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医疗行业的江湖里,有一位备受尊敬的 “大侠”—— 艾芬。她身为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主任医师,多年来凭借精湛医术,在救死扶伤的一线冲锋陷阵,守护着无数患者的健康。本以为日子会这样按部就班地过下去,可谁能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她卷入了一场舆论与法律的风暴
在医疗行业的江湖里,有一位备受尊敬的 “大侠”—— 艾芬。她身为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主任医师,多年来凭借精湛医术,在救死扶伤的一线冲锋陷阵,守护着无数患者的健康。本以为日子会这样按部就班地过下去,可谁能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她卷入了一场舆论与法律的风暴中心。
故事得从 2020 年 5 月说起,艾芬因右眼白内障,走进了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当时,她满心期待着术后能重获清晰视界,继续在医疗岗位上发光发热。可命运却跟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术后仅仅五个月,她的右眼竟出现视网膜脱落,视力急剧下降,近乎失明。这犹如晴天霹雳,让艾芬难以接受。她本是医者,如今却在求医路上遭遇这般重创。出于对自身权益的维护,也为了不让更多患者重蹈覆辙,2020 年 12 月 31 日,艾芬毅然在社交平台发声,直言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存在不规范的诊疗行为,正是这些问题导致她术后陷入如此困境。
这一爆料,瞬间在网络上掀起惊涛骇浪。要知道,爱尔眼科作为国内眼科医疗领域的巨头,素有 “眼茅” 之称,自 2003 年成立,2009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后,一路高歌猛进,业务版图不断扩张,在全国乃至全球都颇具影响力。可如今,一位同行医生站出来实名指控,怎能不让人震惊?此后,艾芬开启了漫长而艰难的维权之路。她在社交平台持续爆料,内容不仅围绕自身遭遇,还将其他在爱尔眼科就医的患者诉求公之于众,这无疑将爱尔眼科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时间,舆论哗然,公众对爱尔眼科的信任度岌岌可危。
面对汹涌的舆论,爱尔眼科内部一些人坐不住了。其中,段某民、刘某某、刘某这三位高管,自 2021 年起,在微博这片 “江湖” 上,对艾芬发起了一场 “言语攻击”。他们利用各自的微博账号,持续发布诸如 “艾芬医生变医闹,捕风捉影、诋毁优秀企业”“艾芬伪造照片构陷同行,已涉嫌刑事犯罪”“有人爆料艾芬收受药品回扣、大肆敛财” 等言论。这些言论就像一把把利剑,刺向艾芬的名誉。在网络的传播下,迅速扩散,让艾芬的社会声誉遭受重创。
艾芬深知,名誉对于医者而言,如同生命一般重要。这些不实言论,不仅影响了她个人,更可能干扰大众对医疗纠纷的正确判断。于是,她决定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尊严。她一纸诉状,将段某民、刘某某、刘某三人告上法庭,要求他们停止侵权、删除相关言论、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承担费用等。
法庭上,三位被告却声称自己仅是陈述事实,并未对艾芬构成侵权。但事实真如他们所说吗?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在经过深入审理后,给出了公正的答案。法院认为,微博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传播力巨大。段某民、刘某某、刘某在微博个人主页发布的这些言论,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艾芬名誉毁损的恶意。从客观行为来看,他们确实实施了侵犯艾芬名誉权的行为,而且这些言论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人对艾芬的公正评价。
2025 年 4 月 1 日,法院的判决结果正式出炉:三位被告需在判决生效之日起 10 日内,删除在微博上发布的与艾芬有关的内容,并停止继续发布损害艾芬名誉的内容;要在各自的微博网站个人主页上,向艾芬赔礼道歉,持续时间不少于 30 日,且道歉内容须经法院审查后发布;此外,他们还需向艾芬赔偿精神损失费、公证费,金额从 5000 元到 6000 元不等。这一判决,无疑是对艾芬维权行动的有力支持。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画上句号。爱尔眼科方面回应称,这是员工个人行为,目前除刘某已不在爱尔眼科任职,段某民、刘某某依然在职,且对该判决决定上诉。这一回应,再次引发外界猜测。艾芬虽赢得了一审胜利,但这场漫长的纠纷仍在持续发酵。从商业角度看,爱尔眼科作为行业龙头,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神经。近五年,爱尔眼科净利润增速波动较大,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声誉对于其业务拓展、患者信任至关重要。而此次高管名誉侵权案,无疑给本就面临挑战的爱尔眼科又蒙上一层阴影。从法律层面讲,这起案件为医疗行业处理医患纠纷、同行争议敲响了警钟。在面对纠纷时,各方都应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任何企图通过诋毁、造谣等非法手段抹黑他人的行为,最终都将受到法律制裁。艾芬与爱尔眼科的这场纷争,究竟会走向何方?是爱尔眼科上诉成功扭转局面,还是艾芬继续捍卫住自己的名誉权?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结果如何,它都将成为医疗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案例,时刻提醒着从业者们,尊重、信任与依法行事,才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
来源:河北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