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却患上精神病性中度抑郁,幻听、发抖,2个月后却康复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0 09:05 2

摘要:女儿确诊精神病性中度抑郁、重度焦虑伴躁狂发作之前,我从没想过“精神病性抑郁”会和一个15岁少女有关。

凌晨2点,女儿房间里突然传出一声怪叫:

“出去!你们给我出去!”

我连忙披上衣服跑过去查看情况。

女儿把自己蒙在被子底下,哆哆嗦嗦抖个不停

我过去掀开她被子,她像疯了似的抓住我的手,哭着求我:

“妈,你让他走,行不行?他一直叫我名字,吓得我睡不着觉。”

我环顾四周,明明一个人都没有。

孩子被诊断为精神病性中度抑郁、重度焦虑伴躁狂

女儿确诊精神病性中度抑郁、重度焦虑伴躁狂发作之前,我从没想过“精神病性抑郁”会和一个15岁少女有关。

最近这半年,女儿像是中了什么邪。

要么整夜整夜地失眠,瞪着眼睛到天亮;

要么凌晨在客厅的墙上画画;

有时候缩在衣柜里发抖;

上一秒还正常地吃着饭,下一秒突然摔碎餐具尖叫。

亲戚说“青春期都这样,打一顿就好了”,班主任建议我“把孩子接回家,加强管教”。

我打过、骂过,可女儿情况反而越来越严重。

直到她在家割腕被送去急救,我才意识到事情失控了。

01

我改嫁后,女儿抑郁自伤

女儿小学3年级时,我就和老公离了婚。

自己一个人带着女儿,靠卖早点维持生计。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七年。

邻居都劝我说:

“你一个女人带着孩子生活,以后的日子难啊!要不再找一个?”

婚介所的大姐给我介绍了开五金店的老张,说他老婆病逝两年,人老实。

我想着,女儿马上就要中考,眼看着就要上高中考大学,多个人分担总是好的,谁知道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婚后第3个月,老张把烟灰缸摔在茶几上:“你闺女偷了我100块钱!”

“我没有拿你钱!有本事你翻!”女儿撕心裂肺地吼。

为了证明她的清白,我亲自翻女儿校服口袋检查,钱没翻出来,倒翻出来了一瓶降压药。

“看看!这就是你的好女儿,她一个学生哪来的钱买降压药?肯定是偷我钱买的!”

老张一口咬定钱是女儿偷的。

“这是我拿的我妈的降压药,什么偷你钱买的!”

女儿这话一出,我呆在原地,连忙问她怎回事。

在我的逼问下,女儿才说实话:

“我最近心慌得睡不着,一上课就头晕脑涨的,我就想着吃点降压药,让自己身体舒服一点。”

我当时只认为女儿临近中考,学习压力大,也没把她偷吃降压药的事放在心上。

第二天洗衣服时,我在老张外套夹层摸到了他丢的那一百块钱,原来,是他衣服口袋破了,钱滑进了内衬里。

我把衣服和钱甩到他脸上:

“还说我女儿偷你钱,破衣裳还当个宝!钱漏到衣服里面去了!”

那天之后,老张虽不再提丢钱的事,但看女儿的眼神总带着刺。

从那起,女儿也越来越沉默,不跟人说话,一心只学习。

她很争气,中考考上了我们市最好的市一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以为我今后的日子有指望了,女儿却又出现问题。

老张的亲儿子结婚,要我女儿把房间腾出来。

他连商量都没和我商量,趁女儿上学不在家,就擅自把女儿的书桌、铺盖扔进了储藏室。

我在这个家没有话语权,只好任人摆布。

于是我把储藏室收拾了收拾,当做女儿的房间。

就这样,女儿在储藏室里开启了她的高中生活。

一个周末,我出去买菜,却看见女儿在快餐店擦桌子。

我把她油乎乎的围裙扯下来,质问她:

“你不是说去学校上自习去吗?怎么在这擦起桌子来了?”

她低着头,小声嘟囔:

“妈,我想赚钱,赚了钱就能自己租房住了。”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阵阵地疼。

为了让孩子有出息,妈妈对孩子很严格

可能在储藏间睡不好,女儿第一次月考从年级前十掉到班里倒数第五名。

成绩出来那天,我接到了她班主任的电话,老师说女儿在厕所割手腕。

我吓坏了,马不停蹄地接女儿回家。

把女儿接回家后,我搜查她房间,结果翻出了她塞在空调外机缝隙里的沾满血的卫生纸。

她突然尖叫着扑上来抢,老张也过来看热闹,看到满地的卫生纸后,他破口大骂:

“要死死远点!”

当天半夜,女儿突然发起疯来,我连忙披上衣服去她房间查看情况。

她躲在被子底下,一边发抖一边尖叫:

“妈,有个人在骂我。”

我摸她额头全是冷汗,她掰着手指头数:“他说我偷钱、撒谎、浪费空气。”

我批评她:“你就是瞎想!好好睡觉!”

