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23年08月刊,转载时重新进行了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部分插图,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将家中杂志数字化保存同时进行转载的文章,虽多年份较久,但一是已经足
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23年08月刊,转载时重新进行了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部分插图,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及政治知识。将家中杂志数字化保存同时进行转载的文章,虽多年份较久,但一是已经足够为普通网友提供专业的军事基础知识,二是想让读者以另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审视曾经的事物和观点。
英国海军编队正在迫近遭受空袭的塞得港。
尴尬“首秀”
英法两国是在一天之前,也就是10月30日的晚些时候向埃及和以色列发出所谓的“和平呼吁”的,对以色列的部分自然是作秀,而对埃及的部分其实是最后通牒——要求埃军停火并撤退到距离苏伊士运河16千米的新位置。最后通牒的截止时间是次日凌晨4时30分,不出所料,埃及表示拒绝。
英国空军和法国空军原本就定于10月31日凌晨4时45分开始空袭埃及,不过为了获取最新的航拍照片,行动被推迟到了31日晚上。综合多轮空中侦察的情况,英国人判断埃及空军的主要力量做如下配置。
法国空军装备的F-84F“雷电”战斗机,该机是F-84的二代型号,换用了后掠翼,主要作为侦察攻击机使用。
法国海军航母上的美制TBM-3W预警机,该机是“复仇者”的对海预警型,机腹下方装有APS-20雷达。
阿布·斯瓦伊尔基地35架米格-15,基布里特基地31架米格-15,因加斯基地20架米格-15,阿尔玛扎基地25架米格-15及米格-17、4架“流星”、21架“吸血鬼”、10架伊尔-28,法伊德基地9架“流星”、12架“吸血鬼”,;开罗西基地9架“吸血鬼”、16架伊尔-28,卢克索基地22架伊尔-28,卡斯法雷特基地一架“流星”、两架“吸血鬼”。
在这份目标清单中,伊尔-28轰炸机是重中之重,因此英军第一轮空袭的重拳就挥向开罗西基地。当时在马耳他的4个英军“勇士”战略轰炸机中队中,只有第138中队齐装满员配齐了全部8架轰炸机。第148和第207中队各有6架“勇士”,第214中队则只有4架。因此空袭开罗西的任务就交给了第138中队。
埃及空军伊尔-28轰炸机
地勤人员正在为参战的英国飞机绘制识别条纹。
中队长鲁伯特·奥克利带领机况最好的6架“勇士”升空。这些轰炸机爬升至13000米高空,然后朝开罗西疾飞而去。兴奋的奥克利在行前告诉自己的部属,“一旦升空,就要一鼓作气!”然而令他和整个英国空军感到尴尬的事就要发生了。
在了解到英军的动向后,美国驻英国大使立即面见英国首相艾登,声称美国公民正在从开罗向亚历山大港疏散,其车队将行经开罗西;此外,正有15架美国运输机停放在开罗西机场的停机坪上。
面对美国人,英国皇家空军不得不低头。一名在马耳他的军官以“平时4倍的跑步速度”冲向指挥室,递交了直接发自伦敦的指令“召回轰炸机”。豪言落空的奥克利只能带着6架“勇士”折返。结果这种战略轰炸机在“火枪手”行动中的第一次投弹是把炸弹扔进了地中海里。
英国勇士轰炸机
紧接着,从塞浦路斯出发轰炸开罗西的11架“堪培拉”被要求紧急转往袭击阿尔玛扎。针对开罗西的第三波机群则把目标改为基布里特。当晚仍按原定计划行事的,只有空袭阿布·斯瓦伊尔和因加斯的轰炸机编队。
第139中队的“堪培拉”在21时30分出现在阿尔玛扎空域,成为第一批飞临埃及空军基地的英国飞机。这几架“堪培拉”只投下了少量炸弹,因为其任务是为后续机群标记目标。之后,第10和第15中队等的“堪培拉”到场,投下了一批454千克航空炸弹,机组人员声称摧毁了机库和几架运输机。
