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时的“讨伐”重点仍在安东省,其目标为邓铁梅、王凤阁及×××等(总人数以当时的统计约2.7万人)。1935年春,在安东地区司令官王殿忠指挥下,集中兵力在岫岩地区击散了邓铁梅(他被伪第一教导队杀害了)等抗日军。6月,于芷山升任伪军政部大臣,以伪第4军管区司令官于
王之佑/文
伪第一军管区
第一军管区的前身,是法西斯扶持的满洲国奉天警备司令部,1934年9月1日正式改编为伪第一军管司令部,以奉天、安东两省为伪管区,总兵力约1.8万人。
此时的“讨伐”重点仍在安东省,其目标为邓铁梅、王凤阁及×××等(总人数以当时的统计约2.7万人)。1935年春,在安东地区司令官王殿忠指挥下,集中兵力在岫岩地区击散了邓铁梅(他被伪第一教导队杀害了)等抗日军。6月,于芷山升任伪军政部大臣,以伪第4军管区司令官于琛激任第一军管区司令官、满良任伪参谋长,“讨伐”目标乃专指向东边道地区。
1936年夏,增添了骑兵第三旅(由原洮辽军彭金山部骑兵改编的),以赵秋航任伪旅长,在新民、打虎山地区打击“老梯子”。当年秋季(9月),举行了“东边道独立大讨伐”。
1937年6月,第五军管区司令官王静修转任伪第一军管区司令官,继续担任“东边道独立讨伐”的任务。至1938年6月间,在东边道又摧残了抗日人民力量约达7000人,并由伪第一教导队杀害了王凤阁夫妇及幼子。同年,第六军管区司令官王殿忠转任伪军第一军管区司令官,继续担任“东边道独立讨伐”的任务。同年秋季开始至1939年4月末在由吉林第二军管区派遣来的骑兵第二旅(旅长尹葆衡,次年“回防”)及宪兵训练处派来的宪兵学兵队(约300人,3个月后始回吉林)的帮凶之下,又摧毁了抗日力量达6000人(三年的统计,共损害了人民抗日力量约有2.4万余人).
同年5月1日,奉到治安部的命令,将安东、通化两省区域和伪第一、第二、第三混成旅部队及伪第五旅的骑兵团、第六旅的步兵团移交于第八军管区,同时撤销了东边道讨伐司令部及讨伐指导顾问部,将东边道的讨伐任务移交于第八军管区。裁撤了五旅、六旅和骑兵第三旅的队号,董国华转任为治安部部附、赵秋航转第六教导队队长.同年8月又依治安部的命令,以步五团(团长戴元原。属第五混成旅)对第八军管区的讨伐作增援,盘踞在山城镇及朝阳镇,任守护铁路、交通路的任务。至此,第一军管区的反动统治势力兹确保,镇压爱国抗日力量的所谓讨伐行动才告终止。
1942年,当国兵入队时,遂增强了第一高射炮队的编制,添设了炮兵一营(高射炮八门),配属在日寇南部防卫司令官即从前日寇的守备队司令官之改称,在防卫上是在第一军(管区)的指挥下,担任着沈阳、抚顺、鞍山、本溪的防空任务。
又奉治安部的命令,派遣第五团(除掉伪新兵营)赴热河平泉县,给第五军管区的镇压抗日人民去作帮凶。1943年6月,奉军事部的命令,由伪第一军管区参谋长岩田负责,在沈阳筹备成立高射炮队司令部,统辖全国的高射炮队,分任着防空的任务。8月5日,美国的B29式飞机轰炸鞍山后,第一军管区遂派遣第一、第二、第九、工兵队去担当鞍山的恢复作业,并构筑道路。1945年8月11日接到伪军事部大臣邢士廉、最高伪军的军事顾问秋山义隆的联名命令:“第一军管区司令官受兵团长(即后官淳)的指挥,归入战时体系,发放管区内全部官兵战时津贴一年,派遣驻沈阳、打虎山、营口的工兵队帮助日本军构筑防御工事。到“八·一五”裕仁广播无条件投降,遂把工事填毁,于19日投降了苏联红军。
伪第二军管区