从那以后,女儿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三天两头撞墙、大喊,不是今天割手指就是明天扎大腿的。

更吓人的是,女儿幻听的次数越来越多,每次一发作就把自己关在衣橱里,一边抓着头发,一边尖叫。

我带女儿去看精神科,检查结果出来后,我顿时五雷轰顶,腿软得站不住——女儿竟然是精神病性中度抑郁、重度焦虑伴躁狂发作!

医生建议女儿住院,老张却一把夺过诊断书撕了扔我脸上:

“这病就是惯的,我们小时候饿两顿啥都好了。”

第二天,老张就把我们娘俩的行李扔到了楼道里,嘴上还不干净:

“真晦气!辛辛苦苦竟养出了个精神病,还不如养条狗呢!”

离婚后,我带着女儿住了院,一边照顾女儿,一边卖早餐挣医药费。

住了小半年医院,花了快十万块钱不说,女儿情况还是不见好。

怨我、恨我,说她抑郁就是我给她找后爹造成的。

我想弥补自己的过错,我开始看书、听课、学习,学了一大堆沟通技巧。

但是用到女儿身上后,她不但听不进去,还发狂,床上的枕头被子全都往我身上扔,朝我嗷嗷喊

我被女儿折磨得整天哭。有一阵儿,我都有点不太对劲,一进到病房看见女儿就心跳加速,喘不过气,脑袋一阵眩晕。

女儿还没好,我也抑郁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直到心理咨询师周春华介入孩子后,孩子的情况才算真正好转。

女儿渐渐恢复理智,不再伤害自己,也敢出门见人。

而我的抑郁情绪也好转,心态平和了许多,我们家一团糟糕的生活也开始理出头绪。

我想把这些经历记录下来,既是我女儿康复的见证,又能给和我有同样遭遇的家庭带去一些经验。

02

00后的孩子需要的是精神满足

为了让我女儿从根源上好起来,周春华老师一点点地为我分析孩子抑郁、躁狂的原因。

她说:“在教育孩子上,60后、70后、80后从他们父母身上借鉴不到任何经验。

因为60后、70后、80后小时候更多需要的是物质满足,吃饱穿暖就行。

但是60后、70后、80后的孩子大多都是90后、00后,他们成长在一个不缺吃穿的年代。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一个人不愁吃穿后,追求的是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什么叫精神满足呢?”我问周春华老师。

咨询师:

“精神满足指的是孩子希望能在家庭中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被尊重。”

孩子变成今天这样,我这当妈的难辞其咎。

仔细想来,这十几年,我至少犯了四个要命的错:

第一错是急着找人搭伙过日子,让女儿没有安全感。

当时,光想着家里有个男人能分担些压力,压根没问过闺女愿不愿意接受新爸爸。

老张第一次冤枉她偷钱时,我虽然护着她查清了真相,但事后也没好好安抚孩子。

那次之后她就开始少言寡语。

现在想想,就是那时候埋下的祸根,让她在这个家感受不到安全感。

第二错是没守住当妈的底线,让女儿没了家的归属感。

老张把他儿子结婚看得比天还大,闺女的东西说扔就扔,储藏室说住就住。

我这当亲妈的,连张床都没给孩子守住,生生让十五六岁的大姑娘睡在堆杂物的破屋子里。

孩子从那时候起就变了个人,开始逃学打工想搬出去,成绩一落千丈。

第三错是不懂装懂耽误病情,让女儿觉得我不在乎她。

其实发现她偷吃降压药那次,我就该带她去医院检查的。

后来都看见带血的卫生纸了,还觉得是小孩子闹脾气。

硬是耽误了半年的时间,拖到女儿在学校割腕才送医,生生把轻度拖成了中度。

最要命的是第四错,我把大人的难处压孩子身上了。

这些年,我总跟孩子念叨“妈不容易”“你要争气”,中考前那阵子天天把“考上一中就有指望”挂嘴边。

孩子发病后,我还总说“妈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就这么报答我?”

这些经历像一根根箭全都扎在她心口上。

说到底,是我这个当妈的太糊涂,光知道给孩子做饭洗衣,没看见她心里早就伤痕累累。

03

家庭咨询介入后,女儿抑郁好转康复

第一阶段:疗愈父母,父母有力量孩子才会变好

周老师第一次来我家时,我正在厨房抹眼泪。

女儿把自己反锁在屋里三天了,送进去的饭只扒拉两口。

她轻轻拍我后背:

“孩子抑郁后,有很多家长会在焦虑、疲惫和内疚中能量枯竭。

但是,有心理学家做过研究,家长如果能关怀自己,能提高能量,孩子才有康复的可能。

咱们得先把自己的日子过稳当了,才有余力拉着孩子往前走。”

她教我做的第一件事竟是写保证书:“这保证书不是给孩子看的,而是让你自己好好爱自己。”

周老师在纸上给我写下:

1、接纳无力感,停止自我攻击

允许自己感到无助:“我暂时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但我在努力支持她。”

不要有内疚感:把“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改为“我现在能为她做些什么?”

