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王庚与陆小曼结婚,他时年27岁,穿将校服英气勃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0 08:30 2

摘要:可以看到新郎王庚身姿挺拔,一袭北洋政府将校礼服上的金色绶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毕业于西点军校的他举手投足间尽显军人风范。新娘陆小曼手捧玉兰百合的捧花,象牙白婚纱的蕾丝立领衬着珍珠项链,裙摆处却绣着传统缠枝纹样,中西合璧的装扮正如她本人般独特。

庚恪守军人作息,陆小曼沉醉于夜上海的浮华,两人在时差中渐行渐远。

这是民国名媛陆小曼与王庚结婚时的一张留影,时间是1922年,当时王庚27岁,小曼才19岁。

可以看到新郎王庚身姿挺拔,一袭北洋政府将校礼服上的金色绶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毕业于西点军校的他举手投足间尽显军人风范。新娘陆小曼手捧玉兰百合的捧花,象牙白婚纱的蕾丝立领衬着珍珠项链,裙摆处却绣着传统缠枝纹样,中西合璧的装扮正如她本人般独特。

当时两人的结合被誉为“才子佳人”,然而婚后的生活却像两列背向而驰的列车。他们婚后居所设在景山西街的四合院。每日寅时三刻,王庚的怀表准时在檀木床头柜震响。他翻身下榻的动作利落得像出鞘的军刀,晨雾中打军体拳的剪影,惊起檐角栖息的灰鸽。而此刻陆小曼才将将卸去夜宴的珠翠,水晶吊灯残光在她枕边凝成细碎的霜。

参谋部的煤油灯常亮至子夜。王庚蘸着朱砂批注作战地图时,六国饭店的留声机正流淌着肖邦的夜曲。陆小曼纤指间夹着琥珀色香槟,法文诗篇自绛唇轻吐,引得比利时公使夫人赞叹这简直是"塞纳河畔走失的东方夜莺"。她鬓边的山茶花随着华尔兹旋转,却总在某个转身时瞥见玻璃窗上重叠着丈夫伏案疾书的幻影。

那年深冬特别冷,北海的冰结得能跑马车。王庚将徐志摩引荐给陆小曼时,琉璃厂淘来的珐琅手炉正暖着她冻红的指尖。"这是我在剑桥时的同窗",他话音未落,诗人已从呢子大衣里掏出一本济慈诗集,封皮上还沾着伦敦的雨气。陆小曼注意到徐志摩的围巾是种奇异的灰蓝色,像暴风雨前的海面。

从此每周末的下午茶,紫藤花架下总会多出一只青瓷茶杯。徐志摩带来的不只是雪莱的十四行诗,还有巴黎画廊的明信片、维也纳音乐会门票、托尔斯泰的俄文原版小说。

王庚并非没有察觉书房里的变化。那本《恶之花》扉页的钢笔字迹,咖啡杯沿的淡淡唇印,还有妻子改用法语写日记的习惯。某个深夜他打开保险柜取文件,发现陆小曼新买的貂皮大衣下压着泛黄的信笺,徐志摩的字迹在月光下格外刺眼:"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民国十四年重阳节,王庚将离婚协议书压在镇纸下,青铜饕餮纹饰压住纸张卷起的边角,这一场维持三年的婚姻终以离婚结束。

来源:歷史影像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