英国“堪培拉”轰炸机及其配备的弹药,这种轻型轰炸机生存力不强,但是在埃及面前还能嚣张一番。
英国空军“堪培拉”战术轰炸机编队,虽然涡喷发动机限制了航程,但从马耳他到埃及并不远。
继阿尔玛扎之后,7架“堪培拉”朝基布里特投掷了132枚454千克炸弹,机组人员再次报告说空袭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但实际收获非常有限。最后,大约在午夜时分,英国轰炸机袭击了阿布·斯瓦伊尔和因加斯,但行动受到了埃军“流星”式战斗机的严重干扰。
灾难降临
埃及总统纳赛尔在他位于阿尔玛扎的私宅屋顶观看了英国空军的行动,他陷入了痛苦的思索:埃及不可能在同以色列打仗的同时,再应对一场和英国及法国的战争。纳赛尔在同幕僚商议后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下令埃及空军不得与英国空军发生直接对抗。
埃及重要城市塞得港在英法空袭后的场景。当时纳赛尔政府将军事行动的重心主要放在了保卫首都开罗上。
也就是说,埃及最高领导人做出了把埃及领空让给敌人的决定。从政治角度来看,这也许有其合理性。埃及领导层都认为与以色列的持久对抗才是斗争的“主线”,英国人和法国人即便侵犯埃及,应该也不会在此地区停留太久。此外,纳赛尔很清楚他的飞行员尚不具备足以对抗英国或法国飞行员的训练储备和技术能力,但他们能够而且必须对抗以色列人。
不过,从纯粹的军事角度看,“不抵抗”的决定肯定是让人无法接受的。而且由于埃及空军并没有立即采取必要的辅助性手段,比如将飞机转移到英国飞机力所不及的下埃及等地,从而导致了毁灭性的后果:从11月1日清晨开始,埃及空军的大批飞机实际上进入了就地停飞状态,几乎是等着被摧毁。
在塞浦路斯,英军地勤人员正为“堪培拉”轰炸机补充炸弹。
更早些时候,英军和法军已分别派出“堪培拉”PR.7和RF-84F对遭到袭击的几处埃军基地实施了侦察。这些飞机带回的照片表明了两件事:一,夜袭的效果并不理想;二,埃及飞机依然停放在原地。
这两个发现都让英国人感到吃惊,于是1日5时刚过,英国和法国飞机便从塞浦路斯出发,展开新一轮空袭。而在这些陆基飞机出发15分钟后,集结于亚历山大港以北约90千米水域的英国航母“鹰”号、“阿尔比恩”号和“堡垒”号航母也放飞了自己的第一波舰载战斗机。英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以埃及首都为界,空军攻击位于开罗西侧的基地,而海军飞机则袭击开罗以东的基地。
图示:参与“火枪手行动”的“阿尔比恩”号与“堡垒”号属未安装斜角甲板的半人马座级轻型航母,图为同级舰“竞技神”号在服役晚期与“虎号巡洋舰到访哥本哈根。
图示:正在“阿尔比恩”号航母上补充航材的英国海军“海鹰”战斗机,该机由霍克公司研制,发动机位于机翼中间机身内,机头下方有4门20毫米机炮。
白昼空袭展开后,埃及空军真正的灾难降临了。6时04分,在卡斯法雷特和基布里特,整排整排的作战飞机在地面上被摧毁。几分钟后,来自“鹰”号航母的16架“海鹰”攻击了因加斯。“堡垒”号的12架“海鹰”则让开罗西基地遭受了第一次打击。不过英国海军飞行员非常小心地选用了火箭而非炸弹,以免伤到“美国运输机”。
第二波袭击发生在9时30分至13时30分之间,英国和法国飞机反复攻击了多处埃及机场,不仅进一步击毁了停放在地面的飞机,还重创了机库、营房和弹药库。埃及飞行员的情绪介于沮丧和愤怒之间:他们无权升空与来犯者搏斗,甚至无权从暴露的机场转移飞机。相反,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架架米格飞机被英国和法国战机炸飞。
第三波袭击自13时30分开始,一直持续到17时。在此期间,来自塞浦路斯的英国和法国飞机出动187架次,来自英国3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出动了约200架次。海军飞机的袭击精度似乎非常高。海航飞行员声称仅在阿尔玛扎就击毁了22架米格-15,“堪培拉”PR.7和RF-84F在晚些时候的航拍侦察照片证实了这一点。
图示:参与苏伊士运河危机侵略行动的“鹰”号航母属冷战期间英国海军最大的大胆级舰队航母,该舰带有斜角甲板,后来改装了“掠夺者”攻击机。