2、建立“情绪隔离区”

每天设定15分钟独处时间:在阳台上听音乐、冥想或单纯发呆,隔绝外界负面的消息。

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影响:孩子如果朝我发火,我就用冷水洗手、深呼吸5次阻断焦虑。

3、重构对抑郁症的认知

周春华老师在纸条上给我写下:

「孩子得抑郁症,可能是身体里的激素不平衡、周围环境压力、还有家里氛围这些原因一起影响的,不全是爹妈的错,别把责任全往自己身上扛。」

「孩子的不回应、发脾气是症状表现,不是对你有怨恨。」

4、制定保护女儿的安全计划协议

关于女儿经常有自我伤害的行为,周春华老师为我详细制定了保护女儿的安全计划协议

移除危险物品:把家里的刀具、药物全部锁起来;

在卫生间、阳台装警报铃

24小时陪护

抱怨的话在说出口之前,先咽三次口水

⑤看见孩子伤害自己时,先拥抱再询问不要批评孩子的自残行为,要说:“我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缓解痛苦,我们一起找更好的方法。”

周春华老师教妈妈怎么跟孩子说话沟通

第二天闺女又划胳膊,我按周老师教的,没有责怪她,而是掀开她袖子给她消毒。

看着女儿胳膊上的伤口,我眼泪直打转,声音止不住地发抖:“疼了就和妈妈说,别自己忍着。”

女儿突然放声大哭——这是她生病两年来,第一次主动抱住了我。

上周暴雨夜,孩子突然钻进我被窝。我浑身僵着不敢动,听见她闷闷地说:“妈,你身上有太阳味儿。”

我这才发现,周老师让我每天早上去阳台晒十五分钟太阳,原来真的管用。

第二阶段:支持到孩子

我很庆幸,有心理咨询师陪着我,不仅让我有种被支持的感觉,女儿在周老师的介入下,状态好转得非常快。

周老师第一次跟孩子单独视频的时候,我在隔壁听见闺女笑出声,这是她生病后头回笑。

她教孩子用做手账的方式记心情日记。本子上贴满各种贴纸:

OK手势代表平静,爆炸头代表烦躁,流泪猫猫头代表想伤害自己。

上周,女儿集齐了七个“OK手势”,周老师就带着她去抓娃娃当奖励。

最管用的还是“五分钟吐槽时间”。周老师教孩子情绪上来就开手机计时:

“来,咱俩对着空气骂五分钟,到点就去拆包辣条。”

现在,女儿一有情绪就主动去院子里发泄,发泄完真的能继续背书。

心理咨询师给我总结的经验,我把它分享出来

1先说最重要的事:孩子不想上学,千万别逼他

周老师告诉我,北京安定医院去年收治的青少年患者里,42%是因为被家长逼着上学导致病情加重的。

这时候需要家长立即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下载PHQ-9抑郁筛查量表。

这个量表在各大医院都用,9个问题让孩子自己打分。

如果总分超过15分,72小时内必须去医院。

第二件事:去三甲医院挂青少年精神科。

不是普通心理咨询科,孩子的具体情况要看医生的诊断。

第三件事:马上找班主任办休学。

现在有政策允许保留学籍1-2年,千万别让孩子拖着病体去学校。

很多家长卡在第一步,觉得孩子就是“心情不好”。

周老师去年接手过深圳的一个案例,14岁男孩PHQ-9测出来19分,家长拖了三个月没去医院,结果孩子差点跳楼了,幸好被拉住。

2抗抑郁药物怎么吃?

抑郁症的孩子,大脑里的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化学物质失衡了,光靠谈心好不了,必须药物+心理双管齐下。

说到吃药,我见过的家长有两个极端。

要么死活不肯用药,要么随便停药。

周老师告诉过我:现在常用的舍曲林、氟西汀这些药,在医生指导下用是安全的。

北大团队跟踪过500个用药患者,71%的人三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

但是,千万不能自己买药吃,必须每周复诊,复诊后遵照医生的建议调整药量。

周老师告诉我,有个家长看孩子吃药两周没效果,自己加了三倍药量,结果孩子手抖得筷子都拿不住。

3每周至少要两次家庭咨询,坚持才能看到效果

我想告诉各位家长朋友,家庭环境比你想的重要十倍。

当孩子说“活着没意思”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你胡说什么”。

这么说就完了,孩子再也不会对你敞开心扉。

正确的回应是:“这段时间你真的很辛苦,谢谢你愿意告诉我。”然后安静陪着就行。

4抑郁症孩子日常可以做的三件小事

每天晒太阳半小时,血清素分泌能提升30%;

每周至少三次半小时运动,快走跳绳都行;

全家一起养个宠物,金毛犬或者橘猫最好。

孩子养了一只小狗后,状态变得更好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孩子抑郁后,咱们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当好孩子的安全网,该看病看病,该吃药吃药。

陪伴抑郁症的孩子,家长一定会很痛苦,自己一个人承担一切很有可能把自己累垮,找心理咨询师倾诉真的很重要。

记住,最黑暗的时刻,往往是光要进来的地方。

来源:纽扣家庭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