校仅有2所,除了位于四川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另一所便是江西飞行学院。
如何布局?打造“产业闭环”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重新定义了空间利用的新维度,同时衍生出新的技术、新的装备和新的规则体系,如何向天空寻发展,向低空要效益?
“南昌发展大飞机、景德镇发展直升机、共青城发展无人机。”江西着眼全局布局落子,积极抢赛道、引赛手、建赛场。
将低空经济产业链拆解来看,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构建中游各类低空产品的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中游包含无人机、航空器、高端装备与配套产品等,这也是低空经济的核心部分;产业链下游衔接了飞行审批、空域备案和各种应用场景等。
由此不难观察出,低空经济具有空间立体性、区域依赖性、产业融合性以及辐射带动性等特征。
“布局低空经济,是因其与新建经开区主导产业方向高度契合,且具有基础设施先行的规划优势,也是我区全面贯彻落实‘8810’行动计划的具体实践。”新建经开区党工委委员、招商局局长谭洪波介绍道。
新建经开区主导产业定位为“1+2+N”。“1”,即汽车及零部件,“2”,即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低空飞行器制造涉及机身装备、动力电池、雷达飞控系统、LED照明显示等配套产品,与新建经开区已落户和即将引进制造企业的产品契合,将形成良好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关系。
一产带一链,一链兴一群。一个龙头企业的落地,往往能够串联起“接二连三”的产业链,并激活价值链各个环节。
景德镇高新区大力培育发展航空、新材料(先进陶瓷)与新能源“一航两新”主导产业,编制“一航两新”主导产业“招商地图”,围绕主导产业开展链式精准招商,先后引进亚钛航空、昌飞应急救援实验室、丕拓无人机等一批优质航空项目。截至2024年12月,该区已形成以昌飞公司、直升机研究所为龙头,以江西直升机、昌兴航空、天一航空等企业为骨干,涵盖直升机及无人机研发、制造、通航等完备的航空产业链。
位于赣州市南康区的中国(赣州)低空经济产业园是全国唯一一个集飞行测试、检测认证、空域管理、生产制造、科普研学、商贸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基地,目前已进驻丰羽顺途、明德新材、同一科技等企业,可为全省及粤港澳大湾区无人机企业、通航公司提供全产业链的业态服务环境。
“吉安市城投公司将探索‘指挥部+管委会+平台公司’管理机制,组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以国企优势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吉安市城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愉表示,将编制吉安低空经济产业园概念规划方案,按照“产学研商培赛旅”方向招引无人机、低空物流等头部企业落地,推动园区、校区、景区、城区“四区融合”。
在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园,产业集聚的效应开始慢慢显现。江西瑞奇碳纤维复合材料公司于3月投产,该公司生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凭借强度超钢8倍、细度仅头发丝1/8的特性,成为无人机等航空器的核心材料,这正可以与共青城市的无人机研发生产、无人机培训等项目形成“产业闭环”。
“未来我们将依托无人机生产制造中心,结合共青城实际,聚焦智能无人机、eVTOL等重点领域,出台定制化的产业政策,制定产业链图谱,对行业头部企业实行‘敲门招商’。”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道。
“飞起来”变为“用起来”
无人机悬停、水平八字飞行、应急返航操作……近日,上饶经开区生态环境局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课。培训过程中,专家围绕新近配备的轻型无人机与小型无人机等做出系统性介绍,该局执法人员全神贯注地操控着飞行器,教练的口令声与旋翼的嗡鸣声交织,勾勒出一幅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随着技术成熟和政策支持,低空经济“飞”在空中,却越来越“接地气”,正在与各行各业进行深度融合。
2019年,江西省航空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在景德镇高新区正式成立。
“江西省航空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坚持创新驱动,针对‘低空经济+应急救援场景’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科研工作。”该实验室技术负责人王华军介绍,目前已成功发布医疗转运、物资投送、目视搜索、索降作业、外吊挂手语等多个航空应急救援省级地方标准,自主研发空中生命支持系统、空中中继通信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航空应急救援装备,有效填补了国内航空应急救援领域的空白。
“我们以‘购机+服务’形式开展公共通航服务,用于应急救援、治安巡逻、森林防火、航拍摄影、农林植保等方面,有力地引导了低空飞行服务市场发展。”景德镇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道。
文旅市场的低空同样繁忙。
赣江之心呈现火树银花盛景,2660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科技与美学融合变幻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今年春节期间,“豫章春色人间烟火”2025年南昌市迎春烟花晚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万游客齐聚赣江畔;共青城市成功开通共青—庐山、庐山西海等空中旅游航线以及共青—鄂州、景德镇等机场转场训练航线……
“下一步,我们将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在国土勘查、应急救援、环境保护、气象监测、消防灭火等公共服务方面,以及空间测绘、治安巡查、交通管理、大型活动监控等城市治理方面,探索落地一批低空示范应用场景。”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道。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