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检察官”张树峰—— 巴山北麓的正义脊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0 10:02 3

摘要:在陕西南部的巴山北麓,有一座宁静而秀美的小城——岚皋。这里山水相依、民风淳朴,生活节奏舒缓而惬意。在这座小城里,岚皋县人民检察院有一位让人民群众倍感温暖与安心的检察官,他叫张树峰。不久前,张树峰荣获陕西省2024年度“十大法治人物”称号,在此之前,他已先后荣获

在陕西南部的巴山北麓,有一座宁静而秀美的小城——岚皋。这里山水相依、民风淳朴,生活节奏舒缓而惬意。在这座小城里,岚皋县人民检察院有一位让人民群众倍感温暖与安心的检察官,他叫张树峰。不久前,张树峰荣获陕西省2024年度“十大法治人物”称号,在此之前,他已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检察官”、“个人一等功”、“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陕西基层检察官”、“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市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全市十佳检察官”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无一不是对他多年来坚守法治、守护正义的高度认可,也是他用热血和担当书写检察事业的生动注脚。

1996年,张树峰怀揣着对法律的敬畏和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踏入检察行业,开启了他光荣的检察生涯,至今已长达28个年头。初出茅庐的他,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在检察业务的各个岗位上历练成长,逐渐成为一名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在他的心中,时刻牢记着自己入职时的誓言:“维护公平正义,守护人民权益。”这份初心,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了他在检察道路上前行的每一步。

2020年6月30日,张树峰带领所在部门干警到岚皋县佐龙镇入户走访司法救助对象(张倩 摄)

反腐利剑,出鞘斩向贪腐黑手

从事职务犯罪检察工作近20年,张树峰一直坚守在反腐败斗争的最前沿。他深知,职务犯罪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更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秩序。因此,在面对每一起职务犯罪案件时,他都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与犯罪嫌疑人展开殊死较量。

2002年,张树峰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侦查岚皋县某银行前任和现任行长涉嫌的重大受贿案。这起案件涉及面广、关系复杂,犯罪分子在当地有着深厚的人脉关系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办案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张树峰没有丝毫退缩,他带领办案团队,深入调查取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办案过程中,他遭遇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和干扰。一个匿名电话打到他的手机上:“银行要清理一批统招信贷员,你妻子属于可清理可不清理的,搞得好的话,还能换个好岗位,你考虑下。”张树峰心里清楚,这是对他的警告和威胁,因为他正在侦办的受贿案犯罪嫌疑人当时正是妻子所在银行的负责人。

此时的张树峰,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孩子刚刚满两岁,家庭的开销全靠他和妻子两人的工资维持。如果妻子下岗,家庭收入将锐减一半,生活的重担将全部压在他一个人的肩上。然而,在法律的尊严和家庭的利益面前,张树峰没有丝毫犹豫,他毅然选择了坚守法律的底线。他对妻子说:“我是一名检察官,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尊严是我的职责。如果我因为害怕你失去工作而放弃对犯罪分子的追究,我又有什么资格穿上这身检察制服呢?”妻子虽然心中委屈,但还是选择了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

最终,在张树峰和办案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这起重大受贿案成功告破,犯罪嫌疑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然而,张树峰的妻子却因此失去了工作。面对妻子的默默流泪,张树峰满心愧疚,但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虽然生活变得清贫,但他的内心却无比坚定。

在查办另一起贪污案时,犯罪嫌疑人面对如山铁证,仍心存侥幸,试图用金钱贿赂张树峰,被严词拒绝后,竟恶狠狠地威胁要杀他全家。面对犯罪分子的威逼恐吓,张树峰义正词严地回应道:“我不怕,我等你!”事后,有人问他:“你难道真的不害怕吗?”张树峰坚定地说:“我敢这么回答,是因为我相信邪不压正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作为一名检察官,我代表的是国家和法律的尊严,犯罪分子的威胁吓不倒我。”

在近20年的职务犯罪检察生涯中,张树峰先后将100余名职务违法犯罪分子送上法庭或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为国家和人民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他就像一只专捉害虫的啄木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岚皋这片土地的清正廉洁。

创新监督,探索法治新路径

2018年,张树峰担任岚皋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分管刑事执行检察等工作。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和职责,他积极探索创新,努力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张树峰在社区矫正监督工作中发现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社区矫正对象是民营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因社区矫正监管的限制,无法正常外出开展业务,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其中,社区矫正对象朱某的情况让张树峰格外关注。朱某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受新冠疫情和社区矫正监管的双重影响,企业面临破产危机。他来到岚皋县人民检察院信访窗口,无奈地哀求道:“如果我还不能出去,我的企业就要破产了,还有二十多名工人,我们可怎么办?”