伪第二军管区是就原吉林省军队的基础上建立的,以原吉林省为伪管区,总兵力共2万余人,在日寇吉长地区守备队司令官署下,曾对李海青、冯占海、宋国荣、傅殿臣等抗日力量作过打击。1934年7月,改为伪第二军管区,将其管区缩小(由原吉林省内划出滨江、三江两省),同时将步兵伪第二旅、骑兵第三旅、混成第二十一旅拨归伪第四军管区隶属。这年曾在吉林、磐石、宽甸、敦化各县使伪第八、第九两旅和伪第二教导队均施行了所谓的讨伐,致摧毁掉傅殿臣的抗日军队。1935年成立伪第二汽车队于长春,由本年秋至1936年,曾举行了对吉长地区的讨伐,使用了4个伪混成旅、1个伪教导队和伪骑兵一、二个旅的兵力,对于×××、李司令、崔贤和三江好等抗日力量施行打击。同年秋季,划间岛省和伪混成第七旅的兵力,编入了伪第六军管区。1937年,又以伪混成第八、九两旅兵力在额穆、敦化境内,曾对金日成、杨靖宇等的抗日军加以侵犯。
1938年更派遣伪骑兵第二旅窜犯东边道区,给伪第一军管区的所谓讨伐作帮凶。1939年8月,开始与伪第八军管狼狈为奸,在日寇古长地区守备队司令官野副昌德的指挥下,曾进行了真名昭著所谓日满军警联合大讨伐,至1940年2月,杀害了扬靖宇等抗日军三千多人,结束了最后屠杀抗日军民的工作,确保了境内的反动统治势力。1942年更派遣伪步兵第十一团赴热河,作镇压人民抗日力量的帮凶部队。
1945 年“八·一五”之前,8月11日,接到伪军事部大臣和伪军最高顾问的命令,使伪第二军管区的部队进入长春,加入防御编制,而将其归入了战时体系之内。但未发生战斗的情势,至18日遂投降了苏联红军,该伪军管区最后兵力7700人,
伪第三军管区
伪第三军管区是就原来黑龙江省军队的基础上而建立的。1934年7月,改称伪第三军管区,区域为龙江、黑河两省,担任着“国境”警备与镇压当地人民爱国抗日的行为。
于1936年曾派遣伪骑兵五旅的第22团进驻通河,给伪第四军管区的镇压人民抗日力量作帮凶;伪第三教导队则赴通化,给伪第一军管区的镇压人民抗日力量去作帮凶。1937年8月奉令,派遣第三教导队赴承德,给伪第五军管区去作帮凶者,9月,就由顾问池边万三率领侵入古北口,即当时所谓进驻北京的伪石兰部队(伪步兵团长张金祥、伪骑兵团长刘玢),这是他们援助日寇侵略祖国之又一实际罪行,同年12月撤归原盘踞地。
1938年,改编伪第三教导队为独立第1旅(驻齐齐哈尔),以伪混成十三旅改编为伪第三教导队,任于政功为伪队长,驻洮南。同年,将伪混成十五旅(伪旅长冯广友)转入伪第四军管区,进犯三江地区,以镇压人民的抗日力量。1939年3月,撤销了伪地区司令部,将盘踞在黑河的伪混成第十二旅转到北安。
又由伪第四军管区将滨北地区并入伪第三军管区,并将伪混成第十八旅的步兵第二十四团转属于该伪军管区,与伪混成十四旅的步兵十七团合编成为伪步兵第四旅,以王作震任伪旅长,驻海伦、庆安,担任该地区内的镇压人民巩固反动统治势力的任务。5月,李文炳任伪司令官。6月,发生了诺门罕事件,伪独立第一旅参加了这一侵略战斗,失败窜回原盘踞地。于是石兰斌停职,以关成山任朱旅长,这回又是给日寇作帮凶而侵略了苏蒙。1940年10月由伪混成第十二旅(伪旅长胡文藻)、伪步兵第四旅(伪旅长王作震)派兵在绥棱、海伦、绥化三县内山林地区,向赵尚志部下抗日军进犯,窜扰了三个星期。由11月至年末,伪司令官指挥着伪第三教导队骑兵团(伪团长孙强)、伪骑兵第二十一团(伪团长陈明山)曾在嫩江、讷河和嫩江西岸对于王明贵率领的抗日军,作了达两个月的窜扰侵犯。
当年春夏间,只有小部队的伪军,向人民抗日力量作窜扰打击。夏秋间,曾派20辆,参加了乌布林扎拉嘎的构筑国防工事工作。入冬,奉伪治安部大臣于琛潋命令,派伪骑兵第二十一团给伪第十军管区作帮凶去镇压爱国人民抗日力量(共3个月)。当年又强征伪国兵共3700人,于1942年3月入队。又成立了伪第三高射炮队(伪队长岩田熏)于昂昂溪。又于当年初夏之交,伪骑兵第二十一团,曾在嫩江县霍龙门进犯王明贵的抗日军,致杀害了十数人,这是在该年内镇压人民抗日力量中的最大一次战斗。
