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峥嵘:小议西外话剧社的《李想的理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0 08:15 1

摘要: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外话剧社演出的《李想的理想》(编剧:李思颖,导演:吴博、曾令东,时间:11月24日,地点:大华•1935剧场)是一部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启发意义的话剧。《李想的理想》故事主要是讲述了原本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大四学生李想,在经历了父亲破产等打击后逐渐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外话剧社演出的《李想的理想》(编剧:李思颖,导演:吴博、曾令东,时间:11月24日,地点:大华•1935剧场)是一部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启发意义的话剧。《李想的理想》故事主要是讲述了原本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大四学生李想,在经历了父亲破产等打击后逐渐放弃了自己。在爱情上遭受了打击,他发现了周围同学求职的积极后,想外出找一份跟专业有关的工作发现又是十分艰难。

一次偶然机会,李想见义勇为帮警察抓住了两个小偷,最后在老师的开导下决定以勤奋努力的心态好好地走接下来的路。好在,女友仍然支持他,最后话剧以李想成功端正心态决定努力奋斗收尾,让我们大学生观众也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来反思自己的大学生活究竟应该如何来正确安排。

一、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

《李想的理想》这个话剧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我认为是很容易理解的。当代大学生都是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步入理想的象牙塔中,但是中国教育的“严进低出”现象也相当的明显,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原因,寝室成为了滋生懒惰的温床。

李想就是广大大学生的代表,沉迷电子游戏连吃饭的问题也是靠泡面解决,相信许多同学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该剧主要反映的是李想在遭受父亲破产的打击后日益消沉,最后经过一系列的事情来磨砺和锻炼了一下自己的性格,同时经过老师和女友的开导,明白了奋斗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常言道,“路,就在脚下!”作为可能已经浪费了部分宝贵学习时间的我们,应当是能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在这部话剧中,出现的人物形象都是比较鲜明的。抛去青涩的演技外,内心矛盾但是又有正义感的李想、一直坚持着爱情并且鼓励和陪伴着李想的笑笑,这一对是当代许多大学生情侣的真实写照。吵吵闹闹的靠着自己有个“好爸爸”打牌度日的舍友、学习不努力去制造假证和推销洗发水的同学、追求所谓的“艺术”行为浮夸的导演和为导演鞍前马后溜须拍马的副导演、淡薄亲情虚伪的追求女大学生的已婚叔叔、狡猾并且诡计多端的江洋大盗夫妻俩、语重心长善于开导学生的老师。

这些角色各自有着各自的特点,学生们通过短时间内表现出它们最核心的特征,它们就是大学生所碰到的某些社会角色的缩影。这些人物形象的演示能让在座的观看话剧的同学和剧中人物缩短距离感,“将戏剧的触角伸向比自我感受与生命体验更加广泛的社会。”

二、戏剧结构与演出节奏

《李想的理想》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表演的。传统话剧在叙事结构上一般都会将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等情节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部话剧也不例外。但是比较明显的是,这部话剧并没有特别的突出高潮的部分,每一幕都给人一种均匀分布剧情冲突点的感觉,没能让人感觉到特别大的冲突也没有特别大的人物转变的差异感。这是我认为的《李想的理想》这一话剧在结构上的瑕疵。没有冲突就不会激起人们太大的反应,也就不会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演出节奏方面是笔者认为这个话剧的亮眼之处。话剧开头李想和女友的争吵营造出一种紧张的令人压抑的气氛,随后就是四个学生在吵吵闹闹打牌的情形更加凸显了李想内心的焦躁,这时整个话剧的气氛都是沉重的。但是其中一个学妹的角色风趣的语言迅速而又不露痕迹的将气氛转变得轻松,从而顺利的引出下一幕也就是推销的同学的登场,过渡得很自然又紧凑,没有拖沓的迹象。

《李想的理想》总共有七幕,演出节奏把握的恰到好处,时而紧时而松,不会让观众产生脑袋紧绷的情况,同时又不完全赋予它小品搞笑的特征。唯一让我觉得存在问题的地方就是在导演展示自己想要场面时,同样的场景一模一样出现了两次,台词没有特别大的出入而且表演的同学的表演语调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让人有一种重复感,会有稍微的听觉疲劳。

三、演员的表演

演员的表演我觉得是大学生话剧作品中一个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是最直接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如何演绎出一个生动形象的剧中人物是考验一个演员的难题。《李想的理想》的演员还都是在校学生,没有经过特殊的表演技巧的训练,只是靠着自己对表演的热爱和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用青涩的演技呈现给人们一个他们认为的世界里的角色。“专业演员的表演状态从大量体系化的表演训练和表演实践过程中获得, 而校园戏剧的演员则从自己对戏剧直接的感受去获得这种状态。他们没有表演技能要求的训练, 却也因此少了许多约束和规则, 只是尽自己的真诚表演。”