张树峰深知,企业的生存不仅关系到经营者的利益,更关系到众多员工的生计和社会的稳定。他陷入了沉思:“难道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家企业在我们面前倒下?难道就没有解决办法吗?”为了找到答案,张树峰进一步走访调查,与社区矫正对象、企业员工、司法局工作人员等进行广泛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同时,他查阅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研究国内外先进的社区矫正管理经验。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张树峰提出了对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因从事正常经营活动外出请假审批程序进行简化,通过电话汇报、微信视频、手机定位等方式进行监管的创新方案。

然而,这一方案一经提出,便引发了诸多质疑和担忧。有人认为:“这不符合法律规定,人民群众可能会怀疑我们是不是在办人情案。”还有人担心:“这太危险了,一旦社区矫正对象在外面出事,我们就会被追责。”面对这些质疑,张树峰耐心地解释道:“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在依法监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方案是在充分研究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只要我们一心为公,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在张树峰的坚持和努力下,这一创新方案最终得到了采纳和实施。

在此举措的推动下,朱某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的企业生产经营不仅未受影响,还为社会提供了30多个工作岗位,为国家创税100万余元。朱某的企业也由此成功渡过了难关,并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感激地说:“如果不是张检察官和检察院的帮助,我的企业早就垮了。他们不仅救了我的企业,也救了我和众多员工的事业。”这起案件也因其创新的监督方式和良好的社会效果,被最高检评为全国“精品案件”。

除了在社区矫正监督方面积极创新,张树峰在其他检察工作中也始终保持着创新的精神。在办理一起特大诈骗案时,案件虽然成功告破,但1000万余元的非法集资款却被犯罪嫌疑人在赌博网站上挥霍一空,44名被害人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面对这一情况,张树峰心急如焚。他深知,仅仅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为被害人挽回损失。于是,他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带领办案人员对案件进行深入研究,循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认真梳理资金流向和侦查思路。在他的感染和鼓舞下,县公安、县检察院携手奋战两个多月,终于破获了这起案中案,抓获开设赌场犯罪分子6名,追回赃款689万元,为被害人挽回了大部分损失。

张树峰常说:“作为一名检察官,我们不仅要关注案件的法律效果,更要注重社会效果。只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的工作才真正有价值。”他总是把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和打击违法犯罪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事们都说他有办案“洁癖”,如果只起诉了犯罪嫌疑人,没有帮助人民群众挽回损失,他就认为这是一个“瑕疵”案件。

心系群众,传递司法温暖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张树峰长期坚守的信念。农村出身的他,自小就对基层老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检察工作中,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关怀。

杨老太的遭遇让张树峰深感痛心。杨老太的大儿子酒后误伤小儿子致死,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年过七旬的她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杨老太身体多病,生活本就艰难,如今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女,生活的重担几乎压垮了她。张树峰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为杨老太申请了司法救助金,帮助她缓解了燃眉之急。然而,张树峰知道,仅仅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杨老太一家还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于是,他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落实杨老太一家的低保待遇,为其孙女减免学杂费。此后长达12年的时间里,张树峰每年都坚持对杨老太家庭进行回访,持续协调民政部门对其进行临时救助,同时不断寻求社会力量对其提供救助救济。在他的关心和帮助下,杨老太一家逐渐走出了生活的阴影,孙女也健康成长。杨老太感激地说:“张检察官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如果没有他,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在办理一起15人聚众斗殴案件时,张树峰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这起案件涉及11名高三毕业生,社会影响较大。如何在依法惩处犯罪的同时,做到惩罚和教育挽救相结合,给这些孩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成了摆在张树峰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十五个孩子就是十五个人生。”张树峰深知这起案件的处理结果对这些孩子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白天带领所在部门干警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及时查清犯罪事实,晚上则反复思考如何给孩子们一条“自新之路”。为了不耽误孩子们填报志愿和入学,他审慎把握着每一个诉讼时间节点,督促公安机关在填报志愿前及时完成证据固定,带领检察官在开学前完成审查起诉。

在审查起诉阶段,张树峰走访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格员等,广泛听取民情民意,组织召开听证会,在法律评价的基础上引入民情综合评价。最终,依法对其中9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对另外6人作出法定不起诉决定。涉案的11名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10人被大学院校录取,1人返校复读,全都顺利走进校园。看到孩子们重新走上正轨,张树峰欣慰地笑了。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高中生法律意识淡薄、高考毕业至开学期间监管处于“真空期”的问题,张树峰依法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和管理。他的这一做法获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岚皋县人民检察院的办公大楼里,张树峰的身影依旧忙碌不停。他频繁穿梭于各个办公室,与同事们热烈讨论案件、深入研究工作;积极奔赴基层社区、企业、学校,大力开展法治宣传,贴心提供法律服务;坚定奔波在办案一线,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全力以赴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在荣获陕西省2024年度“十大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后,张树峰并未有丝毫懈怠,他深知这份荣誉承载的不仅是过去的付出,更是未来的责任。他目光坚定、语气沉稳地表示:“未来的法治建设之路任重道远,我会以更坚定的信念、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工作,在守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倾尽全力。”张树峰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检察人的忠诚与担当,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胸前的检徽愈发熠熠生辉,持续为法治岚皋、平安岚皋建设贡献磅礴力量。(张立桐)

来源:人民法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