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钓鱼这项运动如今越来越火,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刚入门的新手,都急着想要掌握钓鱼技巧、积累经验。他们刷着短视频平台的钓鱼内容、看钓鱼直播、读自媒体分享的攻略,从里到外学了不少 “钓鱼知识”,还有不少钓鱼 “大师” 在视频里传授各种实战技巧。
别被“钓鱼大师”忽悠了!其实野外钓不到鱼!那才是常态!
钓鱼这项运动如今越来越火,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刚入门的新手,都急着想要掌握钓鱼技巧、积累经验。他们刷着短视频平台的钓鱼内容、看钓鱼直播、读自媒体分享的攻略,从里到外学了不少 “钓鱼知识”,还有不少钓鱼 “大师” 在视频里传授各种实战技巧。
可等这些新手照着 “大师” 的装备清单配齐渔具、按 “大师” 的配方调好饵料,去野外实战时,却被现实狠狠泼了冷水,鱼根本不上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自己技术太差?还是没把 “大师” 的技巧学到位?甚至怀疑 “大师” 传授的经验根本不靠谱?
现实中,很多钓友都有过类似困惑:明明和 “大师” 用一样的套路、一样的饵料,到了野外就是钓不到鱼。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 “肯定是自己技术不行”,很少会往其他方面想。
但其实,能不能钓到鱼,和你的技术、装备真没多大关系,就算有关系,占比也非常小。为了把这事说清楚,我举两个例子,大家一看就明白。
第一个例子:天气不同,渔获能差出天壤之别。
在我们当地一条野河里,每天都有上百人在那钓鱼,大家热情都很高。可不同天气下,钓到的鱼数量差得特别多。比如前几天,天气稳定,不冷也不热,那天几乎每个人都钓了不少鱼,你刚钓上一条,我这边就有鱼咬钩,整条河边的钓友都忙得停不下来,仿佛河里的鱼约好了一起开口,要么集体吃食,要么集体 “罢工”。
可要是遇上渔获差的天气,整条河的钓友几乎都 “空军”。大家坐在岸边,要么刷手机打发时间,要么凑在一起聊天,就是没鱼咬钩。不管怎么换饵料、调鱼漂,都没用,鱼就是不吃。
第二个例子:养殖水库和野生水库的渔获对比。
很多人不明白自己钓不到鱼,还有个关键原因,那就是鱼的密度。你去养殖水库和野生水库各钓一次就知道,肯定是养殖水库好钓,而野生水库里,基本钓不到鱼,就算钓到,也大多是小杂鱼。这就是鱼密度决定的,和你的装备、技术一点关系都没有。大家不妨回想下小时候:是不是拿根竹竿当鱼竿,不用打窝,也能钓上不少鱼?就是因为那时候水里的鱼多,密度大,怎么钓都能上钩。
所以说,能不能钓到鱼,和你的技术、装备好坏 —— 比如鱼竿好不好、鱼漂贵不贵、饵料配得妙不妙、调漂技术高不高 —— 真没多大关系,这些因素顶多占 10% 到 20%。
真正决定你能否钓到鱼的,是天气和鱼的密度这两个关键因素!
别再羡慕别人钓得多了,那不是因为人家技术好,而是刚好遇上了好天气,又选对了鱼密度高的水域。也别看到短视频里别人 “爆护” 就自卑,那些 “爆护” 的背后,不只是技术,更多是占了天气和鱼密度的 “便宜”。
来源:钓鱼户外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