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寻找“标准答案”要守护“离经叛道”的思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0 07:05 1

摘要:4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来到深圳中学(晒布校区),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西湖实践》为主题,与深中师生展开深度交流。此次访问是施一公院士全国巡回教育讲座的重要一站,旨在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新模式。

施一公教授与深中师生展开深度交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

4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来到深圳中学(晒布校区),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西湖实践》为主题,与深中师生展开深度交流。此次访问是施一公院士全国巡回教育讲座的重要一站,旨在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新模式。

据悉,施一公是我国杰出的生物物理学家,这位1985年保送清华、1995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的生物物理学家,曾以知名学者的身份声蜚国际科学界,2008年施一公回国推动清华生命学科跨越式发展,随后又离开清华,创办中国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

谈教育 并非出自名校,也可取得非凡成果

“大学之大,在于学术之光的辐射半径。”施一公以加州理工学院为例展开论述:“这所‘小学校’诞生了许多诺奖得主。其成功密码在于——用‘小而美’的生态孕育‘大而重’的发现,用自由探索的学术文化,滋养‘敢坐冷板凳’的科研定力。”

施一公对全球知名大学的育人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尤其聚焦于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及其对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各项科技指标也开始领先世界,但尖端科技实力仍处在第二梯队,强而不尖仍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施一公认为,我国人才队伍呈现出一般人才储备丰富、顶尖人才严重匮乏的结构性矛盾,他形象地称之为“均值高、方差小”的人才结构。

施一公指出,中国教育体系以“高均值、低方差”为特征,学生整体基础扎实,但顶尖创新人才较为缺乏。他通过在西湖大学的办学实践证明,允许更大“方差”,鼓励学生突破学科边界,有望诞生更多的拔尖人才和学术成果。“高考700多分的学生,和一个高考590多分但具有某领域特长的学生相比,后者一旦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学术之路也可以走得更远更稳。”

也有学子担忧,自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分数最高”“最优秀”的学生,但自己又对科研工作充满兴趣,如何建立自身信心,挖掘自身潜力?施一公告诉学子们,在他的执教生涯中,所见到的并非出自知名高校,但后来在学术上做出非凡成果的学子并非个例。

谈新技术 AI在临床、制药领域会越来越重要

在全面介绍了西湖大学的基本情况后,施一公留出更多时间与现场深中学子进行了互动。同学们积极提问,展现出学术视野和深度,施一公的回应同样精彩纷呈。

在回答学生关于“新兴技术在传统研究上的应用”问题时,施一公表示,每一个新技术的出现都会极大促进某个学科的研究。在结构生物学领域,AlphaFold从2018年出来到现在已经迭代到了第三代,越来越强大。他认为,这样的结构预测出现,对结构生物学家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消息,对他的工作来说也是极大的促进。

“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科研工作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现场有深中学子提问。施一公认为,人工智能(AI)与生物学的深度融合正掀起一场颠覆性革命。从药物研发到精准医疗,AI技术正在重构生命科学的边界与范式。“未来,AI在临床、制药领域将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人类反而成为‘助手’的时代,或许不太遥远了。”施一公说。

谈人才培养 探索未知世界需要辛勤躬耕的勇气

真正的突破往往诞生在标准答案之外,而理想主义者的远征,始于对未知的敬畏与对人类文明的真挚关怀——在施一公的分享中,许多同学也渐渐感受到了这点。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一场急功近利的竞赛,而是一场静待花开的耕耘。“我们要做的不是寻找‘标准答案’,而是守护那些‘离经叛道’的思考。”施一公勉励学子们,在这场教育变革中,探索未知世界需要辛勤躬耕的勇气,唯有对科学精神的不懈追求,对创新本质的深刻敬畏,“成为一名科学家,依靠的都是坚持的力量,只要有梦想,再苦再难的路都能坚持下去。”

“做好学术的前提,除了要坚持精神之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后,施一公这样对中学生们寄语道。

反响

今天,我收获满满,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施一公院士。他不仅知识渊博,更是一位满怀家国情怀的杰出科学家。院士的演讲精彩纷呈,他将大量时间留给同学们提问互动。他用深入浅出的讲解,带我们全方位了解生命科学的前沿动态,深入认识西湖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发展愿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深中学子刘宏博

刚刚见证的是一位饱含教育热情的理想主义者的道义担当。虽然社会上对名声和地位的追求源源不断,施一公教授却能因难而上,心忧祖国科技的长远发展。这样的行动不仅仅指明我们未来发展方向,也潜移默化影响每一次人生选择。“你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不是一句陈词滥调,这是在出发之前的目的追寻。

——深中学子李维斯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摄影:南都记者 许松龙

来源:南都N视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