直到第三波空袭发生,埃及人才着手转移自己的飞机,一些尚可飞行的战机先是转移到尼罗河三角洲的机场,然后进一步转场到埃及南部甚至是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天晚上紧急疏散到叙利亚的飞机中,有一架伊尔-28是由苏联机组人员驾驶的。这架轰炸机遭到了以色列“流星”NF.13夜间战斗机的拦截。不过后者被苏联人使用伊尔轰炸机的机尾部炮“有力驱逐”了。
伊尔-28的尾炮塔
在对当日的空袭进行总结时,英国人估计已经有超过100架埃及战斗机和轰炸机在地面上被摧毁,这一评估大致是准确的。
“已不再是一支有效的作战部队”
英法这两个“火枪手”对埃及空军的重击,自然使得另一个“火枪手”以色列受益。埃及空军战斗力骤减的11月1日,以军在西奈半岛基本掌握了制空权,全天只损失了一架老旧的“野马”战斗机。
同时,法国派驻到以色列的两个飞行中队也急不可待地参加了战斗。这些法国战斗机的任务原本是防御性质的,也就是阻止伊尔-28攻击以色列城市。现在法国人急切地想要瓜分战果,于是法军的F-84F与“神秘”战斗机这一天从以色列出动了62架次,宣称击毁了38辆埃军的T-34坦克。不过也许是乐极生悲,有两架F-84F在着陆时意外坠毁。
而在这天夜里,驻马耳他的“勇士”战略轰炸机也大举出动,再次袭击了开罗西、法伊德、卡斯法雷特和卢克索等地。其结果是到11月2日上午,统筹空中行动的丹尼斯·巴内特中将宣称埃及空军“已不再是一支有效的作战部队”。
遭到英法空袭后的塞得港,民众生活的物资遭到殖民主义者的无情摧毁。
就算埃及空军已被彻底打垮,英国和法国飞行员仍然有“要务”在身。2日上午,第27、44和61中队出动18架“堪培拉”,在12架法军F-84F的护送下扑向开罗,其打击对象是埃及国家广播电台。
到了11月3日晚上,英国皇家空军再次从塞浦路斯派出22架“堪培拉”袭击卢克索,对已经残破的机场造成了更多的破坏。而在基布里特,英军第6中队的飞行员宣称他们击毁了“埃及空军最后一架完好无损的米格-15”。
此时,英国舰载机的目标换成了塞得港附近的加米尔大桥,这是在为联军的下一步行动做准备。大桥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出乎英国飞行员意料的是,他们突然遭到了埃及飞机的攻击,由多米尼克·麦卡锡中尉驾驶的“飞龙”攻击机被击落,麦卡锡弹射后落入海中。
图示:“飞龙”攻击机是韦斯特兰公司设计的最后一种固定翼飞机,是一种末代的螺旋桨战斗机。它的重量和DC-3相仿甚至更大,而发动机的功率却是P-47“雷电”的两倍。它的对转式螺旋桨给它奇异的外表赋予了优异的性能。
此后披露的档案表明,英国海军飞机实际上是被由苏联飞行员驾驶的米格-17战斗机拦截的,成功击落麦卡锡的飞行员乃是辛科夫·谢尔盖·阿纳托利耶维奇。不过由于米格-17的摄像枪失灵,这场埃及方面难得的空对空胜利并未被记录为“确认战果”。
尽管“鹰”号航母和两艘法国航空母舰都在11月4日暂时退离攻击水域接受补给,但来自“堡垒”号和“阿尔比恩”号航母的舰载机当天还是执行了多达355架次任务,打击了埃军的多处基地及地面纵队。
这架“海毒液”战斗机刚刚被截停在“鹰”号的飞行甲板上。
在以军基本已经控制西奈半岛局势的情况下,法国驻以色列飞行队指挥官佩瑟瓦尔上校请求允许攻击卢克索,因为有最新情报指出剩余的伊尔-28就集中在那里。在得到许可后,佩瑟瓦尔亲自上阵,带领13架F-84F展开了长途奔袭,这名空军上校在归航后称在现场看到“不少于20架排列整齐的伊尔-28”。他的飞行员们则“朝能看到的任何东西开火”。
5个小时后,6架F-84F再次袭击了卢克索。法军估计这两次空袭共炸毁了10架伊尔-28。此后,卢克索最后一架堪用的伊尔-28轰炸机在飞行员乌萨玛·西德基的驾驶下升空,飞去了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基地。
法国空军F-84F战斗机
当法国飞机忙于终结埃及轰炸机部队的残余时,以色列人正在了结西奈的战事。针对埃军在沙姆沙伊赫的最后据点,5架“野马”赶来投下了凝固汽油弹,800余名埃及士兵在第二天早上放下了武器:西奈半岛的战事就此结束了。
