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小米SU7高速事故致3人遇难引发关注,也引起了大家对辅助驾驶、智能驾驶使用场景的讨论。在事发地附近不到五分钟车程处,连续两个电子警示牌都轮播着“前方隧道,慎用智能辅助驾驶”的标语。据调查,眼下全国不少地区对于智驾上路采取了宣传提醒和劝告制止。交警部门更是
江德斌
近日,小米SU7高速事故致3人遇难引发关注,也引起了大家对辅助驾驶、智能驾驶使用场景的讨论。在事发地附近不到五分钟车程处,连续两个电子警示牌都轮播着“前方隧道,慎用智能辅助驾驶”的标语。据调查,眼下全国不少地区对于智驾上路采取了宣传提醒和劝告制止。交警部门更是发出警示,别把智驾当成开车使用手机的借口。(4月7日《中国青年报》)
此次小米事故引起各方的争议,涉及智能辅助驾驶的可靠性,技术的成熟度等问题。当前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推广中,普遍存在宣传误导现象,造成了部分用户的认知偏差,对智驾盲目过度信任。因此,各地采取提醒措施,意在警示厂商和车主,在相关技术尚未成熟、稳定的当下,智能辅助驾驶的宣传推广亟需回归真实,消费者亦要理性看待、谨慎使用,避免让“科技便利”演变为“安全隐患”。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自诞生以来,确实为广大车主带来了全新的驾驶体验。诸如定速巡航、自动泊车、智能超车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司机负担,让驾驶过程变得更舒适,许多车主对这些功能青睐有加,在日常行车中频繁使用。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智能辅助驾驶并不等同于无人驾驶,当前市售车辆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大多处于L2级,意味着车辆只能在特定条件下实现辅助操作,驾驶员始终是确保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目前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并不成熟,系统存在诸多局限性。从多起智能汽车事故案例就可看出,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驾驶员的判断与决策,可能因警示时间过短,导致驾驶员在面对突发状况时措手不及。此外,在暴雨、浓雾、暴雪等复杂的天气条件下,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传感器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对路况和周围环境的识别出现偏差。在施工路段,临时设置的交通标志、标线可能无法被系统准确识别,从而引发潜在的安全风险。
而且,部分车主的科学素养不高、理性认知不足,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存在技术崇拜、过度依赖的现象。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开启了智能辅助驾驶,就可以放松对驾驶的注意力,将驾驶完全放手给系统,分心玩手机、聊天、睡觉、开直播等。甚至有人为了逃避系统监测,采取违规安装“脱手神器”等方式,这种无视安全,将生命当儿戏的行为,极大地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亦将自己和他人置于危险之中。
由此可见,“慎用智驾”的警示,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呵护。在面对新技术时,驾驶者应始终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在使用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前,务必认真阅读使用手册,充分了解该功能的适用范围、局限性以及潜在风险。在驾驶过程中,无论是否开启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都应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双手不离开方向盘,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车企在推广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时,应当诚实守信,不要虚假宣传,并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智驾级别,优化系统性能和安全性,提高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识别准确率和应对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消费者安全教育,通过产品宣传、用户培训等方式,让车主正确认识智驾功能,避免过度依赖。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