1943年8月,奉伪军事部大臣的命令,派伪步兵第四旅长王家善率全旅(伪步十七团长刘玢、伪步二十四团长王锡鹤)及伪第三汽车队两连(车120辆),进驻热河省凌源、青龙县内,给伪军第五军管区镇压人民抗日力量作帮凶,直到1945年的“八·一五”尚未归还,该伪军管区的最后兵力编制—共约7400人。于1945年3月,曾派遣伪骑兵一连编入伪铁心部队。同年6月,奉伪军事部大臣邢士廉和伪军最高顾问秋山义隆的命令,受日寇上村中将的指挥,归入日寇的所谓战时体系内,但是当“八·一五”苏联红军进兵解放东北时,在苏联军到达了齐齐哈尔立即迎降,没有发生战斗。
伪第四军管区
伪第四军管区是在吉林省滨江、依兰两地区和大汉奸于琛澂率领的伪东铁护路军的基础上而建立的。就这个基础上,于1934年7月成立了伪第四军管区。当时以滨江省、三江省及绥宁地区为伪管区,任于琛澂为司令官,在哈尔滨成立了伪第四军管区司令部。指挥着伪军担任镇压当地抗日人民和所谓警备国境线的任务。1935年6月,任郭恩霖为司令官。在当年间,曾不断地对于抗日爱国人民施行镇压。1937年6月,于琛澂重任伪第四军管区司令官兼任伪三江省长,将讨伐重点转移到伪三江处。当年7月朱榕任伪三江地区司令官,这时,驻依兰的赫奎武伪步兵团崛起反抗日伪,经两个月的哄骗才重回伪防地。1938年曾集结了该伪管区内伪部队及帮凶的伪军伪靖安军、伪兴安骑兵旅、伪第三军管区的冯广友旅(后来编入了伪第四军管区内)和伪骑兵第二十二团等伪部队,实行了臭名远扬的三江地区的所谓大讨伐,摧毁了赵尚志、周保中、夏云杰、谢文东、李华堂、王荫武等率领的抗日军,共计达4000人。1943年8月,任李文龙为伪司令官。奉伪军事部命令,派遣伪步兵第二十五团赴热河去给日寇作镇压人民抗日力量的帮凶(至1945年未归)。1945年,改为混成第十七旅为伪步兵第十七旅,以刘显良任伪旅长(驻哈尔滨),又编成两个伪工兵队、一个伪辎重队,这就成为该伪军管区最后兵力的编成(总兵力约7200人)。当年6月,奉伪军事部大臣邢士廉和伪军最高顾问秋山义隆的命令,使该伪军管区受日寇上村兵团长(盘踞在哈尔滨)的指挥,列入日寇的所谓战时体系内。“八·一五”日寇投降后,遂投降于苏联红军,并无战斗行动发生。
伪第五军管区
伪第五军管区是在热河省区以张海鹏的伪洮辽军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1934年7月,改称伪第五军管区,担任着境内镇压人民、维持反动统治势力的任务,对于抗日人民力量,曾作过多次的摧残。1935年1月,王静修任伪司令官,曾派遣该伪军管区部队的一个团,开拔到东边道区给伪第一军管区的镇压抗日人民力量作帮凶。1936年6月,邢士廉任伪司令官,在沈阳成立了伪第五汽车队,将伪第五教导队移驻于滦平,于秋季又派遣伪部附索景清率约1伪混成旅的兵力赴东边道援助镇压该地的抗日人民武装力量(将先派去的一个伪团换回),至1937年6月才回到原盘踞地内。同年7月7日,发生了所谓卢沟桥事变,伪治安部遂派遣了热河支队(由伪靖安军和伪第五教导队编成)于8月1日由承德出动,在丰宁县西南长城线上与高桂滋师作战,这时该伪军管区则担负着后方的勤务。并将伪混成第二十六旅、伪骑兵第七旅向西南伪国境线上侵犯。又于8月下旬伪第三教导队奉伪治安部的命令移往滦平,受伪第五军管区的指挥,9月初该伪部队(即所谓的伪石兰部队)遂由古北口窜犯怀柔县和高丽营子。上记两支伪部队,至年末曾先后由北京和宣化以列车输送撤返防区。1938年6月,甘珠尔扎布率伪兴安骑兵两团(即所谓伪廿支队),奉伪治安部大臣于芷山命令来热河作帮凶,到承德后即应日寇要求,派归日本侵略军的区署,由古北口窜入关内,在密云、平谷、蓟县一带承担进犯八路军的任务,至年末回承德后,转回了伪兴安南省。1939年3月,撤销了伪地区司令部,将伪锦州地区返回到伪第一军管区。5月,任应振复为伪司令官,将伪军兵力转移到西南伪国境线上,任防御人民抗日力量的进讨和对于反满抗日人民力量的镇压。
