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塑模具斜顶设计是解决产品倒扣脱模的关键技术,其设计需综合考虑结构、材料、运动轨迹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斜顶设计的详细要点与技术解析:
注塑模具斜顶设计是解决产品倒扣脱模的关键技术,其设计需综合考虑结构、材料、运动轨迹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斜顶设计的详细要点与技术解析:
1.组成部件
斜顶头:直接接触胶位,成型倒扣结构,需做封胶处理(封胶长度≥6.5mm)。
斜顶杆:传递顶出力,角度通常为3°-15°,。
导向块与斜顶座:确保运动稳定性,常用青铜套或石墨铜材质减少摩擦。
2.结构类型
双杆斜顶:用于大角度(>15°)场景,增强抗弯能力。
前模斜顶:解决定模侧倒扣,需弹簧或液压复位,角度≤25°。
摆杆结构:适用于小行程倒扣(≤3mm),需预留安装间隙。
整体式斜顶:适用于小型倒扣,结构紧凑、强度高,加工基准位需预留直位(D≥5mm)
分体式斜顶:分为斜顶头与杆部,便于维修,常见挂台(T型/L型槽)或销钉连接。
1.角度与行程
计算角度范围:常规3°-8°,最大不超过15°;大角度需辅助杆或齿轮结构。
行程公式:S = tanα × h(α为斜顶角度,h为顶出高度),倒扣行程需加安全余量(0.5-2mm)。
2.材料与处理
常用材料:718-A、H13(氮化处理至HRC50-52)
表面处理:氮化(0.06mm厚)或镀铬,提高耐磨性。
3.封胶与避空设计
封胶要求:斜顶顶部加胶0.05-0.1mm,避免擦伤产品;侧封胶面需做斜度(3°)。
避空处理:模板开孔需单边避空0.3-0.5mm,防止运动干涉。
1.干涉检查
需验证斜顶与顶针、骨位、其他斜顶的干涉,通过CAD模拟优化轨迹。
案例:深骨位处设计斜顶可防止粘模,但需避开产品底面铲胶。
2.强度与润滑
杆部直径:≥10×10mm时采用螺丝连接,小斜顶可用单边挂台。
润滑设计:导向块加注油槽,或采用自润滑铜套,避免高温卡死。
3.复位与限位
复位机构:弹簧强制复位(H1=H2+0.5mm)或液压同步驱动,确保合模精度。
行程限位:顶出后活动块离孔顶端≥20mm,防止回位碰撞。
1.大斜顶结构
镶拼设计:分顶块式或顶杆式,直径≥25mm,减轻重量并方便加工。
运水集成:斜顶内部埋入水路,平衡冷却与结构强度。
2.微型斜顶
微细加工:EDM制造0.1mm宽斜顶,双金属镶件(硬质合金+钛基体)提升寿命。
3.复杂运动需求
齿轮传动:双齿斜顶实现大角度(8°-30°)顶出,缩短行程。
1.步骤分解
计算倒扣行程→确定斜顶角度→设计封胶位→选择连接方式→模拟运动轨迹→优化材料与润滑。
2.检测与调试
红丹测试:检查封胶面接触均匀性,间隙≤0.02mm。
总结斜顶设计需平衡功能性与可靠性,通过角度优化、材料强化及精密导向实现高效脱模。对于复杂倒扣,可结合齿轮、液压等辅助机构拓展设计边界。实际应用中,建议优先采用标准化斜顶组件(如T型座、导向套),并预留维修孔位以降低维护成本
文末彩蛋
回复“斜顶”
分享“模具设计结构设计标准”
来源:小孙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