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都督府:盛唐时期的阿富汗经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6 12:40 3

摘要:在唐朝的西域经营进程中,月氏都督府的设立有着相当示范效应。既是针对中亚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尝试,也是牵涉复杂历史渊源、地缘博弈与边疆策略的妥协产物。而且与西突厥汗国的内乱密不可分。

在唐朝的西域经营进程中,月氏都督府的设立有着相当示范效应。既是针对中亚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尝试,也是牵涉复杂历史渊源、地缘博弈与边疆策略的妥协产物。而且与西突厥汗国的内乱密不可分。

尽管存续时间不长,演变方向也不尽如人意,却是中原文明不可多得的对外输出尝试。

秦汉之交阿富汗还是希腊人的巴克特里亚王国

公元前2世纪,后来的吐火罗斯坦概念尚未出现。以巴克特里亚为首的整个大夏地区,仍是古希腊世界的东部边陲。奈何过大的文明落差,让各城邦离心离德,无法承受外部的严重冲击。

于是,一众斯基泰游牧民族蜂拥南下,并且为后来的月氏人建立贵霜帝国打下基础。到公元5世纪,这片中亚地区的十字路口又经历多伦入侵,唯有白匈奴嚈哒人的统治存续时间较长。由于这些军事集团内部,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吐火罗系成员,所以并无文化层面的悄然断裂。

贵霜和白匈奴 都包含比例不等的吐火罗元素

公元6世纪,西突厥始祖室点密与萨珊王朝结盟,联手消灭白匈奴的草台帝国。双方以阿姆河为界,由波斯统御南侧的吐火罗斯坦,北侧的河中大部落入草原新贵之手。

不久,突厥人便趁波斯衰微之际,南下汲取今日的阿富汗大部。因为语言风俗、生产模式差异,遂任命叶护之子咀度设进行委任统治。其驻地位于阿缓城(即《新唐书》所记之活国),控制范围 “南北千余里,东西三千余里,东扼葱岭,西接波剌斯,南大雪山,北据铁门”。

西突厥的叶护幕府 依然离不开本地吐火罗贵族支持

随着西突厥本部爆发内乱,这个吐火罗斯坦的叶护幕府趋于独立,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寻求全新依靠。公元641年,他们收留过众叛亲离的可汗乙毗射匮,却无力阻止判将阿史那贺鲁到西域重建军事权威。故而进一步倾向于结交唐朝,利用后者的雄厚兵力维持自身建制。

公元657年,唐高宗遣苏定方西征,在伊犁河东大破阿史那贺鲁的西突厥军队。后者逃往中亚的石国苏咄城,却被粟特君主擒获扭送。长安朝廷继续采取羁縻政策,以其十姓之地分设昆陵、濛池两个都护府,算是在地缘上与南方的吐火罗斯坦接壤。

苏定方击败西突厥后 叶护幕府成为唐朝的重要屏障

正式归附前 吐火罗叶护就不断遣使唐朝交好

此后,吐火罗叶护政权继续与唐朝保持良好关系。双方既没有领地纠纷,而且在商业和战略层面有许多共通利益。长安朝廷统御突厥、粟特臣民的模式,则让昆都士的叶护感到相当亲切。他自己也是以类似建制,管理麾下的一众嚈哒、月氏和大夏附庸。

公元651年,外部世界的风云突变,再度如滚滚洪流般涌向阿富汗。曾经的西亚霸主萨珊波斯,被迅速崛起的阿拉伯人攻灭。末代王子佩罗兹率部东逃避难,落脚于呼罗珊和阿富汗交界的赫拉特城。于是,穆斯林追兵顺势攻入吐火罗斯坦,迫使后者进一步向唐朝倾斜。

萨珊灭亡后 波斯残部一度在吐火罗边境暂避

正因如此,李唐中央虽不情愿,还是着手强化对中亚地区的管辖力度。公元652年,正式设立月氏都护府,册封吐火罗说叶护阿史那乌湿波为都督。

之所以选择“月氏”名号,而非 同时代约定俗成的“吐火罗”,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历史与政治考量:

1 中原文明接触阿富汗地区,就是从大月氏部落集团西迁开始。换句话说,后世普遍使用的吐火罗概念,在漫长的古代并非显学。正如西方的罗马人,一度将3世纪的哥特人称为斯基泰,原因仅仅是两者处于相同方位。这种基于历史记忆的传承,在封建时代有着异常牢固的传承规律。

2 叶护政权统治者,属于南下殖民的西突厥贵族后裔。相比之下,先前的嚈哒、贵霜皆为吐火罗系后裔。即便失去最高权威,仍在地方上具备相当影响力和号召力。唐朝采用月氏称号,就是要换取这些基层贵胄的亲切感,变相制衡叶护幕府。

吐火罗斯坦北部的突厥时代壁画

事实上,这个月氏都督府的设立,对唐朝构建中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1 从行政管辖来看,月氏都督府隶属于安西都护府,是葱岭以西十六个都督府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一个。其下领有的二十五州,涵盖了吐火罗斯坦的核心区域。

通过“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方式,将地方政权与唐朝的行政体系结合,实现了对这一战略要地的间接管辖。此后,北方河中地区的康国、石国、史国等城邦纷纷归附,让李唐的中亚影响力达到顶峰。

2 从地缘安全来看,月氏都督府是唐朝抵御阿拉伯帝国东扩的重要屏障,最差也能起到缓冲带作用。尽管从未计划派兵协助波斯复国,还是透过赏赐、册封等方式,支持南方吐火罗与北方粟特人的抵抗事业。

正如叶护仆罗在718年给唐朝的奏疏中称:仆罗兄吐火罗叶护部下管诸国王、都督、刺史总二百一十二人。虽有夸大之嫌,但也反映出吐火罗地方政权在唐朝支持下,已成为中亚地区抵御大食的核心力量。

撒马尔罕壁画上的西突厥贵族

月氏都督府建立后 许多中亚粟特城邦也倒向唐朝

当然,月氏都督府的管辖不可能一帆风顺。吐火罗叶护政权虽选择归顺,仍保有较强的独立性,势力范围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所以,中原皇帝不可能向命令臣子那样,对远方的突厥人颐指气使。

随着穆斯林持续东扩,以及吐蕃帝国进攻西域,唐朝与吐火罗斯坦的交通面临中断风险。特别是在怛罗斯之战失败与安史之乱爆发后,原先的安西都护府精锐兵被大量内调平叛,中亚地区的防务迅速空虚。到757年后,叶护政权虽仍在遣使朝贡,但在实际上沦为阿拉伯附庸。至此,唐朝在中亚的秩序彻底瓦解。

唐朝最终在与阿拉伯的竞争中失去中亚

无论如何,月氏都督府的建立,都是唐朝边疆治理的智慧体现,值得后世王朝学习借鉴。基于对当地民族文化和历史演变的了解,尊重现实政治脉络,施以软物细无声的间接管辖,从而确保地缘利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月氏都督府的衰落,反映出中亚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该地区始终处在东西方交通要冲,自然为各大势力争相角逐。唐朝可以凭借强大国力,短时间内维持秩序,却无法遏制其他方向的强权展开竞争。

阿富汗巴米扬出土壁画上的突厥贵族

因此,月氏都督府的兴衰历程,应被看做唐朝平定西域和北疆的自然延伸。后两者才是中原帝国的核心利益,前者不过是为后者服务的次生项目。故而拿得起又放得下,在断然割席时显得毫不拖泥带水。

今天,阿富汗仍被全球视为蛮荒之地,也被学者标准为其貌不扬的帝国坟场......

(全文完)

来源:冷炮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