在这部话剧中,担任主角李想的演员,最主要的是要表现出李想前期那种浮躁易怒的心态,后面要逐渐转换不同的场景,表现出李想这个角色富有自己的追求、正直勇敢乐于助人的一面。当然,还要表演出对女友的深爱,这对于还未正式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讲,必定是一个挑战。但是我觉得饰演李想这个角色的演员做到了能让观众觉得不突兀很自然的感觉,虽然他在表演期间说错了少数台词,但是表演力和感染力都是值得人们赞赏的。

饰演笑笑的演员也相当的不容易,因为她更多的是要表现一种为男友前途真正关心的态度,这是需要从语言细节处来表现的。她的每次出场都是给李想带来了情绪上最大的冲击,所以她在话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认为她表演的最大亮点就是自然情绪的流露,将女孩子和男友吵架、担心以及和好一系列行为都表演得水到渠成,很容易让女生发现自己与角色的共同点,从而更容易引起共鸣。

除了男女主角外,还让我印象深刻的演员就是导演这个角色和李想的叔叔这个角色。这两个角色的共同特征就是容易制造出笑点,话剧的表演现场有此起彼伏的笑声。导演这个角色是非常浮夸的,他喜欢追求自己所谓的艺术来粗糙烂制一些电影作品,这也是对当下影视业制造作品的一个讽刺吧。

饰演导演这个角色的演员舞蹈功底想必是比较好的,这个不着调的导演一直就是用各种浮夸的动作来表示自己做导演的水平,演员展示这一点的时候虽然很做作但是刚好符合了导演这个角色本身浮夸的特点,反而显得特别适合这个角色。李想的叔叔这个角色也是我认为表现的非常自然的角色,这个角色本身就具有搞笑的属性同时又是一个“渣男”的角色,演员都很自然亮眼的表现了出来,留给人深刻的印象。

四、舞台美术及其他

《李想的理想》的道具准备的非常充分,而且我觉得还很充分的利用了所有的道具。比如在追小偷那一幕中,柱子的出现一开始我以为是为了表明场地的更换,结果是后来小偷和李想相继被锁的情节也需要,其余的道具更换的速度也比较快,不影响话剧整体的节奏。

该剧的角色衣服的选择我觉得也是非常表现人物的性格的,例如一开始暴躁的李想穿着短袖甚至不穿裤子在寝室,到后来试戏时的红色格子衫,说明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追求的热情,最后在接受老师的教导时又变成黑白条纹的衣服,给人一种稳重成熟的感觉,因此服装的准备也是相当充分的。

表演过程中的灯光一开始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最后老师回忆笑笑拜托的事项时,灯光显然没有做好准备,聚在笑笑身上的灯束和整个场景的灯同时打开了。其余的表演过程中灯光都非常配合人物的语言描述和场景设置。比如打牌的四人想吓唬李想时灯光变成了恐怖的暗绿色,李想的叔叔读表白信时的粉红色等等,都比较完美。期间李想追逐小偷的那一段采用播放影片的形式,我觉得这在话剧场上其实是可以直接表现出来的,不需要采用投影的形式,不符合话剧的表演形式。

骗子夫妻在此期间还使用了方言,正好表现了这一类人群缺少文化的特征,同时展示了她们的社会气息,充分的发挥了方言在表演中的重要作用,正如廖海波老师所说:“从艺术的角度看,方言代表了民间最纯正鲜活的生活形态,它不会扭曲,更不容易遗漏本真的生活信息,反而由于方言的力量让电影本身充满可信度。”

与灯光问题紧密切合的就是音乐问题。《李想的理想》中每一幕的开启和结尾都会有或轻快或沉重的音乐,与剧情的进展密切结合没有显得突兀,在表演得搞笑轻松的地方会加入让人觉得节奏愉快的音乐,相反在沉重的片段时,音乐就会骤变,将观众带入一个人物情感的新的世界,从而更容易了解到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也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效果。

五、总结

《李想的理想》虽然还只是学生的作品,但是凭借着真挚的感情流露和对表演的热爱,这些同学们呈现给我们的就是这个戏本身要表现的一种正能量,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这个学习的黄金时期,是不是真正做到了充分利用时间,给自己的未来做了一个负责任的规划呢?如果没有的话现在也不晚,一切都在脚下,都在眼前,只要抓紧眼下的时间,一切都还有希望!

来源:光影故事的博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