空降和登陆
11月4日到5日夜间,来自马耳他的“勇士”和“堪培拉”再一次飞临埃及上空。这一次是为了发起牵制埃军注意力的佯攻,以便配合英法联军即将发起的旨在夺取塞得港的行动。
“火枪手行动”中英法对埃及的入侵是直升机第一次在两栖登陆战役中得到实用,不过当时直升机尚不能运送火炮
5日清晨7时过后,塞得德港附近的加米尔机场上空嗡嗡作响,英国空军第30、83和114中队的24架老式的“瓦莱塔”活塞式运输机空投了第16旅第3伞兵营。7时15分,第3伞兵营的C连控制住了加米尔机场的核心区域,B连占据了机场东侧的一片建筑物,前来提供空中掩护的法军F4U“海盗”战斗机则击退了埃军一队SU-100自行火炮的反击。9时过后,英国伞兵基本控制了加米尔机场。
进占加米尔机场的英国伞兵正在机场大楼附近建立警戒,此时埃及军队的突击炮已经被打退。
紧急调动援军的埃及人在13时过后朝机场投入了两个步兵营和更多的SU-100自行火炮。但完全缺乏制空权的埃军推进艰难,他们在接下来的45分钟里遭受了空中打击的重创。同时,英国运输机向加米尔又投入了100名伞兵、7辆配备无坐力炮的吉普车以及补给弹药。
在英国伞兵从天而降的同时,法国伞兵也如期展开了行动。ET.1/61和ET.3/61中队的“诺拉特拉斯”运输机先是在上午将第2殖民地伞兵团的500名伞兵投向了富阿德港,接着在当天下午又补充投放了522名伞兵。
正在向运河西岸推进的法国伞兵,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埃及民兵的监视中。
法军的空降行动自然也得到了本方“海盗”战斗机的支援。尽管“拉斐特”号航母的弹射器出现了问题,但仍放飞了不少于40架次。当日的最后5架“海盗”还是在日落后升空的,而法国飞行员中没有一个人具备夜间降落航母的资质。
英国和法国伞兵对埃及领土的直接入侵意味着战事进一步升级,这让此前对英法的空袭一再忍让的埃及人感到震惊和愤怒。开罗的新闻机构甚至宣称“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埃及确实面临危难,但转机亦已蕴含其中。纳赛尔总统开始寻求苏联的帮助。莫斯科向伦敦和巴黎发出了警告。而华盛顿也向苏联发出了反威胁,声称如果北约盟国遭到袭击,美国势必将会介入。这一连串的动向加大了伦敦和巴黎政府所承受的压力。
不过在战场上,英法两军仍在将“火枪手”行动的新阶段推向高潮。5日至6日夜间,入侵舰队逼近埃及海岸,法国战列舰“让·巴尔”号、英国巡洋舰“锡兰”号和“牙买加”号以及法国巡洋舰“乔治·莱格斯”号纷纷发炮轰击埃军的海岸炮台,为即将到来的登陆行动做最后铺垫。
黎明之前,英国海军航空兵第249中队的“毒液”战斗机也对埃军炮兵阵地展开了攻击。有几架“毒液”忽然遇上了一架孤零零的米格-15。原来这架埃及战斗机在勇敢的纳比尔·卡米尔中尉的驾驶下,刚刚对加米尔机场的英国伞兵实施了唯一一次空中打击。凭借米格机的速度优势,卡米尔成功摆脱了“毒液”的攻击。
这一段小插曲之后,英军的登陆行动开始了。5时45分,第40和第42突击队的第一批士兵踏上了塞得港附近的海滩。半小时后,第6皇家坦克团C中队的第一辆“百夫长”式主战坦克开上了海岸。
一辆英国“百夫长”坦克正在塞得港的废墟中行驶,一位失去家园的埃及儿童只能忍受童年被战火毁灭。
当登陆部队朝滩头南面的塞得港进发时,英国海航第845中队的“旋风”式直升机把第45突击队的部分兵力投送到了当地的足球场附近。然而他们很快就遭到了埃军的围攻而不得不乘坐直升机撤离。有一架“旋风”带着22个弹孔返回到航母甲板上。
稍晚些时候,法国海军陆战队和AMX-13轻型坦克也在富阿德港地区顺利登陆。他们开始和英军登陆部队共同沿苏伊士运河南下,看起来大有一举席卷整个运河区之势。
法国AMX-13轻型坦克
冒险的代价
如果有更多的时间,英国和法国很可能会占领整个运河区,从而完全达成其发起“火枪手”行动的既定意图。可他们没有时间了。
苏联同时向以色列、英国、法国还有美国发出了措辞强硬的照会。致英法两国的相关内容中甚至明确表示,“如果拥有各种现代化毁灭性武器的、更强大的国家向英国和法国进攻的话,那么英法两国会处于何种境地呢?”
