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益母草,这个名字充满着温暖与关怀,从名字便能看出它与女性健康紧密相连。它是唇形科益母草属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植株一般呈直立生长,最高可达120厘米。它的茎为钝四棱形,上面覆有灰色的倒向糙伏毛。不同位置的叶子形态各异,茎下部叶是卵形,中部叶呈菱形,而上部靠近
在我们日常路过的山野荒地、田埂路边,常常能看到一种貌不惊人的小草,它安静地生长着,不张扬、不夺目,却有着极其不凡的价值,它就是益母草。
益母草,这个名字充满着温暖与关怀,从名字便能看出它与女性健康紧密相连。它是唇形科益母草属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植株一般呈直立生长,最高可达120厘米。它的茎为钝四棱形,上面覆有灰色的倒向糙伏毛。不同位置的叶子形态各异,茎下部叶是卵形,中部叶呈菱形,而上部靠近顶端的叶则逐渐变成线状或线状披针形,叶片大多是绿色,上面还有灰色疏柔毛或糙伏毛。6 - 9月是它的花期,粉红色或淡紫红色的唇形小花,8 - 15朵组成轮伞状花序,腋生在茎节处,小巧而别致。到了8 - 10月,便结出淡褐色长圆状三棱形的果实,表皮十分光滑。
益母草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不仅我国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在亚洲其他国家、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也均有分布,是世界广布种。它就像大自然派来的使者,默默地为人们提供着帮助。
益母草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我国的药用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世纪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它入药的记载,最初是其种子入药,到了唐朝,入药部位转变为植株全草,此后应用逐渐广泛。在古代诸多医学典籍中,对益母草的药用价值均有详细阐述。《本草纲目》记载,益母草可作浴汤洗,治瘾疹痒;捣汁服,主浮肿,下水,消恶毒丁肿、乳痈丹游等毒,并敷之,还能主子死腹中,及产后血胀闷等。《本草汇言》称它“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也” 。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益母草含有丰富的生物碱、黄酮类、二萜化合物、三萜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其中盐酸益母草碱是主要有效成分。它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对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等症状均有一定疗效。在调节子宫、改善微循环、改变血液流变性、抑制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利尿、抑制皮肤真菌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益母草也有不少实用的用法。比如可以制作益母草猪肝瘦肉枸杞汤,准备鲜益母草嫩苗50克、猪肝50克、瘦肉400克、枸杞子20克、生姜3片。先将猪肝、瘦肉切片,用花生油、食盐、酱油、少许淀粉抓匀腌制20分钟;把益母草嫩苗用淘米水或清水洗净;枸杞子和生姜也洗净备用。接着在瓦锅加入3000毫升水烧开,放入益母草嫩苗焯三分钟,再将猪肝、瘦肉逐一放入,待肉快熟时加入枸杞和生姜,食用前加精盐调味即可。此汤具有活血祛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益精明目的功效,适合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妇人产后恶露不净、水肿尿少者,以及见风流泪、眼睛干涩、视力下降者饮用 。
还可以制作鸡蛋益母汤,取鲜益母草100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一同煮食,适用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恶露不尽等情况。在外用方面,取益母草100克、金银花50克、败酱草100克,煮水外洗,可用于缓解皮肤瘙痒、外阴不适等;取益母草10克,白芷30克、白茯苓30克,白芨15克、红花5克,打粉后取适量加蜂蜜调敷,能帮助改善黑斑、黄褐斑、痤疮等皮肤问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益母草虽好,但孕妇要慎用,因为它有收缩子宫的作用,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另外,血虚无瘀者也不宜使用。同时,使用益母草进行药用或食疗时,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建议,确保安全有效。
下次当你漫步在路边,看到益母草时,不妨停下脚步,仔细瞧瞧这平凡又神奇的小草,它虽生长在不起眼的角落,却承载着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馈赠,为女性的健康默默贡献着力量 。
来源:四弟一点号