1941年2月该伪军管区兵力改编成伪步兵第八旅(伪旅长冯秉忱)和伪混成二十五旅(伪旅长阎充)配属在日寇西南防卫军司令官指挥下,担任对西南部的窜扰,曾侵犯到长城以南和察哈尔以北地区,给予八路军以相当的损害。又由伪第八军管区拨来伪步兵第五旅(旅长周大鲁)率伪步兵第五旅步兵第二、第六两团盘踞在丰宁县境,担任对境内抗日武装力量的镇压。由此时起,在该伪军管区内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逐渐增加起来。1942年8月,任吴元敏为伪司令官,由第一、第二、第四、第八伪军管区调来伪步兵4个团,分布在承德以东地区充当帮凶的角色。1943年,又由伪第三军管区调来伪步兵第四旅伪第三汽车队(两连)和由伪第六军管区调来伪步兵一团。加入帮助日寇镇压抗日人民的工作。伪军最后所谓讨伐的重点、遂转移到热河地区来。同年8月任赫慕侠为伪司令官,由伪第一军管区调来伪骑兵第三十九团驻在赤峰,1944年编入了该伪管区内,又新成立了一个伪步兵旅。1945年添设了一个伪辎重队,至此遂成为该伪军管区最后的兵力(总兵力约1.55万人)。由1942年至1945年,该伪军管区总集合了日、伪警大部力量(约2.8万人)来和人民抗日武装部队——八路军为敌,并施行了集家并村,筑路设卡勾当,摧毁了大部人民抗敌力量,还耗用了大量人民的劳动力,给人民造成了冻馁伤亡等说不尽的灾难。在“八·一五”当时,该伪军管的各伪部队,仍在和人民为敌而与八路军对抗着。
伪第六军管区
伪第六军管区,是于1936年秋在牡丹江增设的。由伪第二军管区划让出间岛省区和伪第七混成旅(驻间岛),由伪第三军管区拨出伪混成第十一旅、伪骑兵第四旅,由伪第四军管区划出牡丹江省地区及混成第十六旅、伪混成二十旅(驻穆梭)称伪骑兵第三旅(驻密山),编成为伪第六军管区及其隶屑下的伪部队。指挥着各伪部队,担任确保伪管区内的反动统治势力和警备伪国境县任务。
1943年,成立了伪间岛特设队于明月沟,专收朝鲜族的伪国兵(共三四百人),加以训练,使之担任镇压当地抗日人民的任务。同年8月派遣了伪步兵第八团赴热河帮助镇压抗日人民的武装力量。1944年奉令改编,于1945年遂将伪步第八团、步第七团编为伪步兵第三旅(伪旅长刘玢)、又增设了伪第三十工兵队和伪第六辎重队,这就成为该伪军管区的最后兵力编成(总兵力约5600人)。同年6月,奉伪军事部大臣邢士廉和伪军最高顾问秋山义隆的命令,使该伪军管区受日寇最高司令官喜多诚一指挥,归入于日寇所谓的战时体系内。于是派遣了伪汽车兵、工兵、步兵,在东京城附近构筑阵地。8月15日,同日寇军队向后撤退,投降于苏联红军。
伪第七军管区
伪第七军管区,是于1939年5月在佳木斯增设的。当时由伪第四军管区划出三江省,担任镇压境内人民和警备伪国境的任务。由1941年至1942年,编成为伪第二特设队,专作镇压抗日人民武装力量之用。1943年5月将所谓国防的任务全部交与了日寇关东军之手,伪军只是专门担任伪管区内镇压人民的任务。1944年冬,奉令派遣了伪步兵一个团编入了伪铁心部队内,侵入了山海关(至“八·一五”仍未归还)。
伪第八军管区
