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时家贫,随父学扎纸花。20岁左右,从事绘画,并以此为生。其画远师黄筌画派,近承明代吕纪,工写花卉翎毛、走兽,以精密妍丽见长,也擅长画仕女。曾受聘东渡日本,留三年,创“南苹派”花鸟写生画,深受日本人推崇,被称为“舶来画家第一”。讨论传世之作有《秋花狸奴图》、《
沈铨(1682—1760),字衡之、衡斋,号南蘋、南苹、南评,浙江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一作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清代画家。
少时家贫,随父学扎纸花。20岁左右,从事绘画,并以此为生。其画远师黄筌画派,近承明代吕纪,工写花卉翎毛、走兽,以精密妍丽见长,也擅长画仕女。曾受聘东渡日本,留三年,创“南苹派”花鸟写生画,深受日本人推崇,被称为“舶来画家第一”。讨论传世之作有《秋花狸奴图》、《盘桃双雉图》、《五伦图》等。(此藏品为李先生收藏)
设色妍丽,工致精丽、赋色浓艳,极尽构梁之巧。画人物得不传之秘。注重写实,画风谨严工细,造型准确生动。
《荷花鸳鸯图》绘春夏之季池塘美景:荷叶:茂盛如幂,老嫩枯荣,随风飞舞,翻翔滴翠。荷叶的形态各异,有的嫩叶如团扇,有的壮叶如绿伞,老叶则枯黄折向水面,展现出荷叶的生命力和季节的变化。荷花:枝枝高卓,摇曳生姿;朵朵饱满,粉妆玉琢。有的荷花极绽怒展,有的则含苞待放,映日照水,拍瓣生香,展现出荷花的清丽与高洁。浮萍与水面:河面浮萍飘移,随波逐流,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灵动与生机。鸳鸯:水中鸳鸯成双,在花间叶下相属倘佯,寓意着百年好合、和美的爱情。喜鹊:空中喜鹊栖翔飞落,互为唱和,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欢快和谐的气氛。画作尺寸:1.07*0.63。
画作采用工笔重彩之法绘制,色彩浓艳雅致,烘染过渡自然,展现出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画面构图既备宏观之形式美感,又寓局部详细之呈现。画面紧凑,富于变化,物象无论飞潜动静,均鲜活有致。
画家用笔工谨细腻,造型准确生动,无论是荷叶的脉络、荷花的花瓣,还是鸳鸯的羽毛、喜鹊的姿态,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沈铨在技法上远溯北宋“黄家富贵”勾勒填彩之法,近取明代吕纪工细写实的一路风格。同时,他在工整细丽的院体花鸟中,融入了文人审美的自然情趣,使画作既有宫廷画的富丽堂皇,又有文人画的清新雅致。
沈铨的花鸟画中吸取了一定的西洋绘画的表现手法,以没骨技法绘制的花鸟形象逼真,构图自然巧妙,画面充满生机。画作中的荷花与鸳鸯共同构筑起充溢着和谐与美好的夏季景态,也象征着乾隆年间稳定、安详的社会局势。
荷花寓意着高洁与清廉,鸳鸯则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喜鹊的出现则寓意着吉祥与喜庆,为画面增添了更多的美好寓意。
沈铨大师笔法精湛,融合古今,中西合璧。画面既富宫廷之华丽,又蕴文人之清雅。一笔一划,皆是匠心独运;一色一彩,尽显大师风范。此画不仅是一幅艺术佳作,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它象征着和谐、美好与吉祥,让人在欣赏之余,更能感受到一份心灵的慰藉与归属。
《荷花鸳鸯图》不仅展现了沈铨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代表了清季院体花鸟画的最高水平。同时,沈铨通过东渡日本授画,将中国花鸟画的技法与理念传播到海外,对日本江户时代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舶来画家第一”。
来源: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