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前,提升5个“认知”,孩子学习才有后劲!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0 08:50 1

摘要:他们忙着给孩子报班,让孩子在补习班之间疲于奔命,却忽视了孩子内在的唤醒。

卢梭曾说:

“教育是唤醒,而非填鸭。”

细想一下不无道理。

但很多家长,缺乏这方面的认识。

他们忙着给孩子报班,让孩子在补习班之间疲于奔命,却忽视了孩子内在的唤醒。

作为家长,你知道吗?

孩子14岁之前,最该培育的不是知识量,而是支撑终身学习的认知根基。

就像给手机充电一样!

快充看似效率高,但优质电池才能保证持久续航。

14岁前的孩子,处于可塑性极强的阶段,提升他们的5个“认知”,学习才有后劲!

01

会动脑,比努力重要

你看过这样的孩子吗?

小学的时候,就能背诵几百首古诗。

可老师布置的日记,他却写不出几句话来,作文更是写不好。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孩子习惯机械式的记忆,理解力反而下降了。

14岁之前,孩子具备很强的可塑性。

如果孩子一直死记硬背,就如同给跑车加了柴油一般,看似很能跑,实则会损伤引擎。

孩子14岁之前,建议家长让孩子意识到:

学习的过程,需要伴随着反思,这种反思的习惯会让学习变得高效。

喜欢动脑,要比盲目努力更重要。

比如,达芬奇喜欢在笔记本上涂鸦和疑问。

正是这种主动思考的习惯,让他从学徒变成跨界的天才。

02

联结力,建立知识网

升入初中后。

同学们会发现,学习的难度提升了,知识点明显增加了。

针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这就需要大家形成知识框架,提升个人的联结力。

在这样的前提下,繁琐的知识点,会变成系统化的东西,也会变得更具趣味性。

举几个例子来说:

①把地理气候,与当地美食联系起来。

②用数学公式,来解读音乐的节奏。

③在历史教材里,寻找物理原理,或者是各地的风俗习惯。

当同学们的联结力提升了。

不仅能更快地掌握知识点,而且还能避免大量遗忘的现象。

与此同时,大家的创造力也会提升。

03

认识情绪,控制情绪

14岁之前。

学生往往会面临青春期的考验。

大家希望获得认可。

但认知方面是有限的,难免会陷入困惑之中,甚至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作为家长,请告诉孩子:

“情绪,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认知的加速器。”

用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马克·布拉克特的话来说:“能准确说出情绪的孩子,学习更加稳定。”

就像消防演习一样。

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大家有了情绪疏导,关键时刻才不会“掉链子”。

当孩子有了情绪,该如何处理?

家长不妨教会孩子“三步走”,让情绪变成成长的契机:

①有情绪的时候,请保持冷静。

②尝试着,说出自己的情绪。

③看清利弊,找出合理的解决方式。

04

观察力,在于看得妙

学习是讲究方法的。

这句话,很多同学耳熟能详。

那么,大家需要掌握什么方法呢?

其实提升观察力,就是成绩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

试想一下:

①预习的时候,你能找到关键点吗?

②课堂上,你能从老师的表情上,察觉到内容的精彩之处吗?

③考试之时,你能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吗?

这些情况都离不开观察力。

家长请告诉孩子:观察力的提升,不在于看得多,而在于看得妙。

平日里,带着问题去观察。

更有助于大家,找到想要的答案,同时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点。

05

用错误,铺就成功路

犯错不可怕。

可怕的是,孩子因为害怕出错,从而选择逃避。

14岁之前的孩子。

受限于认识,没有足够的人生经验。

许许多多的事情,都需要去试探和摸索,甚至需要在错误中增长见识。

这个时候,大家有犯错的“资本”。

所以,请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害怕出错,而是应该踩着“犯错”的路,直奔成功的方向。

让孩子将橡皮擦,换成纠错本。

将做错的题记录下来,将其彻底吃透,这个习惯将会让孩子受益匪浅。

如同爱迪生改良电灯一般。

他记录过三千种“行不通的方法”,正是这些错误铺就了他的成功之路。

06

写在最后

达芬奇说过:

“早春播下的种子,总在盛夏长出最甜的果实。”

家长你知道吗?

孩子的认知就像播种,14岁前浇灌的养分,会让孩子爆发出惊人的学习力。

别总盯着成绩单上的数字。

却忽视了,那些支撑分数的底层能力。

真正的学习后劲,从来不是抢跑出来的,而是用认知的沃土慢慢养出来的。

作为家长,请为孩子收藏吧。

来源:教育锦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