伪第八军管区是由伪第一军管区分立的。分出安东、通化两省作为伪管区,总兵力约1万人,担任伪管区内镇压人民、打击人民抗日力量的任务。1939年1月——8月开始参加在日寇吉长地区守备司令官野副昌德指挥下的通化、吉林地区日、伪军警联合大讨伐,致使抗日军300余人死伤,因而于1940年2月,杨靖宇将军遂遇害于濛江(现在的靖宇县)。1940年3月奉命改编,于是裁去了伪混成第三旅的队号及3个伪骑兵团的队号,均改为伪步兵(团),又招募了500壮丁,编成伪兵第一旅和伪步兵第二旅(兵员数7200人),派赴吉林去帮助镇压人民的爱国抗日力量。于1943年4月,依据伪军事部大臣的命令,派遣伪混成第八旅的步兵三团(伪团长尹宪斌)赴热河受伪第五军管区司令官的指挥,给镇压人民武装抗日力量作帮凶。10月,该伪军管区奉命移驻北安,将当时的伪管区及伪部队移交于伪第一军管区接收,伪司令部、顾问部、通信队均前往北安,接收了由伪第三军管区移让过来的北安、黑河两省防区,及伪混成第十二旅的步兵第十九团、伪海伦病院及在黑河北安的伪兵事处。1944年,由北安、黑河两省,强征的伪国兵达1800人,将伪部队加以改编而成立了伪步兵第十二旅,担任着镇压该伪管区内的抗日人民的任务。1945年春,新成立了伪第八辎重队(驻四站)及第二十八、二十九两个伪工兵队(借用伪三军昂昂溪的营房),以供运输及作业之用。同年6月,受到伪军事部大臣邢士廉及伪军最高顾问秋山义隆的命令,使该伪军管区列日寇侵略军的战时体系内。但在“八·一五”前后,在该伪军管区内并未发生战斗而投降了苏联红军。
伪第九军管区
1940年3月,撤销了伪兴安军管区,将其分为伪第九及第十两军管区,伪第九军管区是合并伪兴安南、西两省的警备,受着日寇西南防卫军司令官之区署。1941年,在林西设立了伪骑兵旅司令部,担任着所谓国境的警备,同年6至9月,派遣了一个伪团的兵力,去构筑乌布林扎拉嘎国境上的防御阵地。1942年,奉伪治安部命令,将伪第二师归入伪治安部大臣直辖。1943年3月,任甘珠尔扎布为伪第九军管区司令官,于1944年伪第二师重隶属于该伪军管区。同年冬季,奉伪军事部大臣邢士廉、伪军最高顾问秋山义隆的命令,以伪兴安骑兵旅长岩田薰伪少将任部队长,由兴安伪骑兵旅和伪陆军兴安学校教导队抽出兵力两团(伪团长胡克巴图尔、郭文通)编成了臭名远扬的伪铁石部队,受伪中央直辖,派到山海关,在日寇加藤部队的指挥下向八路军进犯,至1945年“八·一五”后逃回通辽。1944年4月,撤销了伪独立骑兵连,而扩充伪炮兵连,成为伪山炮营。至8月10日苏联红军解放东北时,曾受到伪军事部大臣邢士廉和伪最高顾问秋山义隆的命令,使之受日寇远征兵团长指挥,归入日寇的战时体系之内。8月18日投降于苏联军。
伪第十军管区
伪第十军管区是于1940年合伪兴安东、北两警备军司令部而编成(其建军经过如第九军管区内所述)。其间最大的用兵就是诺门罕事件,当时曾由乌尔金率领着全部的兵力及骑兵第一团配属第三教导队的炮兵,作为日寇的右翼部队,在黄金冈喀作战,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在改编伪第十军管区时,任乌尔金(伪中将)为伪司令官,女屋岩(伪上校)任参谋长,在海拉尔成立了伪司令部。将兴安东、北两省分为伪管区、其隶属部队为伪兴安骑兵第七、第八两团,均驻南屯,伪独立骑兵连、山炮兵连、自动车班、通信队,均住海拉尔,受日本军兵团长的区署,担任镇压境内抗日人民的任务。在该伪管区内,有王名贵担任领导的日伪军骑兵,常往来于大兴安岭、嫩江之间,所以每到历年冬季,都曾派兵前往镇压。
当苏联红军解放东北时,由伪司令官郭文林、伪参谋长正珠尔扎布率领部队撤到西尼河,向苏联军通信投诚,于是遂于12日在乌兰哈尔嘎那投降于红军。
伪第十一军管区
伪第十一军管区是于1941年10月增设的,由伪第六、七两军管区内分东安省和勃利县作为伪管区,驻密山县,担任镇压境内反满抗日人民之责。至1945年8月,在镜泊湖附近构筑了阵地.同年6月,奉伪军事部大臣邢士廉和伪最高顾问秋山义隆的命令,使该伪军管区受盘踞在牡丹江的日寇最高司令官喜多诚一的指挥,归入所谓的战时体系内。“八·一五”当时,曾由密山撤退到哈绥路线上,投降于苏联红军。
来源:五色四藩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