美国也坐不住了。华盛顿本来就对“火枪手”行动感到恼火。艾森豪威尔总统后来声称,他是通过“在报纸上阅读”才得知战争爆发的。面对苏联的强硬警告,美国也照会英法两国,要求其在12小时内停火。
当莫斯科和华盛顿都提高声调之后,英国和法国就不得不面对自己只是二流强国的现实了,两国都同意停火。所谓的“午夜停火”命令在11月6日晚上19时30分过后送达登陆行动指挥官斯托克韦尔爵士手中。当时他的部下仍在努力朝塞得港推进。
心有不甘的斯托克韦尔认为应该考虑时差因素。也就是说,伦敦政府所要求的“午夜”,应该是他所在战区时间的7日凌晨2时。在这一强辩式的逻辑下,英军在“午夜”过后继续行动,不过最终在7日凌晨2时20分停顿于艾尔角附近——当地距离塞得港仅37千米。
几名英国士兵在塞得港地区的一门岸防炮上庆贺他们的“胜利”。
就这样,英法联军的地面入侵行动在刚开始不久后就戛然而止。斯托克韦尔爵士对于这场志在推翻他所称的“穆斯林墨索里尼”(也就是纳赛尔)的行动居然中途而废,感到痛心不已。
停火一周之后的11月15日,第一批联合国维和部队就进驻了阿布·斯瓦伊尔。又过了一周,最后一批英国和法国军队于11月22日在塞得港登船离开埃及。“三个火枪手”中,只有以色列试图硬撑下去,但最终无法抵抗外界的军事和经济压力,于1957年3月初撤离了其在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所占领的最后一块埃及土地。
就空中行动的角度而论,这次战争是自朝鲜战争以来作战飞机飞行强度最大的一场战争。英国皇家空军、英国海军航空兵和法国空军在这场为期9天的短暂冲突中飞行超过5000架次,以色列空军飞行近1900架次,埃及空军在同以军的战斗中也至少飞行了200架次。
英军的直升机在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英国和法国的空中力量无疑重创了埃及空军。英国在战后估计埃及损失了104架米格-15和米格-17、26架伊尔-28、30架“吸血鬼”、11架“流星”和63架其它型号飞机,另有50架严重受损;而保留下来的实力约为10架米格-15、16架伊尔-28、4架“流星”、14架“吸血鬼”和80余架其它型号飞机。
可以肯定的是,英国人大大高估了自己的战果,同时低估了埃及空军所保存下来的实力。比如在冲突结束之后,埃军能够立刻升空参战的米格-15和米格-17就分别有32架和6架,保存完好的伊尔-28轰炸机的数量也不会少于37架。
英法空中力量在战事期间取得了战役和战术层面的完胜。英军总共只损失了一架“堪培拉”、一架“毒液”、两架“海鹰”、两架“飞龙”和两架“旋风”直升机。另有50多架飞机不同程度受损;法军损失的飞机也仅为个位数。
可这样的胜利毫无意义,英法在政治和战略上一无所得。英国试图重启19世纪的炮舰外交,徒劳地希望保持帝国威望,最终成了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大输家。英国在尼罗河流域150余年的统治地位彻底终结。
同时,这场危机还标志着20世纪的美英关系达到了最低点。由于“身患疾病和内心痛苦”,英国首相艾登在1957年1月黯然去职。至于法国,“火枪手”行动被证明是导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垮台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有哪一场战争,以其战术上的完全成功与战略上的完全失败形成极端对比的,苏伊士运河危机绝对榜上有名。通过这场战争,英国和法国证明自己不再是超级大国了。埃及终于摆脱了英法的殖民影响。英国人和法国人再也不会以类似的方式回来了。(全文完)
正列队准备登船离开埃及的英军士兵,英法终究在这场军事冒险中一无所得。
来源:憑蘩之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